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及白介素-8的影响

苏子德;王涛;代怀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8, 内皮素
摘要: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方法13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69例)及非他汀治疗组(66例),另选健康对照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血浆HS-CRP、IL-8、ET-1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各组成分及血浆HS-CRP、IL-8、ET-1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各组成分及血浆HS-CRP、IL-8、ET-1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ACS除获显著调脂作用外,尚可明显降低血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稳定,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透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规律性血透尿毒症患者80例分为血液透析应用rHuEpo者(HDepo组n=43例),血液透析不应用rHuEpo者(HD组n=37例),根据血压情况两组再分为HDepo高血压亚组(HDepo-1组,n=23)、HDepo血压正常亚组(HDepo-2组,n=20)和HD高血压亚组(HD-1组,n=19)、HD血压正常亚组(HD-2组,n=18).另选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0例(NHD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34例(CON组).HDepo组患者均接受rHuEpo治疗3个月以上,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水平.结果: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血清NO、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ET-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但经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HDepo组经rHuEpo治疗3月后,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且用rHuEpo治疗后,HDepo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HD组高,P<0.001,血压增高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ET-1浓度增高有相关性.结论:rHuEpo可使尿毒症透析患者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rHuEpo致高血压与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彩丽;马晓兰;尹美丽;乔青;佟光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一类新药丁苯酞在石药投产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球新抗丙肝病毒药物在华上市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62例报告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预防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了62枚滤器.结果:本组60例患者滤器成功置入,1例VENA TECH滤器释放后未打开,另于原位释放滤器一枚.两例长鞘穿破健侧髂静脉,术中及时发现,术后造影及随访未发现异常.本组病例随访1~30个月,发现滤器堵塞两例,经紧急溶栓后再通.滤器侧倾6例,角度均小于15度.未发现滤器移位,无穿刺部位血肿及健侧血栓形成.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溶栓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谈;苑超;张望德;邢彤;王克勤;原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长期口服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疗效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并对胺碘酮的疗效与多项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随访(25.7±25.2)个月期间,胺碘酮的有效率为76.7%(23例有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的自主神经类型是胺碘酮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胺碘酮控制交感神经型房颤的有效率是迷走神经型房颤的6.33倍(P=0.05);而房颤病程、左房内径大小等因素与胺碘酮控制房颤的疗效无显著性关系.结论:长期小剂量胺碘酮可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尽管严重的毒副作用少见,但仍应注意观察其对心、肺等器官的不良作用;胺碘酮可能更适合于交感神经型房颤的预防.

    作者:李奎宝;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女性咀嚼型避孕药上市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AHA肾动脉血管成形的临床试验指南(2)

    3.3.2对血管成形技术的报道3.3.2.1经皮腔内肾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腔内肾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的报道.报道时应描述操作的细节,特别是与以前的报道有差异的地方.需要注明与特有的操作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如指引导管损伤),以便对不同技术加以比较.

    作者:杨进刚;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学评价

    目的:了解口服降糖药在本院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本院2000~2002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购药金额、每日药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降糖药有14种,DDDs排序在前的是价廉的药物;合资药购药金额高于国产药购药金额.结论: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程建娥;李静;张向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快速床旁检测脑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价

    目的:通过快速床旁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中脑钠素(BNP),对比研究BNP对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入选2002年7月~2003年2月心力衰竭患者32例,非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Ⅰ级)13例.即刻床旁抽血查血浆BNP浓度并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时观察入院时血压、心率、肺部罗音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个月内不良事件.结果:(1)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浓度都明显增高,但互相之间无明显差别;(2)BNP浓度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3)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P值<0.001),与左室舒张末径(LVDD)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9,P值<0.001).(4)BNP值为97.5pg/ml时,其预测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100%.(5)BNP浓度严重升高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床旁检测血浆中BNP浓度是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血浆BNP浓度高低可能是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李明昌;王明生;肖毅;王河;洪衡;罗静;杨光;谢东晓;吕健;项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从TAXUS-Ⅳ研究看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近年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线的干预措施是冠心病介入技术的主要进展.介入干预后靶血管或靶病变的再狭窄一直是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支架的应用虽减少了单纯球囊成形术时代因血管急性闭塞而需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求、并一定程度的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但它并没有消除再狭窄,相反,处理支架内再狭窄问题更为棘手.

    作者:赵明中;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及白介素-8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方法13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69例)及非他汀治疗组(66例),另选健康对照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血浆HS-CRP、IL-8、ET-1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各组成分及血浆HS-CRP、IL-8、ET-1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各组成分及血浆HS-CRP、IL-8、ET-1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ACS除获显著调脂作用外,尚可明显降低血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稳定,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苏子德;王涛;代怀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国产新型疫苗运输车问世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肌钙蛋白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肌钙蛋白T(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者115例,男82例,女33例.年龄41~84(56±19)岁.常规入院检查.分成两组CRP≤5.0mg/L组(1组)和>5.0mg/L组(2组).将显影的冠脉树分成15段,每段冠状动病变的程度以记分形式定量化.结果:1组和2组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5%(P<0.01).3支病变发生率为3%,28%(P<0.01),冠脉病变积分分别为(1.5±1.3)分和(10.4±3.5)分(P=0.04).2组比1组的cTnT高,组2的ECG ST-T改变明显,两组的Fl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RP和cTnT同时异常,同时ECG有一过性ST-T改变者预示冠脉粥样病变严重,大多数病人为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对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

    作者:向小平;刘肆仁;刘杰昕;宁新惠;董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核酸筛查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及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其药物治疗进展很快,治疗指南主要是根据处理不同类型ACS的大型临床试验来制定的.

    作者:马宏;杨玲;刘肆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测定老年单纯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Carotid)、股动脉Femoral Artery)粥样硬化程度,评价血浆HCY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健康老年人及7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包括3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及38例合并冠心病(CAD)患者.取血标本用荧光标记免疫法测定HCY水平,同时用高频超声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股动脉的斑块(Plaque).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斑块严重程度较健康老年人明显升高(P均<0.05),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r=-0.37,P<0.05卜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血脂等因素,另外高血压病患者HCY水平与是否患有冠心病独立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升高是AS及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皮损伤,平滑肌增生有关.

    作者:郭远;苗懿德;陈陵霞;宝辉;杨素;郭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建立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的进展

    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等)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彭明婷;申子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欧洲2003年心脏年会关于糖尿病的相关报道

    近,美国心脏学会(AHA)正式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颁布的成人治疗指南Ⅲ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减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已超越单纯控制血糖,强调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的关系不断引起心脏科及内分泌科医生的关注.2003年8月30日~9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心脏协会(ESC)2003年年会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作者:秦明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探讨

    2003年5月及6月美国及欧洲先后公布了新高血压治疗指南,在国际及国内心血管界,尤其高血压与相关领域中引起千层浪.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简称:指南)如何修订,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高血压联盟及中华心血管学会,已经组织过一次初步讨论,意见纷纷,各有理由.

    作者:徐成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亚低温治疗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动物实验证实了亚低温对于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此后国内外均对亚低温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但日前仍缺乏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

    作者:孙佳;李鸿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