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成分不同厂家口服药品说明书分析

何珊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 规范化, 合理用药, 口服药品
摘要:目的:了解药品说明书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常用32组同成分不同厂家口服药说明书进行适应证、禁忌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5项对比。结果32组同成分不同厂家口服药品说明书,5项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有的甚至存在矛盾,对患者处方用药构成一定风险。结论同成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厂家、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970名高职女生痛经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高职女生的饮食习惯、睡眠、体育锻炼、家族史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为痛经女性生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性方向。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某高职院校各年级、多专业的女生痛经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共发放981份,回收970份,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餐习惯、经期食用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睡眠持续时间短、经常迟睡、缺乏体育锻炼、有痛经家族史为痛经的影响因素。结论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适度的锻炼能减少痛经的发生。

    作者:罗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

    目的:分析调查肿瘤科护士对于癌性疼痛的认知及实践现状。方法随机选取60名在肿瘤科工作1年及以上的专业肿瘤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对于癌症疼痛评估时仅有66.67%的护士采用主诉+观察+评估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所有护理人员均对癌性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具有一定的需求,且对癌性疼痛管理的影响因素有着不同的看法。结论对于护理人员进行持续的疼痛管理知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疼痛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石丽丽;王蔚玲;孙玉红;王凌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哮喘防治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在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影响,从而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哮喘患者的疾病防治中,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干预、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呼吸练习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几个方面,后观察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干预之前相比,102例哮喘病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孔繁娟;张贺珍;姜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临床用药差错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流程对活动前用药差错现状进行要因分析,得出真因,制定并落实对策措施,比较改善前后用药差错率。结果该院临床用药差错率由活动前1.45%降低至活动后的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完善制度和流程的标准化,既保障了用药安全,又加强了医院的安全管理。

    作者:李颖;陈嘉;朴素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管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的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于2014年1—12月,在该社区卫生中心及卫生站各选取500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并分别采取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和群体性健康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社区中老年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中,应用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和健康行为。

    作者:胡家卿;王君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CA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对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有效性分析

    分析PDCA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对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提高效果。方法以该院儿科收治的90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模式实施护理管理,能够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陆兆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四格式图片学习法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四格式图片学习法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每组6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四格式图片学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及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的反馈。结果采用四格式图片学习法的学生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实验组为91.7%,对照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格式图片学习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张宁;冷晓宁;吴淑琴;王绍清;柏青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移动医疗应用和实践探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实现信息化成为了现代医院必然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为依托的移动医疗的出现,使得医院在日常管理与医疗服务上有了创新的可能与方向,让医院管理与服务向着规范化、信息化方向不断迈进,本文就移动医疗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的影响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中选择92例,随机平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护理管理方法,干预组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案,并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持续干预2个月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干预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SDSS量表、SCI-90量表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值得借鉴和应用。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患者视角探讨泰安市就诊卡的应用现状

    目的:了解泰安市就诊卡的应用现状,从患者就医视角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方法选择泰安市三甲医院为样本,采用调查、访谈以及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方法,查找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泰安市就诊卡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认知度较低,混用严重,必须要持续性地进行改进。结论以身份证号为患者唯一ID识别标志,作为全市通用的“泰医码”,以此绑定多卡复合模式,统一全市就诊卡。

    作者:徐吟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持续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对医院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探讨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定期开展专项点评,将点评模式优化前(2013年)、优化后(2014、2015年)的点评结果即合理用药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处方指标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始终达标,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未达标但2015年与2014年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用药指标中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送检率均达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2015年与2013年、2014年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2015年与2014年相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中: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达标,2015年与2013年、2014年相比呈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0.5~2 h给药合理率、品种选择合理率2015年与2013年相比呈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0.5~2 h给药合理率与2014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的开展,使得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并持续改进。

    作者:王慧铃;康绍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门诊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门诊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5年10月门诊收治的烧伤患者,从中选取治疗过程中的创面感染患者143例,回顾性分析其诊疗过程中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旨在降低门诊烧伤患者的感染率。结果143例患者中,共有64例患者发生了创面感染,感染率为44.6%;共培养出病原菌21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7株(41.4%),革兰阴性菌123株(58.6%);感染原因主要与冷水疗法的应用、烧伤面积和既往乱用药有关。应用冷疗可降低感染发生率,烧伤面积越大、乱用药或涂抹异物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主要与冷水疗法的应用、烧伤面积和既往乱用药有关,烧伤后要尽量应用冷疗法,及时送医,避免乱用药,可降低感染率。

    作者:刘艳;鲁维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方法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存在问题与对策。方法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居民选取300例居民,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要优(P<0.05);干预后,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社区居民中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社区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有效提高人们的保健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可大力推广。

    作者:唐忠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并分析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从该院收治的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检查时研究组患者心率波动、血压波动、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检查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75%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时,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率波动、血压波动、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在完成检查后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进行。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门诊导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该文针对门诊患者的特点,提出了门诊健康教育的形式以及重要性。有效的门诊导诊健康教育,不仅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特点,更准确有效的就医,还促进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改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改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贺珍;马忠莹;曲凤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坪山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现况分析

    目的:探讨坪山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现状,进而为制定饮酒相关政策做依据。方法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对坪山新区初中、高中、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23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曾饮酒率、近期饮酒率在不同性别和学校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过量饮酒、偶尔饮酒、经常饮酒以及醉酒概率均低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职技校学生的各饮酒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其他院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喝酒来源于饭店、商店的比例高于女性,职业中学喝酒来源于饭店、商店以及朋友请客的比例高于其他院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坪山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普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以学校宣传教育为主,家庭以及相关卫生机构参与的干预机制,尽可能降低中学生饮酒率。

    作者:黄想灵;邹崇杰;胡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局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之间在该院心内科诊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60例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60例做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抗体的阳性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IgM、Hp-IgA以及Hp-IgG阳性率分别为31.67%、71.67%、78.33%,均高于对照组的6.67%、18.33%、23.3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心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可对感染进行及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作者:郑雪冰;杨旭昕;李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调查与护理管理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高血压的患病率,并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护理管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30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高血压患病率,并将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将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300例社区居民中,共有110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增强其抵抗力,缓解因高血压带来的疼痛感,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罗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同成分不同厂家口服药品说明书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说明书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常用32组同成分不同厂家口服药说明书进行适应证、禁忌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5项对比。结果32组同成分不同厂家口服药品说明书,5项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有的甚至存在矛盾,对患者处方用药构成一定风险。结论同成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厂家、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作者:何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士绩效考核在骨折压疮高危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士绩效考核在骨折压疮高危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制定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培训、完善多项制度,规范监控流程,明确各层级职责,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预前评估、过程控制、环节监控、终末评估。结果骨折压疮高危患者难免压疮及压疮发生率降低。结论将压疮管理纳入护士绩效考核管理能有效控制骨折压疮高危病人的压疮发生。

    作者:唐明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