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与转诊中的应用价值

李秋泉;王晓鸣;李韶江

关键词: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 社区, 脑卒中, 早期识别, 转诊, 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与转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日~2016年10月30日来到我辖区10个独立运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就诊的419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例和实验组219例.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卒中筛选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急性脑卒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医疗中应用简便,对于病例的识别度较高,误诊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及常规药物辅助治疗;观察组采取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仅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04,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2.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7,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其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焦虑及抑郁心理,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早期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焦虑、抑郁情绪,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临床疗效,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和痰培养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加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降钙素原监测.

    作者:许树雄;陈颖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造影对输卵管中近端梗阻假阳性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造影对输卵管中近端假阳性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生殖中心的不孕受检者子宫输卵管2D/3D/4D实时造影的患者共263例527条输卵管,依据造影方法分成A、B、C、D、E组,观察并根据情况予以不同处理措施,分析各因素对输卵管近端梗阻的影响.结果 A组63例123条输卵管无特殊操作出现近端梗阻表现52条,假阳性率为39.02%;B组52例导管位于一侧宫角有23条同侧宫角及输卵管不显影,调整后10条仍不显影,假阳性率为55.55%;C组球囊过大或过小的46例90条输卵管中有46条双侧输卵管近端不显影,调整后23条不显影,假阳性率为50.00%;D组子宫过度前屈或卵巢贴近子宫的44例85条输卵管中31条输卵管不显影,通过改变体位后14条输卵管不显影,假阳性率为55.29%;E组111条输卵管中有66条输卵管近端不显影,经语言安慰患者使其放松、经导管注入温盐水加混合液,及10min后重复造影等方法,仍有15条不显影,假阳性率为76.58%,B、C、D、E组输卵管终显影率、假阳性准确率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造影过程中可以仔细观察,及时调整,提高输卵管近端显示率,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芳;何立红;赖胜坤;钟文乐;周国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方法 于2015年12月~2016年8月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地区600例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骨折分为骨折组(n=300)和非骨折组(n=300),并使用《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骨折史、月经史、体重指数(BMI)、日常生活方式(包括运动、饮食、吸烟、饮酒)等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β=-0.403,OR=0.632,95%CI=0.617~0.906,SE=0.052,P<0.05);年龄(β=0.611,OR=1.224,95%CI=1.045~1.514,SE=0.237,P<0.05)、性别(β=0.523,OR=1.138,95%CI=1.039~1.518,SE=0.224,P<0.05)、骨折史(β=0.323,OR=1.631,95%CI=1.012~1.402,SE=0.083,P<0.05)、体重指数(β=0.451,OR=1.527,95%CI=1.324~1.624,SE=0.091,P<0.05)、日常生活方式(β=0.527,OR=1.524,95%CI=1.164~1.953,SE=0.021,P<0.05)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关系密切,是患者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积极改变体质以预防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胡德洪;何斌;彭仲华;王京华;罗洪斌;韦昌南;谢学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优化探究

    目的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探究,旨在获得优质的扫描图像.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头部扫描的230例病患为对象.115例行常规头部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及同期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行头部扫描的1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头部扫描图像的质量以及患者受照程度.结果 所获得的图像的质量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观察组图像质量低共28幅(24.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39幅(33.9%),质量高的图像共有48幅(41.7%).对照组图像质量低共36幅(31.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57幅(49.6%),质量高的图像共有22幅(19.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4.510,P=0.035).对照组与观察组单次扫描CTDI值分别为(11.92±6.57)mGy和(6.82±4.19)mGy,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t=7.454,P=0.011).结论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患者接触更少的辐射量的前提下,可以明显的提高图像的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观察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的40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心理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结果护理组孕产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心理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大小分别是0.50%、0.50%、0.50%、2.00%、100.00%,和对照组孕产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心理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工作后,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提升整个医护工作开展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满意度.

    作者:李惠贤;袁芳;吴靜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液净化治疗慢性重症肝炎20例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液净化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加强疾病护理,观察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治疗,20例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达到缓解,黄染消退.治愈12例,好转3例,病情无好转自愿出院3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75.00%.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2例,不良反应率为60.00%.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慢性重症肝炎会出现血小板减少、低氧血症伴休克、寒冷反应、血浆过敏、插管留置部位感染、轻度急性血管内溶血贫血等不良反应,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症状护理,才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赖妙玉;杨建泉;朱德霞;赖秀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近几年医院出现的临床输血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近几年临床上出现的输血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患者500例,观察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存在的风险因素,记录输血患者科室分布情况,分析发生输血感染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主要原因.结果 由于疾病类型的不同,需要输血患者分布的科室主要在血液科、妇科、肝病科、外科和内科,其中血液科占24.2%,肝病科占18.6%,外科29.4%,内科20.6%,妇科7.2%.输血后出现丙型肝炎21例,乙肝病毒感染有31例,艾滋病感染9例,梅毒6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丙肝4.2%,乙肝6.6%;不良反应中出现溶血反应有6例,肺损伤11例,静脉炎24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静脉炎4.8%,肺损伤2.2%.结论 全面的评估临床输血时出现的感染、不良反应等风险因素,输血前针对受血者进行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抗体的检测,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排除输血时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疗效好,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张维仕;薛蕾;张尊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联合检测心肌钙蛋白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心肌钙蛋白T(cTnT)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参考心肌梗死疑似病例诊疗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为高度可疑病例组(实验组,n=72)和可疑病例组(对照组,n=66),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采用化学发光检验法测定cTnT、NT-proBNP水平,分析联合检测cTnT、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机梗死早期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 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3、6、8h 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 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3、6、8h 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cTnT、NT-proBNP水平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确诊率,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敏;黄伟胜;傅淼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米安组和米那组,每组40例,米那组患者给予12.5~50mg米那普仑治疗,2次/d,米安组患者给予30~60mg米安色林治疗,1次/d,两组剂量均依病情确定、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绪,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抑郁情绪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米安组和米那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安组和米那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HAMD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均可有效治疗抑郁症和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但米安色林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健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10月在我院因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为PFNA组,3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为DH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结果 以及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DH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临床疗效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佳,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作者:宋成刚;杨珩;舒丽伟;张荣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取我院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8月,对两组患者颈部血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两组患者检测后的斑块大小、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类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斑块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均以混合斑较为常见,两组患者斑块分布类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文慧;王海波;栗昭生;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术前栓塞术对24例脑膜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术前栓塞术对脑膜瘤简化手术、术后并发症、手术全切率及复发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脑膜瘤患者59例,设行术前栓塞术的24例为Ⅰ组,设早期未行术前栓塞术的35例为Ⅱ组,对照两组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3年的复发率.结果 Ⅰ组手术时间与Ⅱ组明显较短,Ⅰ组手术出血量与Ⅱ组比较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全切率(Ⅰ~Ⅲ级)100%、Ⅱ组全切率(Ⅰ~Ⅲ级)92.43%,组间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3年内复发2例,Ⅱ组3年内复发6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行术前栓塞术,不但可起到简化手术的效果,还可提高全切率,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复发率,在临床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作者:何亚文;梁亚明;卢伟坤;陈文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同伴支持模式管理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应用同伴支持模式管理对农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农村T2DM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行同伴支持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血压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负性情绪.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血压情况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支持模式能明显改善农村T2DM患者的负性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各项指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秀梅;金雪访;邓丽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新生儿窒息新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

    本文重点叙述应用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近年颁布的《新生儿诊断和和分度标准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本院近两年出生的2408例活产婴中,低Apgar评分儿共112例,仅17例确诊窒息,95例经脐动脉血气和相关检查证实为其他情况和疾病.大幅度减少了窒息的误诊.并列举了3例典型病例.文末作了简要讨论.

    作者:孙运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128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化颗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安宫黄体酮片.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复查彩超观察宫腔内偏强回声消失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阴道出血平均持续时间为(8.27±3.29)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3±5.17)d,阴道出血量多的患者比例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58/6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6.3%(36/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6,P<0.05).结论 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具有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和较少出血量的显著疗效,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避免清宫操作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亚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在痤疮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 综合分析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在痤疮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痤疮患者临床资料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应用异维A酸胶丸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0.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周/4周后总有效率、皮损情况以及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等参数指标.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皮损评分为(62.26±11.88)分,对照组患者皮损评分为(62.33±11.92)分,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4周,观察组患者皮损评分分别为(35.85±8.56)分、(12.01±3.26)分,对照组患者皮损评分分别为(51.14±12.47)分、(24.48±7.79)分,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评分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48/6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42/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3.33%(50/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30.50±4.61)pg/mL、(86.30±12.33)pg/mL、(1.69±0.27)ng/mL,对照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29.87±4.12)pg/ml、(85.88±12.26)pg/mL、(1.70±0.28)ng/mL,两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18.85±1.93)pg/mL、(50.32±12.06)pg/mL、(1.26±0.25)ng/mL,对照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25.70±3.26)pg/mL、(84.47±12.23)pg/mL、(2.09±0.25)ng/mL,观察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在痤疮患者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许端倪;赵晓岚;王菲;张静;柯娅楠;戴京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