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仁;丁坤敏;兰长江;许丹凌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食结构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为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但其治疗却不尽人意,需要长期服药。现在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有关。近年来,临床对“高血压前期”的关注越来越多。高血压前期的认识及预防必须加强,可以降低其进展和高血压危险性的重要性。
作者:王蕴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足难愈创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我院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沐足、l% Ag-SD霜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外用,而对照组仅局部外用l% Ag-SD霜。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足难愈创口患者疗效安全、有效,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继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活血苦参汤坐浴治疗血栓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血栓外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活血苦参汤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后疼痛评分、疼痛完全缓解时间及血栓痔核完全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有效率、坐浴后肛周疼痛评分、坐浴后肛周疼痛完全缓解及肛门部血栓痔核完全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苦参汤坐浴治疗血栓外痔优于传统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作者:陈春容;黄学英;吴友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冷藏和冷冻生化质控品的结果。方法每天取冷冻管一支置室温待完全溶解,冷藏管一支恢复至室温,两管同时测定,连续测定60d,一共60次。结果冷藏质控品的TBIL,DBIL,LDH几个项目与冷冻质控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项目适合冷冻。TP、ALB、BUN、T-CHOL、TG、CA各个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藏质控品的SD、CV%除CA之外其他项目均大于冷冻质控品,尤其是酶类和胆红素差异很大,胆红素的CV%>28.753。质控品避免了分装、冻干和复溶等操作过程所引起的误差,所以各项RCV%均明显较小(RCV%<3),表明该质控品稳定性好。结论冷冻质控品的方法所得数据的SD、CV%相对比冷藏质控品的小,稳定性好,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保存生化质控品的方法,值得在室内质控时应用。
作者:翟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特点。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 对2012年采集的粪便、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检测肠道病毒、CoxA16、EV71。结果共检测手足口标本1046份,肠道病毒阳性676份(64.6%),EV71阳性83份(7.9%),CoxA16阳性489份(46.7%),其他肠道病毒104份(15.3%);阳性标本中,男性阳性382份(56.5%),女性阳性294份(43.5%);全年6~7月份为高峰,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占阳性标本的89.9%。结论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感染的主要人群,2012年哈尔滨市手足口主要流行株为CoxA16,而EV71和其他HEV也同时存在。
作者:张炳丽;宋晓琳;怀清杰;唐道洲;梁爽;王宇;杜溪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分析临床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PICC非计划性拔管共2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没有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儿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以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儿中,置管时日龄、胎龄、性别、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患儿的主要原因为:导管堵塞、肢体肿胀、疑似感染、导管脱出等。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PICC非计划性拔管与患儿一般资料无关,主要原因为导管的维护,需要临床护士积极改良临床护理方法,对患儿PICC导管进行积极护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作者:吴清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整体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在本院进行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疗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用药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恶心、呕吐、便秘、头痛、腹泻等,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7.6±2.7)分和(36.6±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0±4.6)分和(45.8±2.9)分;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8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的护理中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60例老年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5、10及15d之后疲劳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红梅;张华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取健康成年大鼠9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SAP组)、对照组2(SAP+乌司他丁治疗组)和观察组(SAP+大剂量山莨菪碱+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各30只。结果采用大剂量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观察组SAP大鼠血清淀粉酶、磷脂酶A2及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3d存活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2血清淀粉酶、磷脂酶A2及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P<0.05)。结论大剂量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SAP,能有效松弛Oddi括约肌,抑制蛋白酶反应,抑制炎性介质表达,延长SAP存活期。
作者:黎永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0月确诊并收治的2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78例。甲组应用阿立哌唑实施口服治疗,乙组应用利培酮实施口服治疗,丙组应用氯氮平实施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比照三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中的总智商分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甲、乙、丙三组的PANSS、WAIS-RC、C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之间有较好的可比性。治疗后,甲、乙、丙三组的PANSS、WAIS-R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CMS评分显著高于乙、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丙组之间CM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三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显著高于该组治疗前评分(P<0.05);甲、乙、丙三组的WAIS-RC评分均显著低于该组治疗前评分(P<0.05);甲组治疗后的CMS评分显著高于该组治疗前评分(P<0.05),乙、丙两组治疗前后的CM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及氯氮平相比,阿立哌唑其临床疗效更好。
作者:曾荟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进行阴道镜检查存在异常的患者177例,对其进行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并比较HPV16型、18型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中,HPV16或18型感染109例(61.6%),HPV16或18型检测阳性率分别在宫颈炎组为40.2%(29/72)、CIN(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组为64.7%(22/34)、CINⅡ级组为69.0%(20/29)、CINⅢ级组为87.9%(29/33)、宫颈癌组为100.0%(9/9)。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在宫颈炎患者中检出率较低,在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高,且上皮内瘤变程度越高HPV16或18检测阳性率越高,值得在宫颈癌筛查中予以推广。
作者:文传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治疗为普通干扰素组,49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为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比较HBeAg转阴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以及ALT恢复正常率。结果治疗48周,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率、ALT恢复正常率、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干扰素α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P<0.01)。普通干扰素α组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HBeAg显著低于未血清学转换的患者(P<0.01)。结论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王建华;王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51例乙肝后肝硬化住院患者,出院后采用家庭访诊、电话随访、定期来院复诊咨询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分别在6个月和1年后对患者出依从性以平均得分进行比较,在对数据进行了正态分布和齐性方差分析处理以后,全部资料采用SPSS19.5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患者通过延续护理其遵医依从性有明显提高,0.5年后与出院时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与出院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
作者:何艳玲;张水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膝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红梅;梁程亮;凌映月;肖铖珊;梁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为满足现今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改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分离的现状,本课题提出了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并在牡丹江医学院2012级学生中进行大学英语同医学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等,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满足医学生未来工作和科研的英语需要,做好复合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外语培养工作。
作者:姜克仁;丁坤敏;兰长江;许丹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锐;张惠珍;吴杰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背向散射积分在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变化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并于我科进行相关检查的甲状腺炎(HT)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将其分为HT甲亢组35例,HT甲减组40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45例,同时选择60名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以上四组的甲状腺超声特点并测定其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分析两者在甲状腺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结果 HT甲减组在弥漫性低回声与高回声的出现率上都明显高于HT甲亢组和HT功能正常组(P<0.05);HT甲亢组和HT功能正常组的甲状腺内部回声主要是局灶性的减低和弥漫性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P>0.05)。HT组IBS以及IB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T甲减组IBS与IBS(%)均低于HT甲亢组和HT功能正常组患者(P<0.05);HT功能正常组与HT甲亢组IBS以及I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背向散射积分在甲状腺功能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适合在甲状腺功能评价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瑶;杨君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三水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地中海贫血发病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三水区7842对孕前优生夫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初筛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初筛异常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结果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1563人,占9.96%;夫妇双方地贫筛查阳性进一步地贫基因检查66对,筛查阳性夫妇基因检查确诊率为84.85%。结论广东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地区,孕前对地中海贫血进行筛查可以降低地中海贫血新生儿的发生率,对降低出生缺陷、避免中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提高人口质量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的健康筛查意识,为优生优育计划提供强劲的支撑。
作者:蓝少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Science Direct、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全面收集2014年10月以前发表的有关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DM关系的国内外文献;严格制定纳入/排除标准,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后,使用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并进行数据合并,再以RevMan 5.1和Stata 12.0软件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符合标准的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包括2650例患者和3514例对照。(2)等位基因T/C的Meta分析OR=1.29,95%CI为1.08~1.63;TT/TC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较的Meta分析OR=1.37,95%CI为1.21~1.78。(3)Egger线性回归法:TT基因型相对于CT+CC基因型t=-2.74,P=0.51,95%CI为-11.9~6.42;CC基因型相对于CT+TT基因型t=2.93,P=0.64,95%CI为-3.07~8.96。结论 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DM的发生相关,携带TT/CT基因型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升高。
作者:李益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短期联合使用芬必得和尼美舒利治疗以疼痛就诊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96例以疼痛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患者单独使用芬必得治疗,B组患者单独使用尼美舒利治疗,C组患者联合使用芬必得、尼美舒利治疗,对三组的短期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用药3d后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53.13%,B组用药三天后总有效率为65.63%,C组用药3d后总有效率为90.63%,用药3d后C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P<0.05),A组和B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后A组、B组和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0和3.13%,A组1例胃部不适,B组0例,C组1例胃部不适。无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后各项凝血指标均无异常。结论芬必得与尼美舒利联合治疗疼痛短期效果明显,未发现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应用可以应用于短期治疗。
作者:郭志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