学术投稿

15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邹红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 口腔, 修复,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12月在我院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的15例患者,行磁性附着体修复,比较粘固前后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结果:粘固后即刻以及粘固后1个月的固位力与粘固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粘固后固位力高于粘固前,粘固后即刻与粘固后1个月的固位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粘固后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效果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导致听力减退的病因之一.中耳积液可分为浆液性和渗出液.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症状.本文观察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福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143例EH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及不伴LVH(单纯高血压)组,运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技术,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计算BPV.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BPV与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VH组及不伴LVH组均显示BPV明显升高,LVH组BPV较不伴LVH组明显升高.结论:EH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BPV是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作者:张虹;彭璐;冯莉;赵兴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影响.方法:用32P标记法检测正常老年人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甲状腺素治疗组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这些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 )、T4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FT4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及甲状腺素组治疗前T3及FT3的含量存在明显降低(P<0.01,P<0.01).TSH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P<0.01),且伴有淋巴细胞GSK-3活性的明显降低(P<0.01,P<0.01).甲状腺素治疗后,T3、FT3、TSH水平明显恢复(P<0.01),淋巴细胞GSK-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D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且伴有GSK-3活性升高,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且GSK-3活性降低,提示甲状腺素对AD治疗可能有价值.

    作者:毕建波;徐进亮;曲忠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度康复锻炼对直立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康复锻炼对直立体位心动过速(POTS)患者症状的作用.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来筛选POTS患者.共入选20例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锻炼.以直立倾斜试验和调查问卷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14例患者坚持完成随访.经上述治疗后,复查倾斜试验,只有5例患者能诱发出来直立性心动过速.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患者在康复锻炼3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康复锻炼能够改善直立体位心动过速患者的症状.

    作者:李洁;郑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传导性耳聋以及鼓室积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是导致儿童及成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2].尤其是儿童,早期的听力障碍不但影响儿童的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且对其智力发育也存在影响.其发病率高于成年人[3].

    作者:张志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7~2009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2007~2009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包括血液、腹水、痰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采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培养、细菌鉴定并测定药敏,结果依据1999年NCCLS判断标准,对2007~2009年送检的各类标本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各类标本共2 980份,分离500株,阳性率为16.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50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350株,占70%.分离菌株中以铜绿假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佰杆菌多.铜绿假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佰杆菌对医院常用的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耐药率均在50%以上,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20%以下.金葡菌、表葡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在10%以下.结论:笔者所在医院患者中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为革兰阳性球菌的2倍.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素都有很高的耐药率.因此,应该了解各菌种的分布、和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严密监控新的耐药菌的产生,才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练德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确诊为脑心综合征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不同类别脑卒中患者中的比较,CI组与CH组,CI组与SAH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H组与S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心肌酶谱异常,占60%,其中CI异常2例,占33.3%,CH组异常3例,占50%,SAH组异常1例,占16.7%.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为4例,占40%,无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5例,占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多为老年患者,继发性心脏损害易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好密切观察,对心脏的异常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使脑心综合征得以缓解或消除,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郭道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40例腰椎穿刺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诊疗操作之一,通过刺入蛛网膜下腔来获取脑脊液以协助临床诊断,同时去除过多脑脊液或者缓解颅内高压[1].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手术可引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2],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作者:刘洋;孙名贵;徐效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和外排泵基因(adeB),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结果:90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10株携带OXA-23基因,4株携带TEM基因,38株携带PER-1基因,56株携带外排泵基因(adeB);4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结构基因.结论:Ⅰ型整合子基因及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作用可能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和高耐药的两个重要原因,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作者:宋艳荣;王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80例因怀疑CHD行冠脉造影的患者cf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以及评价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76人)、双支病变组(62人)和三支病变组(42人),分析各组cf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cfPWV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7),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274,P=0.037).结论:cfPWV升高与患者年龄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王永亮;穆林;陈佳纬;付晓宝;连艳凯;赵树梅;吴永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佐辛、芬太尼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地佐辛和芬太尼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施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分别采用地佐辛和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48h内的VAS、BCS、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基本无显著差异,A组只在16h和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在24h和48h的BCS评分显著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作用确切,不良反应率低,临床效果与芬太尼相似,完全可以广泛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上.

    作者:杨海林;王俊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5年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5年效果.方法:在我院2004年6月~2010年5月,采用骶管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美国Laserscope公司生产的绿激光治疗系统,以80W功率对230例7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汽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尿流率、剩余尿、IPSS及QOL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汽化时间10~250min,平均(90.6±80.2)min;耗能18~500.1kJ,平均(212.08±140.06)kJ;术后留置导尿管24~148h,平均(69.78±28.62)h;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随访,患者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剩余尿减少,IPSS及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率的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于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的改善是安全、有效,5年疗效亦较好.

    作者:王贵平;张万峰;杨振涛;王洪杰;丁晓晖;刘会恩;李敬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对外周血管动静脉瘘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对于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例经临床证实的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部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频谱多普勒超声的图像特征,研究受累血管的形态、内径、血流方向与性质,并对瘘口处的血流情况给予详细分析.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完全相同,r=1,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对于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特异性,应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朱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在干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干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月共65例(130眼)干眼患者.使用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每天两次,连续8周.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其使用前后不适症状(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久模糊、眼痛)及两项体征(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进行处理.统计第0、2、5、8周每只眼每次检查的综合计分.结果:第2、5、8周时FL及BUT与治疗前比,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眼患者的综合分平均值在第0、2、5及8周逐渐递减,分别是:11.9、8.6、5.9、4.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干眼的不适症状及相关体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梁小庆;刘焰;刘堃;曹晖;王卫峻;傅扬;孙晓东;许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探讨自然受孕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护理经验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是发生于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医源性并发症,也可发于自然妊娠[1,2],自然妊娠并发OHSS国内外均罕见.我们对我院10年来发现的3例自然受孕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自然受孕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巩传红;黄蕊;张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光刺激发光法筛查检测牛黄上清制剂的辐照残留

    目的:建立用光刺激发光法测定中成药牛黄上清制剂中放射线残留的方法.方法:用SURRC(PPSL)辐照食品检测仪(英国苏格兰大学)对牛黄上清制剂中放射线残留量进行了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测定值可以反映样品是否曾收到放射线照射.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迅速,可以用于检测中药的辐照残留.

    作者:乔蓉霞;张国跃;杨瑞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减压术,治疗组采取经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持久稳定,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赖征文;李敏;李平安;刘云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降低CRP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现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既往主要认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主要得益于其对LDL-C的降低效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心血管保护作用得到了充分证实,其中抗炎作用已成为他汀时代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者:赵晟;韦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病例组)以及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进行比较,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平均通过时间多于对照组.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检测脑组织CBF,成为临床上监测脑血管疾病发生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良好检查手段,其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险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心肌酶改变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HIE患儿在治疗前后及40例正常新生儿的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HIE组与对照组间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IE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对HIE判断病情轻重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