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林;张彪;侯月华;南远顺;尚丽彬;张惠明;潘密;孙仁泉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阿司匹林(拜阿斯匹灵)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用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阿司匹林和疏血通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d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4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与疏血通联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董彦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定量PCR方法枪测ⅪAP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发争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1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ⅪAPmRNA的表达.结果:XIAP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的表达(P<0.0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ⅪAP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赵剑波;夏宗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些年来,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每4个发热患者就有1个考虑结核病的诊断.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HIV的感染和吸毒、滥用药物等原因,结核病也有增加的趋势[1].
作者:张建;胡文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脑部其他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每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2例,癫痫发生率为5.36%(28/522),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35%(6/31).脑出血4.54%(10/220),脑梗塞4.43%(12/271)(其中脑梗塞9.08%,脑血栓形成3.98%,P<0.05).82.4%的癫痫与病发内两周后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嘲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摩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为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5 36%,多数于病后两周内发生,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临近皮层者为多,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
作者:张聚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尿十一联试纸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自细胞时出现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500例干化学法检测细胞阴性患者尿液再用Neubauer计数板计数白细胞.结果:尿液中含大剂量庆大霉素、试纸从尿中取出后立即测定、尿液中含大剂盈先锋霉素Ⅳ、尿中偶见脓细胞、尿糖阳性时千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出现假阴性几率分别是93%、92%、90%、80%和54%.结论:尿液中含大剂量庆大霉素、试纸从尿中取出后立即测定,尿液中含大剂量先锋霉素Ⅳ、镜检尿中偶见脓细胞、尿糖阳性等因素都会使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出现假阴性.
作者:朱向辉;王荣霞;王贵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全球年龄为60-69岁的人群的发病率高达约50%,而70岁以上的发病率则高达75%[1].选择和应用高血压药物不合理是造成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控制率低的重要原因,本文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的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作者:谭落娇;郑全慧;蒋文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以前本实验室使用的HBsAg质控物多为商品质控血清,由于受供货时间、运输条件和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仅使HBsAg质控血清质量显著降低,而且常造成室内质控工作中断和困难.
作者:张红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整体疗效并比较纯西药治疗疗效.方法:通过国内多数据库平台电子服务系统检索有关中西结合治疗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RCTs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5篇.其中治疗小儿的随机对照实验3篇;治疗外伤性的随机对照实验4篇;癫瘸持续状态随机对照实验1篇;小儿脑瘫后癫痫的随机对照实验1篇;脑梗死继发癫痫的随机对照实验1篇.结论: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有利于提高控制率、缓解率和降低复发率;且较高于纯西药疗效.
作者:陈怡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ELISA方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物,观察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8年我院就诊乙肝患者778例,用荧光定量聚台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其血清的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1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2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3组(HBsAg阳性)的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6.7%、54.2%、18.8%,其拷贝数分别为1.62×108/ml,1.12×106/ml,7.61×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临床实用及指导意义.
作者:代龙文;雷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5.0%、47.1%、15,0%、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7.5%、30.0%、12.5%、70.0%(X2=3.95,x2=4.01,x2=4.25,x2=4.1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P(O2)、Sa(O2)、FEV1含量均高于治疗前(t=2.154,t=2.245,,t=2.233,t=2.314,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含量均低于于治疗前(t=2.411,t=2.344,t=2.325,t=2.322,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疗效肯定,有利于调节机体与药物平衡.
作者:李轶群;钟启腾;孙惠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116例老年肝硬化伴肠源性内毒寨血症的患者采用口服西沙必利5~10mg,每日三次,或应用乳果糖清洁灌肠,并根据捧出毒素需要对老年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利于老年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顺利排除毒素,减少内毒素吸收入血.结果:老年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愉快接受泊疗及护理.结论:应用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联合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阻止并发症及合并者的发生,有利于机体快速康复,提高老年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辛洪英;宫祥峰;张凤朝;李洪霞;郭素玲;王雪梅;王新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昆虫幼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作者:张阵阵;汪家春;储智勇;刘李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的检测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前体蛋白的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Tp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TpP和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cTn Ⅰ、CK-MB和TpP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P在心肌损伤的4小时内就开始升高,4~8小时内达到高峰后有下降趋势,而cTn Ⅰ在心肌损伤的4小时内未见升高,4~12d,时内维持在较高水平,TpP阳性率先升高后降低,CK-MB和cTn Ⅰ阳性率一直升高AMI组中,小于2小时,TpP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显著商于CK-MB和cTn Ⅰ(P<0.01,P<0.05);3-4小时,TpP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K-MB和cTn I(P<0.01),TpP特异性显著低于cTn Ⅰ(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TpP水平动态研究发现,其可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一项敏感指标,对心肌梗塞的早期溶栓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孙进学;刘振军;刘新风;王德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6月11日,康龙化成分析化学部副总裁苗文芳博士的专访在沃特世(Waters)公司北京分公司进行.苗博士向记者介绍,康龙化成早做国外药物化学合成方面的服务外包公司,从两年前,为适应国际药物研发趋势,开始做全面药物研发服务,包括药物设计,生物活性检测,药代动力学,合成工艺研发及放大生产,从研发到上市都提供外包服务.
作者:顾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儿童阴囊急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8例患儿的117个急性病变的阴囊,将其分为3组:睾丸扭转(12个),睾丸附件扭转(76个),附睾炎和(或)睾丸炎(29个).对下列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阴囊壁水肿,睾丸肿胀,睾丸实质回声不匀,附睾增大,睾丸外结节,鞘膜积液,睾丸内血漉分布(正常、增多、减少或消失)及精索扭转.结果:与睾丸扭转相关的声像图特征是睾丸肿胀、睾丸实质回声不匀、睾丸内血流分布减少或消失及精索扭转;与睾丸附件扭转相关的特征为附睾与睾丸之间的小结节、正常的睾丸形态实质回声及血供;与附睾睾丸炎相关的特征是病灶内血流分布明显增多(以上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囊壁水肿、附睾增大及鞘膜积液等声像图表现是急性阴囊疾病共有的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儿童阴囊急症.
作者:张丽娥;张玉林;苏英姿;王峥嵘;崔彦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甲鈷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上的50例患者,对其中的30例使用甲鈷安联合卡马两平治疗为治疗组,另外20例一般治疗为对照组,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2组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甲鈷古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可文;李又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乳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女性多见,而男性乳腺癌非常少见,仅占男性恶性肿瘤的0.38%~1.50%,占所有乳腺癌的1%~2%[1].
作者:朱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和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同顾分析11 5例晕厥患者的24h AEEG和AECG监测结果.结果:115例患者中诊断为脑源性晕厥或症状性癫痫12例,心源性晕厥36例,疑为反射性或其他晕厥67例.结论:24h AEEG,AECG监测对晕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静;刘玺芳;郝崴;武杨;邵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缓解脊柱融合术中应用了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20例行脊柱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氟比洛务酯组(A组,n=60)和对照组(B组,n=60),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注1mg/kg氟比洛芬酯或0.1ml/kg安慰剂(脂肪乳).分别记录术毕苏醒后立即、1、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苏醒后1、2、4、6h VAS A组均低于B组(P<0.05),在苏醒历立即,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24h A组的曲马多用量(255.6±45.2)rng低于B组(325.5±56.2)mg(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明显缓解脊柱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术后疼痛和痛觉过敏,减少术后的曲马多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伞可靠.
作者:杨亚杰;闫卫国;孙志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胆木叶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对二甲苯致小鼠鼠耳肿胀的影响.对二甲苯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来观察胆木叶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来考察胴木叶的镇痛作用.结果:胆术叶醇提物(20g/kg)具有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鼠耳肿,胀的作用(P<0.01)、具有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P<0.01);能明显抑制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P<0.01)、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的疼痛作用(P<0.05).结论:胆木叶醇提物(20g/kg)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作者:唐菲;王豪;骆辉;王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