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凯;张炜婷;牛秀艳
Ki67基因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肿瘤的有关热点基因之一.本文对恶性肿瘤恶性特性和Ki67基因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Ki67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Ki67蛋白是1983年Gerdes等用霍奇金瘤系L428细胞的粗核成分免疫鼠后首次制备出的一种核抗原,当时实验地点是德国的Kiel城市,所用培养板编号为67,故名Ki67.Ki67基因是一个周期相关基因,也是细胞核增殖相关基因,与细胞增殖成正比.在G1中及晚期出现,在S期及G2期中渐增加,在M期的有丝分裂中达到大值.
作者:韦祝新;王绍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沙井镇流动人口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调查.方法:按年龄层次分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四组,每年龄组流动人口妇女发放500份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个人基本情况,性知识、宫颈癌相关知识,妇科问题等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折.结果:宫颈癌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得分:流动人口妇女2 000例为(12.65±5.26),本地妇女500例为(30.72±6.81),流动人口妇女得分明显低于本地妇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人群宫颈涂片、宫颈癌基本常识及HPV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估,流动人口对宫颈癌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低于本地妇女组,各题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轻女性较少关注对此病的预防及筛查.同时由于本地妇女经济基础较好,因此当地女性对自身的健较为关注.
作者:叶巧玲;项方芳;欧阳芳芳;潘伟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支气管哮喘小儿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4名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给予相同的抗炎、平喘、扩张支气管等治疗,治疗组患儿另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连续应用2周,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可溶性P选择素(CD62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静脉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及CD62P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提高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房巧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螺旋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IPF患者的螺旋CT征象和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17例对兴趣区追加高分辨率CT扫描.所有病例均CT检查前后5d内行肺功能检查.观察IPF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45例IPF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轻度受损8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受损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受损25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功能重度受损的患者有阻塞性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螺旋CT能准确反应IPF的病理变化,IPF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与螺旋CT征象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预测IPF的进展.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血栓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目前认为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是骨折后肢体制动血流缓慢血小板凝聚和外伤后引发内凝系统活跃所致;本组537例血栓病例分析后认为,高频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简便无创,而且能多角度动态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血栓的部位、形态、与受累血管的关系、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好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7%以上.因此,通过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柯绍兴;李爱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临床上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较为多见,主要症状是疼痛、局部压痛及不同程度的脊柱活动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药物、矫形支具、补钙等,疗效不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操作简单、创伤小,联合充填自固化的磷酸钙/硫酸钙复合物治疗OVCF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随访并分析了从2007年以来我院通过采用PVP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CSC)充填技术治疗的21例OVCF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刘世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骨折后,由于患者年老体质差,需长期卧床而容易引起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脑血管意外等,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也是两个主要问题.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本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滕立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并分析原因,为我院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9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13例ADR中,男性患者存198例(47.94%),女性患者有215例(52.06%),女性略高于男性;发生ADR的患者中年龄小为7个月,大为81岁,60岁以上的患者有147例(占35.59%);413例ADR共涉及药品14类115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多占62.96%,中药制剂占16.22%:ADR 主要发生于静脉滴注343例(83.05%)和口服给药49例(11.87%)为主;413例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病例多,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神经系统等;新的ADR有36例(8,72%),严重的ADR有7例(1.6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药品种类、临床应川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孙瑞芳;刘蕾;杨芳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肠胃清药物血清联合化疗药物干预HCT116、HCT116/L-OHP细胞DNA损伤修复情况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肠胃清增效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肠胃清药物血清的增效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从DNA损伤修复的两条通路,观察L-OHP、肠胃清药物血清对XRCC1、XRCC2、XPF、ERCC1蛋白的影响,比色测定法检测DNA损伤指标AP位点.结果:肠胃清药物血清可逆转HCT116/L-OHP多药耐药.HCT116/L-OHP中XRCC1、XRCC2、XPF、ERCC1的含量较HCT116均显著增多(p<0.05),AP位点表达较HCT116显著减少(p<0.05),HCT116经L-OHP、L-OHP+肠胃清药物血清联合作用后XRCC1、XRCC2、ERCC1蛋白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AP位点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HCT116/L-OHP中L-OHP联台肠胃清药物血清组与对照组相比XRCC2、XPF、ERCC1蛋白含呈有减少趋势.结论:结肠癌耐药细胞胞内的AP位点降低,进而增加细胞的修复能力,提高耐药性.L-OHP攻击结肠癌细胞,是通过降低BER、NER的能力,导致DNA损伤加重,干扰DNA复制,达到治疗目的.肠胃清药物血清能增加L-OHP的该项能力.
作者:陆海;孙珏;许建华;范忠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促进脑静脉回流对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作为观察组,键康体检者4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溶栓的促进脑静脉回流冶疗措施,观察两组冶疗前后的slCAM-1、sVCAM-1和hs-CRP炎性标志物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slCAM-1,sVCAM-1和hs-CRP炎性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促进脑静脉回流措施治疗后,治疗脑功能好转28倒,无脑功能好转1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RP活性是临床转归的独立炎性标志物(P<0.05).结论:促进脑静脉回流对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治疗能改善脑功能,同时使相关炎症因子发生变化,其中hs-CRP活性从某种程度对脑梗死预后有提示作用.
作者:王建峰;王涛;付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制备盐酸纳曲酮多囊脂质体(DepoNTX),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内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盐酸纳曲酮多囊脂质体;RP-HPLC法测定含量、包封宰和体内外释放特性;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工艺和处方;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囊脂体形态、用库尔特计数仪测定其粒径和粒度分布.结果:佳条件是卵磷脂/胆固醇为1:1(摩尔比):形成复乳的振荡时间为10s;L-赖氨酸的浓度为40mM;初乳的体积和第二水相的体积比为1:2.5.粒径范围为(5~50)μm,平均粒径为l2.4μm.盐酸纳曲酮在生理盐水中120h的累积释放度可达(80~85)%,在血浆中较生理盐水释放快:大鼠皮下注射DepoNTX.与盐酸纳曲酮溶液相比,消除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制备的DepoNTX包封率较高;粒子表面呈光滑球形,内部具有非同心的多囊泡结构;体内外释放结果表明,DepoNTX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作者:孙丽君;王涛;全东琴;冯端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常见变应原,提高临床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425例慢性荨麻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C种常见变应原,做变应原皮肤点刺测试分析.结果:许多患者对多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阳性率高的为屋尘螨和粉尘螨.结论:慢性荨麻疹发病因素是复杂的,患者要做好综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相关变应原.
作者:匡玉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整理我院收冶的42名腹部创伤手术患者的CT诊断资料和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发现存40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准确宰达到95.24%,2例CT检查未能全面反映患者腹部损伤病情,血管损伤未能诊断出来.结论:CT检查是腹部损伤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通过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创伤的位置、面积、类别等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对患者的冶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将心理放松干预应用于初次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行初次无痛人流手术的45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和干预组,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及麻醉效果.结果:心理放松干预明显舒缓了人流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了无痛人流的麻醉不良反应.手术麻醉效果优级率明显提高.结论:心理放松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手术麻醉效果,实用于初次行无病人工流产术的患者.
作者:何春红;薛建军;吴华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北海市麻疹流行规律及特征,制定防治对策,以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系统监溺数据对2007年~2010年北海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人数按报告地区查询.结果:北海市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但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发病年龄构成有变化,未到免疫年龄与超出免疫年龄的病例增多;大部分县区均有发生,城区发病高于县份;麻疹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月起发病增多,3.8月达到高峰,2007年以来麻疹年接种率维持在95.05%~98.44%的水平.结论:麻疹发病率多年控制有较低水平,麻疹免疫预防接种率比较高,长时期的高保护率导致易感人群积累.以麻疹疫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加强寐疹疫情监测管理和分析,尤其是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是符合我市当前的麻疹预防控制策略.
作者:吴伟;冯辉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在1~2级且血尿酸在(420~520)μmol/L之问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土坦组(50mg/d)60例,幅辛普利组(150mg/d)50例,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6.0%;氯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来效果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氯沙坦组治疗前后高尿酸水平比较,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福辛普利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沙坦不但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对高尿酸血症也有显著的冶疗作用,可作为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徐慕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和7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能有效控制因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水肿,临床疗效确切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艳;牛保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激惹试验(NST)反复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且产前NST异常2次以上276例孕妇临床资料作为异常组,同时抽出同期NST正常孕妇136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异常组中妊娠合并症和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异常组中,距后一次检查3天内分娩的孕妇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明显低于3天后分娩的孕妇(P<0.05).结论:NST反复异常提示胎儿往宫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针剂联合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云南白药粉剂、硫糖铝.对照组给予奥美托唑、云南白药粉剂,硫糖铝.观察两组患者止血和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止血效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溃疡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针剂联合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临床效果显著,止血效果迅速,溃疡愈合率高,值得借鉴.
作者:贺新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新辅助化疗进展期胃患者应用SOX方案新辅助化疗毒性反应观察,制定化疗护理对策.方法:3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化疗前肿瘤分期为Ⅲb 17例;Ⅲcl6例;IV 4例.化疗方案:替吉奥胶囊80mg/㎡/d,d1~14;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d,d1,每3周重复.每2个冶疗周期应用CT、EUS进行有效性评估.安全性分析依据CTCAE 3.0版本进行评估.结果:37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4.8%,疾病控制率为91.8%.31例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其中26例患者行胃癌D2手术,RO切除率为77.4%.3/4级毒性反应主要为:呕吐(10.8%);肝功能异常(8.1%);贫血(5.4%);中性粒细胞减少(5.4%);食欲减退(5.4%).结论:通过对新辅助化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SOX方案新辅助化疗毒性反应观察,毒性反应主要以呕吐;秆功能异常;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食欲减退多见,因此护理上应针对以上几点发生率高的毒性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艘患者顺利渡过化疗期.
作者:李娟;肖西平;孙晓亚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