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病房162例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林文潘;王琦凡;梁世山

关键词:新生儿, 医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院内感染防控的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512例新生儿的住院资料进行院内感染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512例新生儿中162例发生175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17%,病死率为1.23%;院内感染者平均感染发生时间为住院后(13.31±11.85)d。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有创机械通气、PICC、肠外营养。感染以败血症占首位(44.50%),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及结膜炎。175例次医院内感染共获得41株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65.85%),革兰阳性菌11株(26.83%)。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在于重视新生儿病房的规范化管理、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完全性前置胎盘植入子宫瘢痕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完全性前置胎盘植入子宫瘢痕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前置胎盘+瘢痕子宫伴出血患者共34例,其中11例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伴胎盘植入患者术中发现大部分植入9例,1/4面积植入的2例,子宫次切5例,子宫全切2例,手术患者术中至术后2h内出血量介于200~6000mL之间,平均出血量(1571.6±82.3)mL,出院未手术2例,其余(宫腔填塞纱布)2例保守治疗成功,无一例发生死亡。结论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做好产前检查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当并发大出血时需行子宫切除术,非急症者可进行保守治疗。

    作者:张莉;吴乃文;周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局麻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局麻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住院老年(60岁以上)腹股沟疝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局麻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24h)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6,0.864,0.945,0.605,P>0.05),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4,49.503,P<0.01)。结论局麻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何中华;凌传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1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实验组则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血流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流参数指标改善更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优于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志林;张锦钊;陈石伙;胡世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同时选取35例健康成人编入健康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及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PASI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时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及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IL-4及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IL-4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IL-4水平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TNF-α、IL-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及健康组(P<0.01),IL-4及IL-10明显低于观察组及健康组(P<0.01)。结论白芍总苷与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使用具有调节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炎症因子紊乱、减轻皮损及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

    作者:孙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某三甲医院血液科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病历99份,应用自制《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逐项调查,后进行综合统计。结果所有调查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多合用氨基糖苷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多用作补救用药。万古霉素未作经验用药。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见,占81.2%。结论该院血液科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林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总结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35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而35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前列地尔治疗,同时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尿素氮、血浆黏度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十分显著,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尿蛋白及肾血流动力学等有直接关系。

    作者:宿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铝碳酸镁咀嚼片1.0g口服,3次/ d,吗丁啉10mg餐前30min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同时加用泮托拉唑40mg饭后口服,每天1次,疗程2周,治疗后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疼痛、上腹不适、腹胀、乏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临床表现减少更显著。结论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杨文龙;王唤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性化语言沟通技巧在规避护患纠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语言沟通技巧在规避护理纠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语言技巧组和传统组,每组各200例。传统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护患沟通,技巧组在常规护患沟通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评定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的数量进行比较。结果技巧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运用人性化语言沟通技巧,与传统的程序化护理沟通进行对比,能够有效地规避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王锦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颈前路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且行颈前路手术的患者39例,行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联合前路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标准侧位X片上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融合节段椎体后缘高度(HPB)。结果术前JOA评分为(8.09±2.20)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98±2.01)分,(P<0.05),其中优25例,良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术后1周时的Cobb角、HAB和HPB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HAB和HPB相较于术前同样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效果明显,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坤和;黄黎;王理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绵阳市中心医院儿内科PICU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内科重症监护室(PICU)死亡病例构成,分析死亡原因,掌握死亡高危因素,提高危重症诊疗水平,降低死亡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儿内科尤其是PICU专业人员对儿科常见病、危重病的认识。方法将2008~2012年5年内在儿内科PICU死亡的63例病例,以第一诊断及直接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农村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意外伤害全为1~3岁农村儿童。死亡的前五位病种共51例,以颅内感染多,其次依次为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意外伤害、败血症,婴儿期以重症肺炎多见,伴有先心病、肺发育不良者尤其明显,7~14岁以颅内感染多见;24h内死亡占55.55%,3个及以上脏器衰竭的患儿死亡率明显升高,其中颅内感染以脑疝多见,暴发性心肌炎仅单一循环衰竭而快速死亡,败血症和意外事件以休克、肾功能衰竭突出,衰竭出现多的是循环衰竭,其次呼吸衰竭,再次是休克。结论需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应关注小儿肺炎,1~3岁农村儿童的意外伤害,学龄儿童的颅内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城乡、脏器损害不同,考虑病种可能有所不同而指导临床,在危重患儿的抢救中,应注意监测及维护脏器功能,尽量不发展到3个以上脏器衰竭,减少死亡率。

    作者:王敏;余静;刘蓉;管利荣;董金容;李艳;胡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5月~2014年5月门诊收治的5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和血清胱抑素C(CysC)指标。统计患儿三项临床指标的阳性率及相比正常值的增幅。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体内的CysC的阳性率高于血清BUN和血清CR的阳性率;患儿体内血清CysC含量平均值比血清BUN和血清CR含量平均值较正常值增幅更显著(P1<0.05,P2<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指标中阳性率大大高于血清BUN和血清CR,且较正常值增幅显著高于血清BUN与血清CR,血清胱抑素C的上述特性可以做为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临床指标,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具指导意义。

    作者:霍燕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胃溃疡合并胃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胃溃疡合并胃癌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胃溃疡合并胃癌患者270例,以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吸烟、不按时吃饭、吃油炸食品、睡眠差等为危险因素,饮茶为保护因素。结论不合理的饮食,如吃油炸,辛辣食品,不按时就餐,吸烟喝酒等能增加胃癌的发生,多吃蔬菜水果,适度饮茶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刘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七氟烷与地佐辛复合吸入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七氟烷与地佐辛复合吸入方式对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七氟烷与舒芬太尼复合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七氟烷与地佐辛复合吸入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七氟烷与地佐辛复合吸入方式对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王阿琳;王正坤;付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并探究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例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4例患者恢复良好,12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5例持续性植物状态,3例死亡。患者治疗后昏迷指数(GCS)评分情况、颅内压及水肿体积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颅脑外伤手术后,可能并发脑梗死症状,临床医护人员应做好早期预防与检查工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对脑梗死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曹勇;郑慧军;苑亚东;范鲁鼎;张新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心因性头晕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心因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分别采取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坦度螺酮、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结果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疗效明显好于单用坦度螺酮或甲磺酸倍他司汀。结论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张春燕;田玉玲;赵娅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丹参酮保护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展

    丹参酮是丹参根中的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作为中药中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关于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研究发现丹参酮在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抗纤维化及抗心律失常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丹参酮的认识,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的机制进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中药治疗理论。

    作者:刘士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的单侧肾囊肿患者42例作为腹腔镜组,另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开放性囊肿去顶术治疗的单侧肾囊肿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14%(3/42)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6,P<0.05)。腹腔镜随访期间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10%,x2=4.372,P<0.05)。结论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书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维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儿哮喘过敏源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检测和分析哮喘患儿的过敏源情况,从而更好的对儿童哮喘病症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患儿230例,对他们进行过敏源检测,并就其临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检测分析得出,哮喘患儿的过敏源主要包括有:粉尘螨(32.17%)、鸡蛋清(17.39%)、法国梧桐花粉(14.78%)、淡水虾、蟹、鱼(10.87%)、烟曲霉(8.70%)、艾蒿花粉(7.83%)、海鱼(7.83%)、花生(7.39%)、猫狗皮屑毛发(7.39%)、交链孢霉(6.52%)、点青霉(6.09%)、菉草花粉(6.09%)等。结论在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医生要全面、准确的了解造成患儿哮喘的过敏源,从而更好的对患儿进行及时、针对性的脱敏治疗。

    作者:方炜;陈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滴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滴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0,1)分布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用氨氯地平、辛伐他汀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4.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滴丸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疑似马来酸桂哌齐特引起肉眼血尿病例1例分析

    目的:通过1例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后出现肉眼血尿的病例分析,探讨在临床治疗中如何安全、合理应用桂哌齐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后出现肉眼血尿的病例,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过程、处置情况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停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后,予左氧氟沙星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应用桂哌齐特时,需注意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并应及时检查血常规。在注意其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同时,应避免与可能引起白血球减少的其他药物合用,高龄患者应用桂哌齐特时应控制用药时间及给药剂量。出现不良反应后,应考虑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程度再慎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以保障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李玉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