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护理干预措施

辛洪英;宫祥峰;张凤朝;李洪霞;郭素玲;王雪梅;王新丽

关键词:肠原性内毒素血症, 老年, 肝硬化,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116例老年肝硬化伴肠源性内毒寨血症的患者采用口服西沙必利5~10mg,每日三次,或应用乳果糖清洁灌肠,并根据捧出毒素需要对老年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利于老年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顺利排除毒素,减少内毒素吸收入血.结果:老年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愉快接受泊疗及护理.结论:应用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联合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阻止并发症及合并者的发生,有利于机体快速康复,提高老年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联合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亚低温(33±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常温对照组、黄蓖治疗组(插入线栓后予黄芪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亚低温组(插入线栓后立即诱导亚低温并维持2h)、黄芪联合亚低温组(插入线辁后予黄芪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并维持亚低温2h).线栓插入2b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再灌注24h后观察: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②计算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③电镜下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④检测SOD、MDA含量.结果:①大鼠MCAO2h再灌注24b后均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黄芪组和亚低温组可提高神经功能评分(P<0.05),联合治疗组可显著提高神经功能评分(P<0.01).②与常温组相比,黄芪治疗组、亚低温组能缩小再灌注24h后脑梗死率(P<0.05),黄芪联合亚低温组可显著缩小再灌注24h后脑梗死率(P<0.01).与常温组相比,三个治疗组脑含水量均明显减少(P<0.01);联合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⑨电镜观察:三个治疗组较常温组膜性结构损伤减轻.④与常温组相比,亚低韫组、黄芪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可明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P<0.01);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作者:张瑛;姜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阴囊急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儿童阴囊急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8例患儿的117个急性病变的阴囊,将其分为3组:睾丸扭转(12个),睾丸附件扭转(76个),附睾炎和(或)睾丸炎(29个).对下列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阴囊壁水肿,睾丸肿胀,睾丸实质回声不匀,附睾增大,睾丸外结节,鞘膜积液,睾丸内血漉分布(正常、增多、减少或消失)及精索扭转.结果:与睾丸扭转相关的声像图特征是睾丸肿胀、睾丸实质回声不匀、睾丸内血流分布减少或消失及精索扭转;与睾丸附件扭转相关的特征为附睾与睾丸之间的小结节、正常的睾丸形态实质回声及血供;与附睾睾丸炎相关的特征是病灶内血流分布明显增多(以上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囊壁水肿、附睾增大及鞘膜积液等声像图表现是急性阴囊疾病共有的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儿童阴囊急症.

    作者:张丽娥;张玉林;苏英姿;王峥嵘;崔彦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脑血管病与症状性癫痫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脑部其他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每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2例,癫痫发生率为5.36%(28/522),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35%(6/31).脑出血4.54%(10/220),脑梗塞4.43%(12/271)(其中脑梗塞9.08%,脑血栓形成3.98%,P<0.05).82.4%的癫痫与病发内两周后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嘲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摩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为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5 36%,多数于病后两周内发生,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临近皮层者为多,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

    作者:张聚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和胃贴防治化疗所致延迟性呕吐的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在杀伤正常细胞.

    作者:古宏晖;杨振江;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二级医院门诊药学咨询服务的环境与内容

    2002年以来,卫生部相继颁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其共同的宗旨,简而言之,即加强医院药事工作和临床用药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陈海波;严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L-阿拉伯糖对喂养高糖高脂饲料的新西兰大白兔血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采用唐传(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L-阿拉伯糖对喂养高精高脂肪饲料的新西兰大白兔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将L-阿拉伯糖应用到顶防和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防止高糖高脂饮食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择体重在1.8~2.0kg范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8只,其中A-C组均喂养高糖高脂和高胆固醇饲料,D组喂普通饲料,同时采用软滴管代替以往使用的导胃管的方法,A组口服1.24-g/d,B组口服1.11g/d L-阿拉伯糖进行干预.分别于30天,60天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结果:本实验采用软滴管进行兔子定量口服喂食液体的方法证明,该方法比以往的导胃管方法方便,实施过程肘兔子安全,而且在喂的过程中对兔子的刺激少.减少因为过分刺激对兔子的生理状态产生的影响.30天的检测结果证明,A,B,C,D组兔子间检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60天后检测结果证明,A.B组空腹血糖比C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耐AUC值A,B组比C组明显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今后兔子定量口服液体食物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并且证明L-阿拉伯糖对喂养高糖高脂肪食物的兔子防止高血糖以及增强糖耐量作用方面效果明,为L-阿拉伯糖应用于预防糖尿病防止因为平常高糖高脂肪饮食引起的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汉洲;韩伟;谢予朋;杨彩霞;王倩倩;薛婉玮;张忠英;张厚瑞;刘升发;周克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栓前体蛋白(TpP)用于心肌梗塞诊断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的检测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前体蛋白的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Tp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TpP和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cTn Ⅰ、CK-MB和TpP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P在心肌损伤的4小时内就开始升高,4~8小时内达到高峰后有下降趋势,而cTn Ⅰ在心肌损伤的4小时内未见升高,4~12d,时内维持在较高水平,TpP阳性率先升高后降低,CK-MB和cTn Ⅰ阳性率一直升高AMI组中,小于2小时,TpP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显著商于CK-MB和cTn Ⅰ(P<0.01,P<0.05);3-4小时,TpP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K-MB和cTn I(P<0.01),TpP特异性显著低于cTn Ⅰ(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TpP水平动态研究发现,其可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一项敏感指标,对心肌梗塞的早期溶栓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孙进学;刘振军;刘新风;王德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10例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疾病遍布I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为常见,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我们对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给予评价,以监测临床用药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廖景光;梁艳容;吴庆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我科1114例颅脑手术后39例颅内感染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13例(33.3%).闭合性颅脑损伤手术5例(12.8%),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5例(12.8%),幕上颅内肿瘤切除术3例(7.7%),幕下颅内肿瘤切除术4例(10.4%),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12.8%),脑脓肿摘除术2例(5.1%),颅骨修补术2例(5.1%).术后留置引流管26例,脑脊液切口漏12例,切口下积液9例.脑室外引流3例,手术时间>4小时23例.结论: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诸如:脑脊液耳鼻和切口漏、术中所置引流管和脑室外引流管、手术时间过长、激素的术前应用的等有关.致病菌以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大多数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膏霉索耐药.

    作者:马国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研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前白蛋白(PA)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我院内科8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第1天与第7天的CRP、PA、SIRS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按预后把患者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死亡组入院第1天CRP、PA与存活组比较无差异,SIRS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第7天PA较前降低(p<0.05),CRP、SIRS评分和APACHE Ⅱ较前相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第7天CRP、SIR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较第1天降低,PA较前升高(p<0.05),与死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RP和PA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CRP持续高水平与PA持续低水平是预后不良的袭现,动态观察CRP和PA对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徐洪伟;王长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豌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用疏血逋注射液6ml加生理盐水250ml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用血塞通注射8ml加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脱水剂,肠溶阿司匹林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进行自身比较和相互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漉变学,并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刘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干预

    宫颈病变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阴道镜是筛选无症状妇女宫颈病变的有效工具.

    作者:付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室温下呈罕见果冻状标本一例并文献复习

    室温下呈果冻状(或称凝胶状)的血液标本,在检验科较为罕见,国外报道不多[1,2],国内仅有1篇文献报道[3].对于这类标本,血浆难于分离且红细胞聚集,严重影响实验室对标本的检测.近期本实验室遇到1例.现对此病例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标本及疾病的认识.

    作者:罗建蓉;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也各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败时间短,用药量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作者:虞焰;卢玉敏;王宏斌;郭忠宝;龚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纳豆激酶纤维蛋白溶解和抗血栓作用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纳再激酶的纤维蛋白溶解和抗血栓的作用.方法:通过研究纳豆激酶对正常新西兰兔凝血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大鼠血小板血栓(动-静脉旁路法)的影响来评价纳豆激酶的纤溶和抗血栓作用.结果:纳豆激酶中、高剂量可明显缩短ELT、延长TT、APTT.增加FDP的含量;纳豆激酶高剂量能减少大鼠血小板血栓模型之血栓湿重,但对血栓干重无明显影响.结论:纳豆激酶具有纤维蛋自溶解作用.

    作者:梁惠婵;杨鹊;欧慧瑜;肖百全;杨威;王茜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分散片工艺设计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又称水分散片(water dispersible table)[1],系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形成均匀混悬液的一种片剂.中药分散片就是以中药提取物、中药原粉或精制中间体为原料,加上适宜辅料制成的,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

    作者:苏占辉;刘玉翠;李国军;陈四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及治疗(附39例报告)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突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收治的39例弥漫惟轴突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结果:39例患者中恢复好转1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结论:弥漫性轴突损伤及早诊断,及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和特异化治疗,可以降低其致残率、植物生存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邢永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温针灸治疗脊柱裂引起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脊牲裂引起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0例膀胱训练的方法.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为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脊柱裂引起尿失禁疗效显著.

    作者:张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穿针配合减压术后小脑幕切开抢救外伤性脑疝

    目的:探讨术前尽早减压及术中完全减压抢救外伤性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术前穿针抽吸血胂配合去骨瓣减压术后小脑幕切开抢救外伤性脑疝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随访半年以上的9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7例,中残9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26例.结论:术前尽早减压及术中完全减压能减少脑干受压时间,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

    作者:杨春林;张彪;侯月华;南远顺;尚丽彬;张惠明;潘密;孙仁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无效、总有效率为(41.7%、18.3%、81.7%),高于对照组(30.0%、36.7%、66.7%),(x2=3.86,x2=3.91,x2=3.94,P<0.05);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李丽娟;李琼;魏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