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监查员在药品临床试验中的作用和职责

王金花;丘容;田少雷

关键词:监查, 药品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 尽职尽责, 组织, 资助, 训练, 委派, 视察, 申办, 稽查
摘要:GCP采用四个环节来保证药品临床试验的质量,即质量控制(QC)、监查(monitor)、稽查(audit)和视察(inspection).我国GCP明确规定,作为负责发起、申请、组织、资助和监查临床试验的申办者要委派训练有素而又尽职尽责的监查员(Monitor)来对临床试验的过程进行监查.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AⅡ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浅评Val-HeFT试验公布的主要临床意义

    近10多年来,通过对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内在机制深入研究,认识到交感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个关键因素,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长期高度激活是心脏进行性重塑心力衰竭恶化的核心.

    作者:徐成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调脂治疗与冠心病的防治

    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早期已经开始了对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关系研究的资料,现已明确高脂血症特别是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是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数年来对甘油三脂(TG)的深入研究,已证实高甘油三脂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高脂血症的研究始终紧密联系冠心病的研究.90年代初国际上即开始了大规模多中心的调脂治疗对防治冠心病效果的研究,所得结果较为一致.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均证实血脂的增高程度与冠心病的危险度呈正比,降低血脂能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对已有冠心病者能稳定或甚至消退斑块,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存率,为使冠心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作出了贡献.

    作者: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及急诊心血管诊治方案指南简介

    为了建立一个以科学为依据、循证、有效、广泛接受的国际复苏方案,国际上的心肺复苏专家们制定了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及急诊心血管诊治(ECC)方案指南.此方案指南并非仅仅是美国心脏协会以及欧洲复苏协会所制定的复苏建议的更新版本,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组织专家就广泛的议题,经反复修正而制定的国际复苏方案.此方案的出现将为心肺复苏提供国际化的,循证的参考方案,以提高CPR及ECC的有效性.以下将对此方案的一些改变作简要描述,并将具体方案归纳成表列于后,以备参考.

    作者:朱继红;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

    1989年Campau[1]首先报道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其后Kiemeneij等[2]率先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年来,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引进,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在我国已逐步开展,本文通过58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介绍我院在该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初步体会.

    作者:柳景华;李茂亭;顾菲菲;曾亚莉;赵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治疗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28例误诊分析

    临床症状较重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SR),在鉴别诊断方面较为困难,为提高对ESR的认识,减少误诊,探讨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对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8例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米贵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胸痛的急诊室评价与处理对策

    对急性胸痛患者作出快速的诊断及正确的处理是急诊科及心内科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不仅对保证高危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防止漏诊、误诊,总体上降低医疗费用都有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国外通过与急诊室有关的胸痛室(chest pain unit)或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的建立,对此类患者的诊治策略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1],这对我国开展急性胸痛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赵明中;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销售使用将截止到今年9月30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处置:无持续性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概述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无痛性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多年来,不稳定性心绞痛被认为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个中间‘综合征'.近几年,其病理生理学已被阐明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作者:陈步星;卢明瑜;刘如辉;陈红;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种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Ⅱ期临床试验中症状罗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三种新药的不良反应,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行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法评定进行评价.结果:症状罗培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恶心呕吐2.9%、药物热2.9%、皮疹1.5%,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皮疹1.9%、ALT和/或ASTA升高2.8%,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为腹泻0.9%、皮炎0.9%、头痛0.9%、ALT升高0.9%、LDH升高1.8%.结论:上述三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同时证明,新药Ⅱ期临床试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是新药研究的重要环节.

    作者:薛俊峰;王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Telithromycin--第一个螺内酯类抗生素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近些年来,耐药株已发展多个种属,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经常是对不同类的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而且对那些已受到耐药株感染的病例,可供选择的药物治疗非常有限.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耐药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现在由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产生的耐药已变得相当普遍.且这种耐药常常是伴随着对大环内酯类(一类用于替代青霉素的重要常用抗菌药)的耐药.虽然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B类(macrol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 group B,MLSB)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耐青霉素致病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但耐MLSB类抗生素的病原菌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威胁着这些药物的应用.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溶栓、抗栓药物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模式

    1.前言近年来,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实,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在许多和血栓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得到广泛的共识.溶栓疗法和肝素、阿司匹林辅助抗栓治疗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大量多中心临床试验不但证明这些药物对血栓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近10年来,由于这些药物的应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近、远期病死率明显下降.

    作者:许俊堂;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替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栓的研制及其药动学特性

    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是一种良好的药用新型包合材料.它的立体结构为特殊的中空圆筒形结构,内部为疏水性,外部为亲水性,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通过CD包合,可明显改善某些药剂学性质[1],如提高溶解性、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等.国外研究表明,药物经环糊精包合后,能调节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的新一代抗厌氧菌和原虫药,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好,经β-环糊精包合后,明显增大了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将其进一步制成栓,阴道给药治疗妇科炎症,直肠给药用于术前预防厌氧菌感染,其进入体内后,通过直肠和阴道粘膜吸收,可加快作用速度,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治疗成本,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作者:宋沧桑;林杉;杨仁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

    作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作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

    疲劳有两种,一种为体力疲劳或生理疲劳,在短期休息,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后,能够迅速解除疲劳;另一种为脑力疲劳或心理疲劳,单纯休息并不能消除疲劳,这一类疲劳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

    作者:杨菊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

    作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药不良反应报告5则

    本文收集了近来发现的5则有关新上市药品或老药新用时的不良反应,供临床药物治疗时参考.1.伊贝沙坦所致胆汁瘀积[1]据Hariraj等人报告,一62岁妇女因黄疸一周入院.临床检查显示:严重黄疸和肝肿大,原无肝病史,也无输血、饮酒、药物滥用和国外旅游史.患高血压15年并服用阿替洛尔每日50mg,住院前一个月改用伊贝沙坦每日300mg.肝功能检查显示,白蛋白为240g/L(正常范围为360~520 g/L),胆红素403 μmol/L(0~17μmol/L),碱性磷酸酯酶3 193 IU/L(20~125 I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1 924 IU/L(10~50IU/L),天门冬酸转移酶177 IU/L(0~40IU/L).血清学检查结果发现:甲、乙、丙肝,巨细胞病毒、EB病毒(非洲淋巴细胞病毒)、以及自身免疫屏障均为阴性;血色素沉着症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试验结果正常,超声检查与CT检查结果亦正常.

    作者:孙忠实;朱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MIRACL试验介绍及其意义

    背景对于冠心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治疗应从何时开始?过去3项里程碑式的大型临床试验如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CARE)及缺血性心脏病普伐他汀生存研究(LIPID)都是在心肌梗死(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3~6个月后开始用调脂药物他汀类的.由于MI及UA患者,80%以上都是由于冠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发生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阻塞冠脉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而他汀类药物已证明不仅降脂而且具有稳定斑块、迅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清除炎症等所谓非调脂作用.因此,主张在ACS患者应该越早用越好.

    作者:徐成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蛋白饮食对延缓慢性肾损害进展的意义--MDRD试验

    MDRD试验(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Trial)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领导,15个美国肾脏病中心参加,共观察了840例病人的一个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谌贻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