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华
目的 对细节护理应用于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置管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血液透析置管患者护理后置管感染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置管感染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P<0.05);研究组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83.41±9.21)分、心理功能评分(85.06±10.07)分、社会功能评分(84.19±9.75)分、物质生活评分(82.98±9.7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细节护理对血液透析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显著,患者置管感染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鲍敏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利用超声波检测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分析比较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探讨超声波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3年4~10月高血压患者48例,年龄18~60岁,无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病史,未用药物治疗,而且超声波检查颈动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斑块而且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mm.对照组健康人群自愿组48例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年龄18~60岁,对两组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FMD值的相应关系.结果健康人群组的FMD值比高血压组高(P<0.05),高血压与FMD值有相关性.结论 超声对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评定,能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对其临床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丽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剖宫产术后产妇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胃肠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腹围改变、肠鸣音消失、腹内压增高、便秘、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对比,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4)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腰腿痛VA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颈腰腿痛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腰腿痛VAS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产妇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128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化颗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安宫黄体酮片.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复查彩超观察宫腔内偏强回声消失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阴道出血平均持续时间为(8.27±3.29)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3±5.17)d,阴道出血量多的患者比例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58/6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6.3%(36/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6,P<0.05).结论 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具有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和较少出血量的显著疗效,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避免清宫操作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亚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综合分析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在痤疮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痤疮患者临床资料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应用异维A酸胶丸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0.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周/4周后总有效率、皮损情况以及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等参数指标.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皮损评分为(62.26±11.88)分,对照组患者皮损评分为(62.33±11.92)分,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4周,观察组患者皮损评分分别为(35.85±8.56)分、(12.01±3.26)分,对照组患者皮损评分分别为(51.14±12.47)分、(24.48±7.79)分,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评分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48/6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42/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3.33%(50/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30.50±4.61)pg/mL、(86.30±12.33)pg/mL、(1.69±0.27)ng/mL,对照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29.87±4.12)pg/ml、(85.88±12.26)pg/mL、(1.70±0.28)ng/mL,两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18.85±1.93)pg/mL、(50.32±12.06)pg/mL、(1.26±0.25)ng/mL,对照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25.70±3.26)pg/mL、(84.47±12.23)pg/mL、(2.09±0.25)ng/mL,观察组患者白介素-4、白介素-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药物在痤疮患者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许端倪;赵晓岚;王菲;张静;柯娅楠;戴京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LA)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成两组:A组(单纯房颤组):有房颤无缺血性脑卒中;B组(卒中组):有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B组比较,两组左心房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LA水平明显高于A组.左心房大小、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心房增大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给予积极干预,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姜娜娜;高志广;任国成;杜玉芝;许长存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身体疼痛及总体健康4方面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感功能、生理功能两方面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显著,使护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使护理效率达到大化,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促进护患关系更好的发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肖树维;舒惠萍;曾慧美;杨维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对川崎病患儿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川崎病患儿5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单药组给予单纯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联合组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川崎病治疗总有效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颈淋巴肿大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给药前和给药后患儿生活质量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的差异;心电图异常、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川崎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单药组高(P<0.05);联合组相较于单药组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颈淋巴肿大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给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相似(P>0.05);给药后联合组相较于单药组生活质量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改善更显著(P<0.05).联合组川崎病心电图异常、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显著比单药组低(P<0.05);结论 对川崎病患儿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其临床症状消退,改善实验室指标和生活质量,减少心电图异常、冠状动脉病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冼雄辉;杨俏文;尹晓蕾;包忠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NT-proBNP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中价值.方法 分别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慢性心衰患者与150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两组血清BNP与NT-proBNP水平,及观察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BNP水平与NT-proBNP水平分别为(331.44±72.05)ng/L、(3993.54±425.29)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9±12.07)ng/L、(96.74±12.52)ng/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5,7.583,P<0.05).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的水平随心功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而LVEF值随着NYHA分级增高而逐渐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LVEF的水平存在相关性(r=-0.764,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分级程度呈负相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分级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10月在我院因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为PFNA组,3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为DH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结果 以及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DH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临床疗效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佳,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近几年临床上出现的输血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患者500例,观察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存在的风险因素,记录输血患者科室分布情况,分析发生输血感染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主要原因.结果 由于疾病类型的不同,需要输血患者分布的科室主要在血液科、妇科、肝病科、外科和内科,其中血液科占24.2%,肝病科占18.6%,外科29.4%,内科20.6%,妇科7.2%.输血后出现丙型肝炎21例,乙肝病毒感染有31例,艾滋病感染9例,梅毒6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丙肝4.2%,乙肝6.6%;不良反应中出现溶血反应有6例,肺损伤11例,静脉炎24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静脉炎4.8%,肺损伤2.2%.结论 全面的评估临床输血时出现的感染、不良反应等风险因素,输血前针对受血者进行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抗体的检测,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排除输血时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初产妇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程活跃期停滞产妇11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产程活跃期停滞产妇10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并拟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产妇枕前位率低于对照组,且枕后位率、枕横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潜伏期8~16h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8小时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4000g比例高于对照组,2500~3999g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宫缩乏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助产胎吸术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常胎头位置、胎儿因素以及产妇自身因素等可能导致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发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以保证分娩顺利进行.
作者:温牡丹;向兰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镇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和痰培养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加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降钙素原监测.
作者:许树雄;陈颖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方法 于2015年12月~2016年8月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地区600例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骨折分为骨折组(n=300)和非骨折组(n=300),并使用《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骨折史、月经史、体重指数(BMI)、日常生活方式(包括运动、饮食、吸烟、饮酒)等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β=-0.403,OR=0.632,95%CI=0.617~0.906,SE=0.052,P<0.05);年龄(β=0.611,OR=1.224,95%CI=1.045~1.514,SE=0.237,P<0.05)、性别(β=0.523,OR=1.138,95%CI=1.039~1.518,SE=0.224,P<0.05)、骨折史(β=0.323,OR=1.631,95%CI=1.012~1.402,SE=0.083,P<0.05)、体重指数(β=0.451,OR=1.527,95%CI=1.324~1.624,SE=0.091,P<0.05)、日常生活方式(β=0.527,OR=1.524,95%CI=1.164~1.953,SE=0.021,P<0.05)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关系密切,是患者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积极改变体质以预防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胡德洪;何斌;彭仲华;王京华;罗洪斌;韦昌南;谢学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探究,旨在获得优质的扫描图像.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头部扫描的230例病患为对象.115例行常规头部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及同期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行头部扫描的1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头部扫描图像的质量以及患者受照程度.结果 所获得的图像的质量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观察组图像质量低共28幅(24.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39幅(33.9%),质量高的图像共有48幅(41.7%).对照组图像质量低共36幅(31.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57幅(49.6%),质量高的图像共有22幅(19.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4.510,P=0.035).对照组与观察组单次扫描CTDI值分别为(11.92±6.57)mGy和(6.82±4.19)mGy,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t=7.454,P=0.011).结论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患者接触更少的辐射量的前提下,可以明显的提高图像的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试产组,各90例,将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试产组90例产妇中试产成功71例(78.89%);阴道试产组产后24h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再次剖宫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与再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对瘢痕子宫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相似,但与再次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可减少术后24h出血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因此,阴道分娩是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产妇好的分娩方式.
作者:林珏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术前栓塞术对脑膜瘤简化手术、术后并发症、手术全切率及复发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脑膜瘤患者59例,设行术前栓塞术的24例为Ⅰ组,设早期未行术前栓塞术的35例为Ⅱ组,对照两组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3年的复发率.结果 Ⅰ组手术时间与Ⅱ组明显较短,Ⅰ组手术出血量与Ⅱ组比较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全切率(Ⅰ~Ⅲ级)100%、Ⅱ组全切率(Ⅰ~Ⅲ级)92.43%,组间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3年内复发2例,Ⅱ组3年内复发6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行术前栓塞术,不但可起到简化手术的效果,还可提高全切率,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复发率,在临床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作者:何亚文;梁亚明;卢伟坤;陈文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与转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日~2016年10月30日来到我辖区10个独立运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就诊的419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例和实验组219例.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卒中筛选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急性脑卒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医疗中应用简便,对于病例的识别度较高,误诊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秋泉;王晓鸣;李韶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并总结头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60例头部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和分期进行治疗.48例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8例行口服普萘洛尔片治疗,9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6例行血管瘤切除,58例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脉冲染料激光治疗(pulsed dye laser,PDL),21例外用噻吗洛尔+口服普萘洛尔片,10例行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PDL激光+口服普萘洛尔片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6个月到2年随访,总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轻微,主要包括皮肤质地改变、睡眠障碍、胃肠道反应、及术后水疱、萎缩性瘢痕等.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头部血管瘤,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夏学颖;刁友涛;孙赛;张碧芳;李丽燕;陈容容;姜金豆;胡葵葵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