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刀用于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林俊双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超声刀, 小切口,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刀对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6例2015年3月~2016年12月的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刀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相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26%,生活质量各项分值较对照组高,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 超声刀对于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普萘洛尔或内镜套扎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普萘洛尔或内镜套扎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药物治疗组24例给予患者口服普萘洛尔,内镜套扎组24例定期给予内镜下多环套扎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2年内的再出血发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药物治疗组和内镜套扎组2年内的再出血发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和内镜套扎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均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其疗效和安全相当.

    作者:肖石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入住该中心的创伤性ARDS并需机械通气的患者24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12例,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12例,患者采取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aO2、FiO2、呼吸频率、心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入住VAP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FiO2、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的PaO2(25.3±5.7)mm Hg、FiO2(23.4±4.7)mm Hg、呼吸频率(22±4)次/min、心率(98±10)次/min与对照组(26.7±5.9)mm Hg、(25.1±4.5)mm Hg、(24±4)次/min、(96±13)次/min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0.2±3.0)d、有创通气时间(5.2±1.0)d、入住ICU时间(17.2±4.9)d]、入住VAP发生率[8.33%(1/12)]、死亡率[16.67%(2/12)]均低于对照组[(16.3±3.8)d、(16.4±3.5)d、(24.8±6.0)d、[(8.33%(1/12)]、[25.0%(3/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较单纯有创机械通气对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显著降低入住VAP发生率、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叶锐良;金同新;刘卫明;蔡立华;梁桥安;林耀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核酸血筛标本冷链运输保存的方法和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站的核酸标本冷链运输保存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中标本运输的要求,模拟在车辆运输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保存方法,测试运输箱内标本的保温时间(即标本运输温度保持在2~10℃的时间).研究共分3组,第1组:标本运输箱底部放置一块4℃冷源板;第2组:标本运输箱底部放置一块冷源板,四周随机选取两面各放一块冷源板,共三块冷源板;第3组:标本运输箱底部放一块冷源板,四周各放一块冷源板,共五块冷源板.结果 模拟车内开空调环境,调节实验室内温度为23~27℃,湿度为30%~70%,第1、2、3组运输箱保温时间分别为:(0.16±0.02)h、(6.16±0.37)h和(13.78±0.71)h,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97.474,P<0.05).结论 一块冷源不能满足核酸标本运输的要求,摆放3块冷源和5块冷源,可以确保核酸标本运输保存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么俊卿;叶惠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常用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常用血液净化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常规组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而治疗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生化指标水平(PTH、C反应蛋白以及β2微球蛋白)变化.结果 HD+HP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HD组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0%.HD+H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9,P<0.05);HD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均有所增加,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治疗后各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PTH以及β2-MG等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HD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正刚;史峰;任善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ERCP术患者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ERCP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全心理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全心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态,采用自制《ERCP术患者满意度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干预前、术前1d、术后1d、出院前1d的焦虑情绪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全心理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出院前1d的S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ERCP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范玲娟;董金燕;何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100例结核性胸膜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50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积液消失时间、引流持续时间、引流总量、住院时间、胸膜厚度和穿刺不良事件的人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液消失时间、引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胸膜厚度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引流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膜反应、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膜粘连肥厚、包裹积液、术后胸痛、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较彻底,且安全,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启恭;黄健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96例初产临产妇,以入产房的单双例分为两组:A组注入0.2%罗哌卡因与5μg舒芬太尼混合液6mL,后接硬膜外电子止痛泵维持剂量7mL/h(n=48例);B组为普通分娩对照组(n=48例).观察两组分娩过程的疼痛分级和胎儿评分,产妇的血压心率变化,产妇的VAS评分,产程时间,顺产率,产后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疼痛分级效果镇痛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产程时间长于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产妇在产程中MAP、HR明显升高,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A组剖腹产率比普通组低(P<0.05);缩宫素使用率、围生期出血、Apgar评分、产后尿潴留等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用于分娩镇痛可以降低分娩时期的疼痛,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性.

    作者:陈昌亮;陈远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的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级别的增大,患者血尿酸和血浆脑钠肽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现为正相关(r1=0.75,r2=0.80),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脑钠肽水平升高,且会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提升.

    作者:潘立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辨证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对血压控制及相关性炎症因子水平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辨证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对血压控制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在西药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TC、TG、LDL-C及IL-1、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及IL-1、CRP、TNF-α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辨证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何志雄;高舜天;黎爱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月,抽取在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术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腰腿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量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疼痛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腿疼痛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达到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更低,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32.5%)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林健泽;余铮;郭伟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卒中单元模式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患者予以单元模式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对照组75例患者予以神经内科的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血脂、血糖、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性质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血糖(GLU)及血尿酸(UA)等危险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及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可明显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血脂、血糖、血尿酸等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使颈动脉斑块趋于稳定,降低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作者:郭翠英;黎柳章;苏梅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探究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68例,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5%)显著低于对照组(2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与治疗可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立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内镜下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中预先放置金属钛夹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内镜下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中预先放置金属钛夹的配合与效果.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2013年4月~2016年4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100例患者均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合金属钛夹放置时机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两组,其中56例患者术中预先放置金属钛夹(实验组),44例患者待切除息肉后再放置金属钛夹(对照组),研究对比两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钛夹的使用数量.结果 实验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于直径≥2cm胃肠道息肉患者,实验组患者钛夹使用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对于直径<2cm胃肠道息肉患者,实验组患者钛夹使用数量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别(P>0.05);对照组44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显著高于实验组(5.36%)(P<0.05);实验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过程中,预先放置金属钛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钛夹的使用数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江毓妮;陈钦明;余练;陈海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帕金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给予美多芭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普拉克索片,疗程均为12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水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95/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4/100),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6,P<0.05).结论 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和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有效且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效清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越存;黎展鸿;陈雄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60例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参数:频率10Hz,刺激时间3s,刺激个数30个,间歇时间35s,重复次数32次,治疗时间20min,刺激部位患侧大脑M1区.对照组不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接受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上肢部分)、MBI、WMFT评分分别为(治疗组vs对照组)(23.9±17.2)分vs(22.3±14.8)分、(50.6±23.0)分vs(46.8±18.2)分、(21.52±14.86)分vs(20.76±17.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上肢部分)、MBI、WOLF评分分别为(治疗组vs对照组)(39.5±21.1)分vs(29.0±19.5)分、(68.8±21.1)分vs(57.8±16.9)分、(36.37±15.28)分vs(28.09±16.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

    作者:游国清;梁慧英;游桂娟;黄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104例远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进行分组,胃小弯全切术组52例和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组52例.观察两组远端胃癌患者治疗前后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情况,观察两组远端胃癌患者平均淋巴结清除数、1年生存率、复发率情况,观察两组远端胃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远端胃癌患者治疗前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组和胃小弯全切术组远端胃癌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胃小弯全切术组远端胃癌患者治疗后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评分均高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组,胃小弯全切术组远端胃癌患者平均淋巴结清除数、1年生存率均高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组,复发率低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组,胃小弯全切术组远端胃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患者,淋巴结清除效果良好,1年生存率高,复发率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楚群;吕振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敏;邓耀芳;黄丹丹;黄汉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80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学员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各40名.对照组学员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即讲授法培训,研究组学员则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培训,观察记录两组学员培训效果,以及培训前后核心能力得分,并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学员培训前在核心能力各个方面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有一定提高,且研究组培训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员培训效果在理论、核心能力、答辩成绩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实施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核心能力得分,而且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麦志芹;邓志贞;黄海玲;梁巧媚;黎燕红;冯莹红;唐柳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2个月接受治疗,比较DVT发生率、下肢临床症状及D-二聚体,P-选择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43.8%,治疗组为6.3%,两组DVT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组疼痛、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D-二聚体,P-选择素水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黄根林;黄燕;李又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内科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的护理分析

    目的 总结心内科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观察事项及护理体会.方法 108例心内科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做好用药前、中及后的综合观察及护理.结果 108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出现低血压1例,停药观察后血压可恢复,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共9例,经停止输液,回抽局部残留的药液,抬高患肢,予25%硫酸镁湿敷、新鲜土豆片及喜疗妥外敷,四黄水蜜冷敷肿胀肢体等处理后皮肤红肿硬结消散.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内科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损害较大,因此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需专科医生准确制定方案,更离不开密切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配合.

    作者:肖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