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莲;黄滔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佳的教学方法 .方法 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观察组学生采取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果 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小,且与对照组学生比较,观察组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92.65%,对照组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仅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孙源博;李雅楠;刘永恒;宋先东;朱敏;关利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结合病理分析超声内镜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并行内镜切除或外科切除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不同检查结果 选择具体术式,术后行病理检验,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对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并根据病理总结超声内镜误诊经验.结果 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5.19%,常规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2.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38例,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其中3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间质瘤52例,≤2.0cm者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局部可见点片状稍高回声,边界清楚.≤1.0cm者回声信号低,部分与平滑肌瘤鉴别困难.>2.0cm者,瘤体内点片状高回声稍多,具有恶性倾向者内部回声不均匀更为明显,边缘不规则,侵犯浆膜层.其中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35例起源于固有肌层,10例侵及浆膜层.脂肪瘤5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回声,后方常伴有声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均起源于黏膜下层.囊肿5例,表现为均匀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稍增强,边界清楚,起源于粘膜下层.异位胰腺8例,表现为不均匀的高回声,大部分白光下可见脐样凹陷,内部可见管状结构,边界不清楚,无明显包膜,常累及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分辨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的起源层次,术前可判断隆起病变性质,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杨智炜;王胜炳;汪福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从2014年1月~12月,共6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采用普通心肺复苏方法 进行抢救,观察组从2015年1月~2016年8月结束,共80例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实施CPR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CP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除颤时间(1.30±1.33)min、气管插管(2.60±2.61)min、静脉输液时间(125.75±28.50)s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心肺复苏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日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期因子(MK)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33例作为肺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肺炎患者39例作为肺炎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组,分别在清晨空腹时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MK水平检测,研究MK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肺炎组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高于健康组,肺癌组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鳞癌与腺癌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I期、IIA-B期、IIIA-B期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均低于IV期,I期、IIA-B期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均低于IIIA-B期,I期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低于IIA-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MK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期因子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水平表达不同,病情越严重的患者MK表达越高,且可化疗后患者MK水平有所降低,因此说明MK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原因及前瞻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20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需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每组60例,通过分析假体脱位因素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再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和前瞻性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率、假体脱位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发生原因较多,而通过实施前瞻性护理,能够降低脱位发生率.
作者:董杏薇;李穗鸥;朱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肩腰腿痛患者接受不同物理康复疗法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颈肩腰腿痛患者200例,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7月,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4组,即中频电疗法组、中医疗法组、中频电疗法联合中医疗法组,热敷法组,每组50例,对4组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结果 的差异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中频电疗联合中医疗法组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疗效、对治疗的满意度优于其他组(P<0.05);中频电疗法组与中频电疗联合中医疗法组出现CRP水平明显升高的情况,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肩腰腿痛患者接受中频电疗法联合中医疗法进行物理康复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潘小华;翟浩瀚;李浅峰;王玉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的一般方法 .方法 建立计算氯霉素滴眼液含量的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结果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分量,终给出测量结果 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含量测定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522%,扩展不确定度为1.0%.含量测定结果 表示为(94.64±1.0)%,包含因子k=2.结论 建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适用于对HPLC法测定的氯霉素滴眼液含量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宋增炫;陈媛;蓝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探查在颅脑外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均进行螺旋CT探查,分析CT检查颅脑外伤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测发现,8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32.50%),脑挫裂伤16例(20.00%),硬膜下血肿14例(17.50%),硬膜下积液9例(11.25%),硬膜外血肿7例(8.75%),颅骨骨折6例(7.50%),颅内血肿2例(2.50%).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测结果 比较,螺旋CT探查颅脑损伤的符合率为100.00%;经分析发现,随着CT积分不断增加,患者预后越差.结论 螺旋CT探查有助于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准确反映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
作者:江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外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每天1次肌内注射,共4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4周后NIHSS量表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陈奋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痰热清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1月~2015年12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住院的6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改善循环、营养支持、指导功能锻炼、指导饮食等对症支持治疗,n=21)、痰热清组(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n=23)和联合组(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q12h,乌司他丁连续使用1周后停用,n=24),各组均连续治疗至患者出院(治疗疗程一般14d),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tO2)、氧合指数(PaO2/FiO2)、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各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联合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痰热清治疗重症肺炎比单用痰热清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更利于患者的康复、更能减少死亡率、更能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并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雷劲沛;曾维礼;万珍;吴什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的有关性.方法 全组筛选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参照APACHEⅡ评分可将其分组,即A组(评分不低于20分)、B组(评分低于20分)各15例,均对其行血乳酸浓度检查,评估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较B组较高,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存活组的血乳酸清除率(除其他指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且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将APACHEⅡ评分结合血乳酸清除率作为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以能改善预后效果.
作者:钟建;魏清兰;张力;梁敏安;冯艳;郑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联组运用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TRUST法检测诊断梅毒的效果.方法 联组运用ELISA法、胶体金法和TRUST法对302例各期梅毒病例进行检测诊断,以其中两种及以上结果 阳性判定为联组检测阳性,同时对全部样本用TPPA法作对照检测,计算四种检测方法 各自对各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对联组检测试验组和对照试验组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56例潜伏期梅毒病例ELISA法、胶体金法、TRUST法和TPP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1%、94.6%、75.0%和96.4%;78例一期梅毒四种方法 阳性率分别为97.4%、97.4%、96.2%和100.0%;102例二期梅毒四种方法 阳性检出率均为100%;66例三期梅毒四种方法 阳性率分别为100.0%、93.9%、66.7%和100.0%.联组检测试验组中ELISA法、胶体金法、TRUST法三种方法 各自对潜伏期、一期和三期梅毒病例阳性检出率虽与对照组TPPA法稍有差别,但联组判别结果 后56例潜伏期梅毒病例实际阳性54例,与对照组阳性率相等;78例一期、102例二期和66例三期梅毒,联组试验结果 和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二者对此三期梅毒检出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组运用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TRUST法检测不同期梅毒病例检出效果较好.
作者:廖世业;李军俊;熊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阴道三维超声对不规则型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阴道三维超声和阴道二维超声,术前对60例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检查.观察切口瘢痕憩室的部位、形态,以不规则型憩室呈角状突出向子宫下段前侧壁/侧壁延伸部分的检出率为指标,以宫腔镜检查发现盲区为参照标准,将超声检查检出结果 与其对照.结果 60例观察对象,二维超声组检出4例,与宫腔镜符合率30.77%,总检出率4.67%;三维超声组检出13例,与宫腔镜符合率100%,总检出率2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三维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无创、可靠的检查方式,可对不规则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憩室的部位、形态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慧芹;范丽琴;汪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生活护理需求状况,提升患者生活护理的质量.方法 抽取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的患者300例对生活护理需求(14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83份,各项生活护理得分在2.2~3.8分之间;无陪护的患者占6.4%,由家人陪护的患者占90.8%,自聘护工的患者占2.8%,不同的陪护条件对护士的生活护理需求中除会阴护理、足部清洁、整理床铺之外,对生活需求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聘护工的患者对比于另两组患者相对较高;患者不愿意护士对其进行生活护理的原因依次为:希望得到家人照顾、不好意思麻烦护理人员,担心收费过高,性别关系觉得不适应,护士太忙担心得不到良好照顾.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对生活护理的需求状况呈中等偏上的水平,由护工进行陪护的患者的生活护理的需求相对较高,需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
作者:王莹;王靳君;苏红;兰先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根治性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及pT2病理亚分期的意义,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50例根治性前列腺癌患者,对入选研究对象的病理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依据2002/2010年TNM分期系统对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分期,同时对pT2病理亚分期的患者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然后对结果 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术后病理分期中,pT2期有25例,pT3a期有15例,pT3b期有10例;其中在pT2期患者中,pT2a期占3例(12%),pT2b期占0例(0),pT2c期占22例(88%).在对pT2病理亚分期的患者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后,pT2a期与pT2c期患者均存活,两组之间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前列腺癌术后的病理分期能更加直接、真实的反映前列腺癌的状态,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判断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pT2病理亚分期的分期依据并不十分完善,尚需要进一步优化改善.
作者:齐春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绝经前乳腺癌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化疗方案、是否使用他莫昔芬、卵巢储备功能等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卵巢功能.为了准确使用内分泌治疗方案,确定化疗后闭经的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至关重要.但是化疗后闭经患者的绝经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以患者的临床特点、雌二醇激素、FSH来判断绝经并不准确.研究证明检测抗穆勒氏管激素对绝经前乳腺癌化疗后的残余卵巢功能评估有所帮助.本研究回顾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致闭经的机制,同时分析了卵巢功能的标志物,以便指导我们更好的选择内分泌治疗药物.
作者:叶骏;陈德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为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观察依达拉奉单药以及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分为单药组(单数)、观察组(双数),均为55例.入院后在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同时,单药组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对药物治疗疾病效果进行评估,检测用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情况,观察患者神经损伤恢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脑梗死改善率为94.5%,明显高于单药组85.4%,观察组疾病控制、改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凝血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FIB、PT、APTT、D-D水平依次为(0.82±0.15)(、16.24±2.75)g/L、(26.15±4.74)g/L、(0.67±0.23)mg/L,与单药组(1.35±0.24)g/L、(14.05±2.16)g/L、(23.47±3.58)s、(0.48±0.14)mg/L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在治疗时将依达拉奉、氯吡格雷合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凝血功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袁惠清;林金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阴道干燥、外阴瘙痒、性交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组间各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交痛、尿频尿急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阴道干燥、外阴瘙痒等症状,抑制真菌生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头孢替坦的两个差向异构体d-头孢替坦和l-头孢替坦的转换规律,明确异构体间的转化条件.方法 采用酸、碱、热、氧化、强光条件对头孢替坦进行破坏试验.结果 在酸、碱、热条件下d-头孢替坦会向l-头孢替坦转化.结论 本研究为头孢替坦及头孢替坦二钠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提供依据,也给生产过程控制提供支持.
作者:黄贵莲;黄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草药黄芩苷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作用及此作用存在的内在机制.方法 0μmol/L(NC)、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250μmol/L的黄芩苷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不同时间后,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黄芩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芩苷是否诱导细胞的凋亡,后用RT-PCR来检测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黄芩苷药物浓度的范围内,黄芩苷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凋亡,50μmol/L组抑制MCF-7的迁移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能引起ERK信号通路中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给药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被激活,50μmol/L组bcl-2、bax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苷通过ERK这条信号通路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下调bcl-2,上调p-ERK、bax、p38从而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黄芩苷能够显现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药物方案和治疗思路.
作者:吴贵才;赵丹;曾青磊;李仕卓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