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T-pro-BNP与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危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张奇志;赖胜华;王娟;范华青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NT-pro-BNP, Hs-CRP
摘要: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预测慢性心衰危险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 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 1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选择44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试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NT-pro-BNP与hs-CRP数据,同时检测对照组相应数据.予以对比.结果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治疗后,其NT-pro-BNP与hs-CRP水平均得以显著性下降(P<0.05),但同心功能正常者相比,仍明显偏高(P< 0.05).心功能分级越高,其对应二者数值越大(P<0.05).结论 NT-pro-BNP与hs-CRP可作为预测心力衰竭危险程度的科学依据,可以用作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足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12月~ 2015年12月期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采用护理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习惯、自觉症状、疾病知识掌握、足部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和糖尿病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后的生活习惯、自觉症状、疾病知识掌握、足部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上,给予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护理教育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患者各项评分,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作者:陈新婵;吕丽珍;何剑清;梁素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全程个性化护理对顺产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全程个性化护理对顺产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 2013年8月间接诊的顺产产妇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对产妇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焦虑以及忧郁程度,SAS和SDS量表分值,分娩疼痛率.结果 对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全程个性化护理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的下降程度均远大于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顺产产妇的SAS以及SDS评价量表分值,观察组顺产产妇的分值下降程度远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顺产产妇分娩疼痛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采用全程个性化护理是一种创新模式,能有效地缓解顺产产妇的情绪焦虑,降低产后抑郁的产生,提高顺产分娩质量,保证产妇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瑞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手术方案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手术方案.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 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12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观察组)和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术后6个月运用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状况评价,并运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OS预后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兴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用于外伤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DCS)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在治疗外伤性肝损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1月~ 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DCS组,该组患者均采用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并选择2013年1月~ 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非DCS组,该组患者均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未应用DCS技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CS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0.42%,低于非DCS组(27.91%),而DC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非DCS组,住院时间则高于非DCS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而非DC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2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对外伤性肝损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

    作者:秦宏兴;刘庆文;吴爱华;姚狮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aVR导联ST段抬高结合肌钙蛋白I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

    目的 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结合肌钙蛋白I(cTnI)在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自2014年1月~ 2015年1月收集205例NSTE-ACS患者,对所有患者均测定cTnI,测量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并行冠脉造影,并根据结果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205例患者分成四组:A组,cTnI阴性结合aVR-ST不抬高组(100例);B组,cTnI阴性结合aVR-ST抬高组(31例);C组,cTnI阳性结合aVR-ST不抬高组(43例);D组,cTnI阳性结合aVR-ST抬高组(31例).观察分析四组间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脉病变发生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梗、血运重建)的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脉病变发生率:D组显著高于A组(x2=78.9973,P=0.0000)、B组(x2=13.8091,P=0.0002)及C组(x2=44.7846,P=0.0000);B组显著高于A组(x2=19.7072,P=0.000)及C组(x2=10.8407,P=0.0009);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 173,P=0.8952).(2)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D组显著高于A组(x2=89.4940,P=0.0003)、B组(x2=11.0878,P=0.0009)及C组(x2=38.5719,P=0.0005);B组显著高于A组(x2=29.8000,P=0.0005)及C组(x2=9.5431,P=0.0020);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2.0582,P=0.1514).结论 联合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肌钙蛋白I阳性对预测NSTE-AC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心血管临床给予其更高程度的关注.

    作者:张晓晖;曾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应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评价偏头痛与右向左分流的关系

    目的 评估偏头痛患者合并右向左分流(RLS)的阳性率,探讨偏头痛与RLS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4月~ 2016年3月收治于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偏头痛患者95例,分为先兆偏头痛组和无先兆偏头痛组.应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TCD)检测两组患者RLS的阳性率及分流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影响程度情况.结果 入组的偏头痛患者中31例为先兆偏头痛,64例为无先兆偏头痛,两组比较,先兆偏头痛组RLS阳性率较无先兆偏头痛组显著升高(P=0.011),且先兆偏头痛组小量分流率及大量分流率均显著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P=0.007,P=0.043),中量分流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影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与RLS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先兆偏头痛,RLS可能是触发先兆偏头痛的一个因素.

    作者:李贯绯;李丽;韩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治疗的新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妊娠期特殊的生理变化使其更易发生.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阴道流血及不规律宫缩,体征不典型.超声有助于明确诊断并除外其他急腹症.C反应蛋白及凝血功能D-二聚体升高提示卵巢囊肿蒂扭转.大部分患者需急诊手术治疗.可通过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其后行卵巢囊肿切除术,尽量保留卵巢.保留的卵巢可恢复正常功能并排卵.腹腔镜手术在孕期安全,且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愈合不良、盆腹腔粘连、血栓性疾病等发生率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围手术期应给予抑制宫缩治疗.

    作者:张诚燕;周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生存质量差异

    目的 研究并比较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 于2012年1月~ 2015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VAS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出现2例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中,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生存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全珍;王峰;郭伟娣;李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哮喘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促进康复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哮喘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促进康复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 2015年12月我院60例哮喘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情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Sp02(93.17±3.42)%、(95.63±2.14)%均高于对照组(67.18±4.76)%、(91.04±1.92)%,观察组日间哮喘积分和夜间哮喘积分(0.14±0.05)、(0.12±0.03)均低于对照组(1.15±0.20)、(0.43±0.11),观察组住院时间(5.87±0.42)d短于对照组(7.93±0.56)d,住院费用(3572.45±531.44)元少于对照组(4925.29±712.16)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加强了哮喘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及促进患者康复,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宋惠琴;苏惠仪;华青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大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施救的意愿调查及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大学生新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施救的现状,了解影响大学生施救的意愿因素,分析其原因.方法 自设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南宁市3所非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48.39%大学生不愿意对陌生人进行急救,主要影响因素是因为怕受到讹诈等;不同性别和民族对陌生老人的施救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0%大学生不能为意外者提供有效的基本救治;无论一年级或者其他年级的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低掌握率都低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95%的大学生希望得到急救知识培训.结论 影响大学生对陌生人救助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急救能力也是其中之一,大多数大学生有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的需求.

    作者:莫康林;宁宗;黄翠青;张伊玲;陈燕璇;郑利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提高重症肺炎的疗效并预防和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提高重症肺炎的疗效并预防和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 201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84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对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42)和33.33%(14/42),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各项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赖慧晶;梁奕好;陈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器在预防和减少产后远期SUI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康复器联合干预对产后远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 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器干预,对照组仅给予Kegel运动干预,比较两组远期SUI的发生情况.结果 给予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大肌电压分别为(9.22±3.28)μV和(14.28±3.97)μV,两组干预之后POP-Q分类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后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SUI的发生率分别为8.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器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对预防和减少远期SUI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刘桂英;冼海燕;凌清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心理因素和心理疏导与不孕症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不孕症患者心理方面的文献回顾,参考文献中心理测评量表对不孕症患者的调查研究结果,阐述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探讨负性情绪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在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万黎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内科门诊就诊中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的患者126例,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为A组、B组与C组,每组均42例.A组用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0.1g,bid+克拉霉素0.5g,bid),B组用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胶囊0.6g,bid+三联疗法),C组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g,tid+四联疗法,每组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行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查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治疗后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A组66.7%,B组88.1%,C组92.9%.B、C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1%、23.8%、4.8%,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 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效明显高于标准三联疗法;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加四联疗法虽较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提升不明显,但能显著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马江华;谭晓丽;张晓莉;王丽;王卓;董明月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4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9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2%(98/423),包括切口并发症4例(4.1%),乳糜漏8例(8.2%),肠梗阻7例(7.1%),吻合口出血8例(8.2%),胰瘘4例(4.1%),吻合口瘘3例(3.1%),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2.0%),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2.0%),败血症3例(3.1%),肝功能损害7例(7.1%),肺部感染26例(26.5%),腹腔感染16例(16.3%),泌尿系统感染8例(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是否有合并症、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及术前营养状况均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合并症、肿瘤直径≥5cm、有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及术前营养差均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应结合已发现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积极预防,以期降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灼新;吴祖光;李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临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 2015年6月28例新生儿PSVT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冰敷(n=23)、ATP(n=10)、普罗帕酮(n=13)、胺碘酮(n=10)治疗,比较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成功转复率、复发率及随访情况.结果 在PSVT新生儿中,男多于女,于新生儿早期≤7d,发病的以早产儿为主,于新生儿后期> 7d发病的以足月儿为主.出现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67.9%.在新生儿PSVT治疗上,ATP、普罗帕酮、胺碘酮比较,以胺碘酮复律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其中冰敷与ATP、普罗帕酮、胺碘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1,6.865,7.231,P<0.05);胺碘酮与冰敷、ATP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1,4.164,P<0.05),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43,P>0.05).在随访中发现新生儿PSVT的复发率较高,达33.3%,感染为主要诱因,达78.9%.结论 新生儿PSVT如及时处理,较少发生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预后良好.于新生儿PSVT发作时,胺碘酮可作为一线药物应用.感染为患儿出现PSVT后期复发的主要诱发因素.

    作者:袁海超;陈健萍;柴鸣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坐骨棘筋膜固定术与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月~ 2015年4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盆腔脏器脱垂Ⅲ期(POP)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先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再行阴道顶端的悬吊术,其中坐骨棘筋膜固定术42例,骶棘韧带固定术4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半年性生活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臀部疼痛等方面显著少于骶棘韧带固定组(P< 0.05).两组在平均出血量、术后尿潴留、直肠侧间隙血肿发生率[2.44%(1/41)、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POP-Q测量各指示点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5),半年性生活满意度调查骶棘韧带固定组略优于坐骨棘筋膜固定组(P> 0.05).结论 坐骨棘固定术和骶棘韧带固定术均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坐骨棘固定术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更易学习和推广.

    作者:姚志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健康宣教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 2015年10月泌尿外科患者18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91例联用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宣教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志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与阻死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系,揭示其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 2015年12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412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8例,根据体质指数和多导睡眠仪确定冠心病患者其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933例,采用SPSS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其相关性,并推导回归方程.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存在正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502,急性心肌梗塞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呈直线关系,推导方程为:YAMI=0.842+0.515XOSAHS.结论 控制和改善OSAHS对控制AMI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于BMI≥28且有心血管表现的患者,我们一定要慎重的筛选其是否具有OSAHS的临床指标.

    作者:王燕华;徐桂杰;吴红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分为上肢淋巴水肿组103例和非上肢淋巴水肿组297例;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是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诸多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出现以上危险因素的手术者应给与高度重视,以便对其采取措施,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作者:陈澎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