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脑电、心电图同步监测对晕厥的诊断价值

王静;刘玺芳;郝崴;武杨;邵君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AEEG), 动态心电图(AECG), 晕厥
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和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同顾分析11 5例晕厥患者的24h AEEG和AECG监测结果.结果:115例患者中诊断为脑源性晕厥或症状性癫痫12例,心源性晕厥36例,疑为反射性或其他晕厥67例.结论:24h AEEG,AECG监测对晕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常同时并存.两者合并存在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糠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1.5~3倍[1].

    作者:鲍龙伟;金世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细胞SOD、MDA及Cdk-5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的关系变化.方法:用三管结扎法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免疫沉淀法测定Cdk-5的酶活性,用比色法测定SOD的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缺血和/或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内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伴有细胞内cdk-5活性升高(P<0.05,P<0.01).结论:本研究从整体水平上证实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海马神经元Cdk-5活性升高,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毕建波;胡日光;李亮;曲忠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环氧合酶-2:治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新靶点

    环氧合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PGs)的关键酶.目前认为,COX存在3种亚型,即COX-1、COX-2、COX-3[1].其中,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在正常状态下几乎不表达,而在炎症等病理状态下表达增多.

    作者:郝言杰;王元书;牟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我科1114例颅脑手术后39例颅内感染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13例(33.3%).闭合性颅脑损伤手术5例(12.8%),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5例(12.8%),幕上颅内肿瘤切除术3例(7.7%),幕下颅内肿瘤切除术4例(10.4%),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12.8%),脑脓肿摘除术2例(5.1%),颅骨修补术2例(5.1%).术后留置引流管26例,脑脊液切口漏12例,切口下积液9例.脑室外引流3例,手术时间>4小时23例.结论: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诸如:脑脊液耳鼻和切口漏、术中所置引流管和脑室外引流管、手术时间过长、激素的术前应用的等有关.致病菌以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大多数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膏霉索耐药.

    作者:马国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干大量出血抢救成功一例

    1病历摘要男患,50岁,病历号37089.因头痛、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昏迷3小时于2004年5月9日入院.该患晨起发病、头痛、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1小时后昏迷.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作者:宋佩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 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炎,其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变性、破坏,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作者:高业奇;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20例分析

    子宫腺肌病用药治疗几乎无效,主要行子宫全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但由于患者较年轻对保留子宫欲望强烈,近3年来,我院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保守性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拜如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减压性骨坏死的影像学检查

    1888年Twyman首次报道沉箱作业工人股骨干坏死病灶,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随着X线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911年首次用x线摄像检查到高压暴露引起的骨坏死,目前已有千例以上减压性骨坏死(Dysbaric osteoneerosis DON)的检查报道.

    作者:于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室温下呈罕见果冻状标本一例并文献复习

    室温下呈果冻状(或称凝胶状)的血液标本,在检验科较为罕见,国外报道不多[1,2],国内仅有1篇文献报道[3].对于这类标本,血浆难于分离且红细胞聚集,严重影响实验室对标本的检测.近期本实验室遇到1例.现对此病例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标本及疾病的认识.

    作者:罗建蓉;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冬虫夏草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分析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昆虫幼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作者:张阵阵;汪家春;储智勇;刘李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猴头菌菌丝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猴头菌菌丝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方法:采用热水煎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L9(34),研究了菌丝粉细度、加水倍数、提取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菌丝粉细度、提取温度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细度65目的菌丝粉,提取温度为95℃,料液比(g:ml)1:8,提取时间为4h,分二次提取,在此工艺条件下,猴头菌菌丝粉中粗多糖提取率可达到2.67%.结论:正交试验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发酵猴头菌菌丝多糖的提取工艺.

    作者:赵金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我院现代化住院药房的建立与运行的探讨

    目的:为推行现代化药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住院药房功能区域划分、工作职责划分和药房特色管理制度的实际,对现代化住院药房的建立和运行进行总结.结果:我院住院药房区域划分明确,工作流程顺畅,现代化管理制度与上作性质相适应.结论:我院住院药房建设符合现代化药房的标准.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辛海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阴囊急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儿童阴囊急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8例患儿的117个急性病变的阴囊,将其分为3组:睾丸扭转(12个),睾丸附件扭转(76个),附睾炎和(或)睾丸炎(29个).对下列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阴囊壁水肿,睾丸肿胀,睾丸实质回声不匀,附睾增大,睾丸外结节,鞘膜积液,睾丸内血漉分布(正常、增多、减少或消失)及精索扭转.结果:与睾丸扭转相关的声像图特征是睾丸肿胀、睾丸实质回声不匀、睾丸内血流分布减少或消失及精索扭转;与睾丸附件扭转相关的特征为附睾与睾丸之间的小结节、正常的睾丸形态实质回声及血供;与附睾睾丸炎相关的特征是病灶内血流分布明显增多(以上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囊壁水肿、附睾增大及鞘膜积液等声像图表现是急性阴囊疾病共有的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儿童阴囊急症.

    作者:张丽娥;张玉林;苏英姿;王峥嵘;崔彦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进行临床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减少了狼疮性肾炎的复发因素和约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避免诱发因索,加强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作者:申成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温针灸治疗脊柱裂引起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脊牲裂引起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0例膀胱训练的方法.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为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脊柱裂引起尿失禁疗效显著.

    作者:张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出现假阴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用尿十一联试纸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自细胞时出现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500例干化学法检测细胞阴性患者尿液再用Neubauer计数板计数白细胞.结果:尿液中含大剂量庆大霉素、试纸从尿中取出后立即测定、尿液中含大剂盈先锋霉素Ⅳ、尿中偶见脓细胞、尿糖阳性时千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出现假阴性几率分别是93%、92%、90%、80%和54%.结论:尿液中含大剂量庆大霉素、试纸从尿中取出后立即测定,尿液中含大剂量先锋霉素Ⅳ、镜检尿中偶见脓细胞、尿糖阳性等因素都会使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出现假阴性.

    作者:朱向辉;王荣霞;王贵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异位妊娠15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5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9例中手术治疗125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39例经动态B超、血β-HCG及诊刮术确诊.其中34例行药物治疗,除5例失败改手术治疗,其余均临床治愈.结论: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成为可能.病史结合B超、β-HCG检测以及后穹窿穿刺,在基层可对异位妊娠及时确诊.异位妊娠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基层得到了广泛开展.

    作者:邓文媛;彭罡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穿针配合减压术后小脑幕切开抢救外伤性脑疝

    目的:探讨术前尽早减压及术中完全减压抢救外伤性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术前穿针抽吸血胂配合去骨瓣减压术后小脑幕切开抢救外伤性脑疝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随访半年以上的9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7例,中残9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26例.结论:术前尽早减压及术中完全减压能减少脑干受压时间,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

    作者:杨春林;张彪;侯月华;南远顺;尚丽彬;张惠明;潘密;孙仁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免疫功能与血清微量元素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AR)的免疫功能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AR患者血清中Ca、Mg、Fe、Zn、Cu、Mn、Sr的含量及其检测AR患者免疫球蛋IgG、lgM、lgA、IgE,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R 组与对照组相比Zn、Mn、Sr的含量明显下降IgA降低,IgE升高,且zn与lgA呈正相关,Mn与IgE呈正相关,Sr与IgE、IgA呈正相关.结论:AR 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与血清Zn、Mn、Sr的含量降低有关AR患者开展血清微量元素溯定对于临床诊治具有积极的辅助意义.

    作者:李炎梅;梁荣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纳豆激酶纤维蛋白溶解和抗血栓作用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纳再激酶的纤维蛋白溶解和抗血栓的作用.方法:通过研究纳豆激酶对正常新西兰兔凝血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大鼠血小板血栓(动-静脉旁路法)的影响来评价纳豆激酶的纤溶和抗血栓作用.结果:纳豆激酶中、高剂量可明显缩短ELT、延长TT、APTT.增加FDP的含量;纳豆激酶高剂量能减少大鼠血小板血栓模型之血栓湿重,但对血栓干重无明显影响.结论:纳豆激酶具有纤维蛋自溶解作用.

    作者:梁惠婵;杨鹊;欧慧瑜;肖百全;杨威;王茜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