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群地平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徐学君;徐德琴;汪骏

关键词:尼群地平, 高血压病, 牙龈炎,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摘要:尼群地平(Nitrendipine)为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近年来,随着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就文献关于尼群地平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报道予以综述.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若干小革新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病,也是急腹症中常见的病因(约占1/4),其发病率为1:1000[1].传统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经典标准[1]是:(1)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

    作者:范少峰;林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制药专业药剂实训技能考核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高职制药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制药专业人才,以便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制药企业的生产第一线.

    作者:齐明;毛丽珍;宋晓佩;谭佐祥;张人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周口市职业人群高血糖和血脂紊乱患病率调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发病也日渐增多,其中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直接导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病率增高,定期在人群中进行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止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2008年12月在本中心体检的部分人员的FBG、血脂成分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张红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心衰和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占据着其它药物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笔者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英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分子生物学疗效.方法:0.1%AS2O3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28天为一疗程,并动态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结果:15例患者再次分子学完全缓解(CR)13例,CR率为86.7%,随访中2例再次出现PML-RARa融台基因阳性,给予AS2O3获得再次CR.结论:AS2O3诱导治疗难治复发APL患者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与化疗交替使用能进一步清除微小残留病.

    作者:李淑娈;黎承萍;李维佳;丁纪元;郑婉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白芍配伍桂枝的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白芍与桂枝配伍前后水煎煮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制备白芍和桂枝配伍前后水煎液,通过复制动物模型.采取灌胃的给药方式,用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实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以及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探讨白芍与桂枝配伍前后的抗炎作用.结果:灌胃给予芍-桂配伍水煎煮液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大鼠鸡蛋清性和甲醛性足跖肿胀率明显减小,还能明显减少大鼠肉芽肿增生,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程度也有抑制作用.结论:桂枝抗炎作用较弱,白芍和桂枝配伍后,抗炎作用比白芍、桂枝显著增强.配伍中两个药物起了协同作用.

    作者:曾灶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结扎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物(地奥心血康)对照组和3个巴戟天寡糖不同剂量2.8g/(kg·d)、1.4g/(kg·d)、0.7g/(kg·d)的给药组,给药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巴戟天寡糖及地奥心血康药液,假结扎组、缺血冉灌注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应容积的蒸馏水,共7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各组动物均接受开胸,除假结扎组不结扎外,其他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90min.观察心律失常评分、心肌梗死面积、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楣比,DK组、巴戟天寡糖2.8g/(kg·d)、1.4g/(kg·d)给药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肌中SOD、CAT、GSH-Px酶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巴戟天寡糖有保护大鼠心肌和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其提高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汪宝军;付润芳;岳云霄;冯国清;胡香杰;于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葛根汤内服外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葛根汤内服外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84例颈椎病患者应用加昧葛根汤内服的同时,颈椎病变部位应用葛根汤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恢复正常功能占58.33%,显效占25%,总有效率97.61%.结论:颈椎病应用葛根汤内服加上外用导入法疗效显著.

    作者:武笛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4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异位妊娠病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异位妊娠病人中行输卵管切除术28例(60.9%),开窗术16例(34.8%),卵巢部分切除术2例(4.3%).术后住院3~5d,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6例保留输卵管的术后复查血HCG均降至正常.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有盆腹腔干扰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曲利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六种冰冻混合血清酶学的短期同步稳定性研究

    目的:观察冰冻混合血清六种酶(ALP、ALT、AST、GGT、CK、LDH)在室温(22~25℃)与冷藏(2~8℃)条件下的短期稳定性.方法:收集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后过滤分装,采用同步设计稳定性研究方法,在Dimension 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ALP、ALT、AST、GGT、CK、LDH六种酶的活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稳定性检验统计.结累:22~25℃贮存条件下,混合血清酶值在按照时间点分组时,ALP、GGT、AST、LDH水平(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水平(8)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LDH活性有衰减的趋势.2~8℃贮存条件下,ALP、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CK、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 P=0.053.结论:同步设计稳定性方法是研究短期稳定性较好的方法;GGT、AST酶较稳定;ALT较不稳定;ALP酶在22~25℃贮存条件下较稳定;CK在2~8℃贮存条件下较稳定;LDH酶在22~25℃贮存条件下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马怀安;王清涛;徐静;贾慧敏;王金英;童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CT、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影像诊断特点,并与X线平片及CT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对比MRI、CT及X线平片表现及阳性率.结果:48例MRI检查均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CT发现35例,X线平片发现29例.结论:MRI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较CT、平片敏感,是首选检查.

    作者:张学军;孙睿;刑成;任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麻油肤疾散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麻油肤疾散,观察其治疗褥疮的稿床疗效.方法:建立麻油肤疾散的制备方法;回顾性将2003年1月~2008年10月接诊的63例褥疮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油肤疾散治疗组33例,创面外敷麻油肤疾散治疗,肤疾散对照组30例,创面外敷肤疾散治疗.结果:麻油肤疾散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肤疾敞对照组(P<0.01),且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麻油肤疾散制备工艺合理,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林玉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冠心病患病率加速提高.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0%,90年代为39.18%[1],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作者:苏菊香;李爱群;周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斑蝥注射液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注射液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药物对LoVo细胞抑制作用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Annexin V-FITC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Fas、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表明复方斑蝥注射液可抑制LoVo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发生凋亡.实验范围内其细胞凋亡成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复方苦参注射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化芝;栾祖鹏;徐丽丽;马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患沟通方式的初步探讨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由于环境和就诊患者的特殊性造成了护患冲突的好发场所.急诊患者往往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作为急诊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外,还要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预检分诊.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同时给予泛昔洛韦片250mg Po tid,共7天;VitB1100mg和VitB12500μg im qd,7d为1疗程,根据病情可酌情使用,治疗组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神经根和疼痛明显区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7.14%,对照组痊愈率78.78%,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治疗可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可作为治疗的辅助方法.

    作者:钱青;袁玲玲;翟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的优点.方法:对120例患者采用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静注芬太尼、异丙芬后,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如术中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情况及时对症处理.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完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无术中记忆,检查终末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可以大大减少普通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该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朱洪春;王淑萍;宋其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5例临床分析

    胆囊良性疾病是目前普外科常见多发病,我整理分析我科自2004年7月至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5例临床病历资料,现将其资料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少军;周嘉礼;罗飞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激光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尖锐湿疣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在CO2激光去除湿疣的基础上,使用α-2b干扰素凝胶外涂为A组;用转移因子胶囊为B组;A、B组相加为C组.结果:六个月后A、B、C三组的治愈率为80.84%、57.51%、85.36%,复发率为19.52%、42.49%、14.64%.结论:激光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疗效显著.

    作者:吴勇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20颗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按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60颗患牙,对A组(实验组)患牙使用Vitapex糊剂;B组(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据临床效果及根尖片综合分析,追踪一年.观察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病悔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组有效率91.67%B组有效率75%经x2检验:x2=4.53,P<0.05.结论:Vitapex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便,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药物.

    作者:张红;白艳洁;宋相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