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超;夏华平;姜德清;柯群刚;樊继泷;郝占伟
目的 探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现患情况.方法 横断面调查463例不同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功能,其中201例患者检查甲状腺B超.结果 (1)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总体患病率为17.93%(83/463),其中汉族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12.83% (29/226),维吾尔族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22.45%(33/147),哈萨克族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23.33%(21/90),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哈萨克族高,维吾尔族仅次,均高于汉族(P<0.05),无性别差异;(2)亚临床甲亢、甲亢、亚临床甲减、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13.82% (64/463),1.30%(6/463),1.51%(7/463),1.30%(6/463),汉族中分别为10.18%(23/226)、0.88%(2/226)、0.88%(2/226)、0.88%(2/226);维吾尔族中分别为17.69(26/147)、2.04%(3/147)、1.36%(2/147)、1.36%(2/147);哈萨克族中分别为16.67(15/90)、1.11% (1/90)、3.33%(3/90)、2.22%(2/90),三个民族中均是亚临床甲亢患病率高;(3)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47.26% (95/201),其中哈萨克族为66.67%(40/60);维吾尔族为43.75%(35/80);汉族为32.79%(20/61),无性别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哈萨克族高,维吾尔族仅次,均高于汉族(P<0.05).结论 伊犁不同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甲状腺疾病比较常见,尤其是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可能影响糖尿病的病情和预后,在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和随访甲状腺功能并寻求发病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新琼;王晓朋;关黎清;赵雯;马风科;范沛亮;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坐骨棘筋膜固定术与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月~ 2015年4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盆腔脏器脱垂Ⅲ期(POP)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先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再行阴道顶端的悬吊术,其中坐骨棘筋膜固定术42例,骶棘韧带固定术4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半年性生活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臀部疼痛等方面显著少于骶棘韧带固定组(P< 0.05).两组在平均出血量、术后尿潴留、直肠侧间隙血肿发生率[2.44%(1/41)、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POP-Q测量各指示点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5),半年性生活满意度调查骶棘韧带固定组略优于坐骨棘筋膜固定组(P> 0.05).结论 坐骨棘固定术和骶棘韧带固定术均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坐骨棘固定术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更易学习和推广.
作者:姚志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康复器联合干预对产后远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 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器干预,对照组仅给予Kegel运动干预,比较两组远期SUI的发生情况.结果 给予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大肌电压分别为(9.22±3.28)μV和(14.28±3.97)μV,两组干预之后POP-Q分类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后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SUI的发生率分别为8.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器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对预防和减少远期SUI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刘桂英;冼海燕;凌清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医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对2013~2015年各年某日0:0~24:00时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三年共调查住院患者3404例,实查率均为100%,各年现患率分别为5.77%、3.61%、5.19%,3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林丽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DCS)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在治疗外伤性肝损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1月~ 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DCS组,该组患者均采用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并选择2013年1月~ 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非DCS组,该组患者均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未应用DCS技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CS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0.42%,低于非DCS组(27.91%),而DC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非DCS组,住院时间则高于非DCS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而非DC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2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对外伤性肝损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
作者:秦宏兴;刘庆文;吴爱华;姚狮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结合肌钙蛋白I(cTnI)在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自2014年1月~ 2015年1月收集205例NSTE-ACS患者,对所有患者均测定cTnI,测量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并行冠脉造影,并根据结果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205例患者分成四组:A组,cTnI阴性结合aVR-ST不抬高组(100例);B组,cTnI阴性结合aVR-ST抬高组(31例);C组,cTnI阳性结合aVR-ST不抬高组(43例);D组,cTnI阳性结合aVR-ST抬高组(31例).观察分析四组间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脉病变发生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梗、血运重建)的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脉病变发生率:D组显著高于A组(x2=78.9973,P=0.0000)、B组(x2=13.8091,P=0.0002)及C组(x2=44.7846,P=0.0000);B组显著高于A组(x2=19.7072,P=0.000)及C组(x2=10.8407,P=0.0009);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 173,P=0.8952).(2)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D组显著高于A组(x2=89.4940,P=0.0003)、B组(x2=11.0878,P=0.0009)及C组(x2=38.5719,P=0.0005);B组显著高于A组(x2=29.8000,P=0.0005)及C组(x2=9.5431,P=0.0020);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2.0582,P=0.1514).结论 联合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肌钙蛋白I阳性对预测NSTE-AC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心血管临床给予其更高程度的关注.
作者:张晓晖;曾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2013年1月~ 2015年12月,选取100例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强的松、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流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孕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为92%,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流产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雌二醇、β-HCG、孕酮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强的松、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减少流产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雪容;潘琼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类型,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本监测中心8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不良反应症状,研究不良反应诱发原因和解决办法.结果 8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变态反应54例,占总研究人数67.5%,其余患者则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第二代药物以及第三代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明显比第一代药物和第四代药物高,经静脉滴注治疗诱发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口服药物和其他方式治疗诱发的不良反应严重.结论 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针对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选择给药方式,正确挑选抗菌药物品种,加强用药检查及针对性处理.
作者:张军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对比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开放手术组40例和乳腺微创旋切术组40例.观察两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大小、愈合时间、术后局部血肿、切口感染、乳腺畸形情况.结果 乳腺微创旋切术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大小、愈合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组,乳腺微创旋切术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后局部血肿、切口感染、乳腺畸形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霖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 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且根据治疗方法均分为观察1组(n=30,32孕周后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2组(n=30,32孕周前给予胰岛素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正常孕妇为参照组,对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孕妇(P<0.05);观察2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观察1组孕妇(P<0.05);剖宫产率高于观察1组孕妇(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非常严重,需给予适当的治疗与护理,如胰岛素早期治疗,以此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荣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上段输尿管结石经输尿管镜钬激光与经体外震波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情.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6月~ 2015年3月泌尿外科收治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2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经体外震波碎石术组99例和钬激光碎石术组121例.观察两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术后疗效情况.结果 钬激光碎石术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经体外震波碎石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前BUN、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体外震波碎石术组和钬激光碎石术组治疗后BUN、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钬激光碎石术组治疗后BUN、Cr水平均低于经体外震波碎石术组,钬激光碎石术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经体外震波碎石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临床效果明显,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郑培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手术方案.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 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12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观察组)和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术后6个月运用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状况评价,并运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OS预后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兴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对大埔县目标人群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接受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2014年6月~ 2016年3月大埔县15个镇场,已接受调查目标人群4000人(2000对夫妻).结果 4000名目标人群中,60%夫妻双方都愿意参加国家提供的所有免费检查项目,15%夫妻仅一方愿意参加检查;25%夫妻准备6个月内怀孕未准备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原因分析:文化程度低(小学及以下):男420人,占10.5%,女486人,占12.15%.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路途远男女均为580人,14.5%,无所谓(如对优生优育认识不够、认为平时已参加体检)1200人,占30%,其他原因(如未知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此项目等)120人,占3%.结论 对大埔县目标人群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接受性调查证实,大部分夫妻双方都愿意参加国家提供的所有免费检查项目,但仍有部分夫妻不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原因较多,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大埔县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现状,从而为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饶红坚;黄小琼;邓光尧;汪欢生;杨秀桂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30多岁时得了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他辞掉了学校的工作,每天沿着苏黎士湖畔走,问自己“这么干枯的生活,我没有一点点活下去的力气.要怎么办?”英国作家安东尼·斯托尔在其著作中提到丘吉尔的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之后,黑狗(black-dog)便成了英语世界中抑郁症的代名词.
作者:费菲;海慧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4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9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2%(98/423),包括切口并发症4例(4.1%),乳糜漏8例(8.2%),肠梗阻7例(7.1%),吻合口出血8例(8.2%),胰瘘4例(4.1%),吻合口瘘3例(3.1%),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2.0%),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2.0%),败血症3例(3.1%),肝功能损害7例(7.1%),肺部感染26例(26.5%),腹腔感染16例(16.3%),泌尿系统感染8例(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是否有合并症、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及术前营养状况均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合并症、肿瘤直径≥5cm、有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及术前营养差均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应结合已发现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积极预防,以期降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灼新;吴祖光;李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与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宫颈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局部微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宫颈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的45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B组的45例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局部微循环、炎性反应指标.结果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及宫颈分泌物炎性指标均好于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 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在宫颈息肉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局部微循环改善及炎性反应控制效果也相对更为积极,因此认为宫腔镜手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于传统手术.
作者:吴凯新;陆宝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哮喘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促进康复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 2015年12月我院60例哮喘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情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Sp02(93.17±3.42)%、(95.63±2.14)%均高于对照组(67.18±4.76)%、(91.04±1.92)%,观察组日间哮喘积分和夜间哮喘积分(0.14±0.05)、(0.12±0.03)均低于对照组(1.15±0.20)、(0.43±0.11),观察组住院时间(5.87±0.42)d短于对照组(7.93±0.56)d,住院费用(3572.45±531.44)元少于对照组(4925.29±712.16)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加强了哮喘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及促进患者康复,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宋惠琴;苏惠仪;华青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腮腺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和发病情况,对腮腺肿瘤患者的准确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2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经CT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的分类组成.结果 12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男74例(61.67%),女46例(38.33%),男女比为1.61∶1;20~29岁、30 ~ 39岁、40~49岁、50 ~ 59岁和60 ~ 69岁腮腺肿瘤患者分别占21.67%、26.67%、25.00%、20.00%和4.17%;组织学分类的表现为12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94例,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2例(51.67%),沃辛瘤14例(11.67%);恶性肿瘤26例,其中腺样囊性癌6例(5.00%),粘液表皮癌5例(4.17%).B超、CT和MIR是本研究的常规的检测手段.结论 在腮腺肿瘤患者中主要为良性肿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B超、CT和MIR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作者:高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提高重症肺炎的疗效并预防和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 201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84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对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42)和33.33%(14/42),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各项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赖慧晶;梁奕好;陈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骨瓣开颅和钻孔置管两种术式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配,交替进入2个研究组:骨瓣开颅组(20例)和钻孔置管组(20例).除手术方式不同外,其余相应治疗方案均相同,在神经外科治疗3周后转入神经康复中心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1疗程.记录两组患者生存率、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对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骨瓣开颅组较钻孔置管组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围手术期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远期对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治疗中骨瓣开颅效果优于钻孔置管.
作者:彭钢;年福甲;李云涛;刘元标;邵阳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