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及治疗(附39例报告)

邢永国

关键词:弥漫性轴突损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突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收治的39例弥漫惟轴突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结果:39例患者中恢复好转1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结论:弥漫性轴突损伤及早诊断,及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和特异化治疗,可以降低其致残率、植物生存发生率及死亡率.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sol-CXCL1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规律

    目的:初步探讨sol-CXCL1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名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名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后测定sol-CXCL16和hs-CRP的浓度.结果:常规治疗组Sol CXCL16水平和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r=0.169,P>0.05);治疗2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sol-CXCL16浓度较常规治疗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5);治疗4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sol-CXCL16及hs-CRP浓度均较常规治疗组及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研究提示sol-CXCL16浓度的升高与ACS患者独立相关,并可能在评估ACS危险分层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林爱珍;潘景良;陈朝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ⅪAP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定量PCR方法枪测ⅪAP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发争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1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ⅪAPmRNA的表达.结果:XIAP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的表达(P<0.0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ⅪAP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赵剑波;夏宗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20例分析

    子宫腺肌病用药治疗几乎无效,主要行子宫全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但由于患者较年轻对保留子宫欲望强烈,近3年来,我院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保守性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拜如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二级医院门诊药学咨询服务的环境与内容

    2002年以来,卫生部相继颁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其共同的宗旨,简而言之,即加强医院药事工作和临床用药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陈海波;严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纳豆激酶纤维蛋白溶解和抗血栓作用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纳再激酶的纤维蛋白溶解和抗血栓的作用.方法:通过研究纳豆激酶对正常新西兰兔凝血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大鼠血小板血栓(动-静脉旁路法)的影响来评价纳豆激酶的纤溶和抗血栓作用.结果:纳豆激酶中、高剂量可明显缩短ELT、延长TT、APTT.增加FDP的含量;纳豆激酶高剂量能减少大鼠血小板血栓模型之血栓湿重,但对血栓干重无明显影响.结论:纳豆激酶具有纤维蛋自溶解作用.

    作者:梁惠婵;杨鹊;欧慧瑜;肖百全;杨威;王茜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蛇毒血凝酶纱条宫腔填塞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30例止血效果分析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妊娠晚期出血常见原因,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量多且难于控制.剖宫产是临床处理前置胎盘的急救措施与适时分娩的主要手段[2].

    作者:翁宇红;陈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0例甲亢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川,导致机体出现代谢亢进和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环氧合酶-2:治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新靶点

    环氧合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PGs)的关键酶.目前认为,COX存在3种亚型,即COX-1、COX-2、COX-3[1].其中,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在正常状态下几乎不表达,而在炎症等病理状态下表达增多.

    作者:郝言杰;王元书;牟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改进剖宫产术后护理记录单记录时间成本的比较

    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既符合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又方便快捷的割宫产末后护理记录方法.方法:将7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记录按不同记录书写方式分为两种,并随机按不同记录方式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取表格式产(术)后护理记录单书写护理记录;对照组采取非表格式产后护理记录单书写记录.比较两组在术后首次护理记录及出院小结记录这一时段的平均耗用时间的比较.结果:在不影响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实验组书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表格式产后护理记录单能够缩短书写记录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李建新;高鹤华;张霞;赵淑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脑血管病与症状性癫痫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脑部其他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每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2例,癫痫发生率为5.36%(28/522),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35%(6/31).脑出血4.54%(10/220),脑梗塞4.43%(12/271)(其中脑梗塞9.08%,脑血栓形成3.98%,P<0.05).82.4%的癫痫与病发内两周后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嘲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摩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为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5 36%,多数于病后两周内发生,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临近皮层者为多,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

    作者:张聚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克罗米芬促排卵因宫颈因素导致不孕的治疗

    目的:分析可行的方法来治疗不孕症造成克罗米芬的排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5月~2006年4月343例临床资料和克罗米芬促排卵.根据宫颈因素,患者分为自然怀孕(A组)和人工授精(B组),以及怀孕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怀孕率A组为7.8%.B组33%(P<0.05),B组优于A组,两组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克罗米酚的促排卵可诱导ropiness在宫颈粘液或粘液分泌.但人工授精可以解决问题,提高妊娠率.

    作者:吴秀芳;栾鑫;栾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和胃贴防治化疗所致延迟性呕吐的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在杀伤正常细胞.

    作者:古宏晖;杨振江;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5.0%、47.1%、15,0%、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7.5%、30.0%、12.5%、70.0%(X2=3.95,x2=4.01,x2=4.25,x2=4.1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P(O2)、Sa(O2)、FEV1含量均高于治疗前(t=2.154,t=2.245,,t=2.233,t=2.314,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含量均低于于治疗前(t=2.411,t=2.344,t=2.325,t=2.322,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疗效肯定,有利于调节机体与药物平衡.

    作者:李轶群;钟启腾;孙惠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颁布实施,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已广泛开展.近几年,在日常手术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手术医疗纠纷并不少见.认真查找引起纠纷的环节,尽大的努力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工作[1].

    作者:苏晖;贾春怡;张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妊娠期手术及麻醉,存在其特殊性,麻醉要求既要保证母子安全,又要满足手术要求,麻醉危险性较非妊娠的妇女大,必须高度重视,极其谨慎.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肠气囊肿症影像学诊断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肠气囊肿症患者的必要性,为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赢得时间.方法:对1998年11月-2008年4月本科收集到的肠气囊肿症5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及病理结果加以回顾分析,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肠气囊肿症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5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达80%.结论:肠气囊肿症是以肠壁黏膜下或(和)浆膜下出现单个或多个含气的囊肿为特征的疾病,由于本病具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故患者有腹部症状且已除外急腹症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很有必要的.为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质量.

    作者:杨江萍;关素安;石静;张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BV-DNA检测在HBV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应用

    目的:ELISA方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物,观察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8年我院就诊乙肝患者778例,用荧光定量聚台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其血清的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1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2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3组(HBsAg阳性)的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6.7%、54.2%、18.8%,其拷贝数分别为1.62×108/ml,1.12×106/ml,7.61×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临床实用及指导意义.

    作者:代龙文;雷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或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空腹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IR)及MS其他参数的关系.方法: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单纯MS组(17例)、MS+CHD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09例)空腹血浆MCP-1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胰岛索(FINS)水平,井收集MS的其他有关数据:腰围、体霞指数(IMB)、空腹血糖(FPG)和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MCP-1在正常对照组为(167.1±44.8)mg/,MS组为(413.9±107.5)mg/L,MS+CHD组为(551.6±1167.3)mg/L,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4.94,P<0.05);hs-CRP在正常对照组为(1.241±0.25)mg/L,MS组为(2.02±0.53)mg/L,Ms+CHD组为(3.28±1.60)mg/L,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0.05);(2)MCP-1水平与ISI呈负相关,与FINS、CRP、BMI呈正相关;ha-CRP与ISI呈负相关,与FPG、BMI呈正相关;(3)以MCP-1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同归分析提示,ISI、FINS、hs-CRP、BMI与MCP-1具有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同归分析提示,ISI、FPG、BMI与hs-CRP具有相关性.结论:MS 患者的MCP-1、hs-CRP水平增加,合并CHD的MS患者更为明显,并与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可能在MS发展为CHD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尹作民;李郁金;张京波;李鹏;李长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我院现代化住院药房的建立与运行的探讨

    目的:为推行现代化药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住院药房功能区域划分、工作职责划分和药房特色管理制度的实际,对现代化住院药房的建立和运行进行总结.结果:我院住院药房区域划分明确,工作流程顺畅,现代化管理制度与上作性质相适应.结论:我院住院药房建设符合现代化药房的标准.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辛海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近况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在脑卒中后30天的急性期间即有3%~10%的复发率,2年为25%,5年男性为42%,女性为24%,其中65%是缺血性卒中,尤其是首次卒中后6个月期间是复发的高阶段,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应在卒中发病后即刻进行,特别是一周之内.

    作者:王介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