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郑莉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45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不存在脑梗死的人群设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显示颈动脉主要出现在脑梗死一侧,斑块大小及其数量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斑块的形成对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及早检查斑块的存在,确定斑块的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罗定市重性精神病疾病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分析罗定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效果。方法选取罗定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或基本稳定(危险性评估等级1~5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前和后(3年)分别使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危险性评估量表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进行管理前后对比研究。结果实施管理3年时与管理前比较,125例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等级下降(P<0.01),实施前后PANSS、SDSS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对控制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行为,减少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康复的效果是明显的,此项工作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作者:陈妙扬;肖华清;肖垚南;陈丁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阿司匹林对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治疗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非那雄胺、坦索罗欣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非那雄胺和坦索罗欣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大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大尿流率、需手术治疗、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随访6个月后的前列腺大小、IPSS评分、大尿流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的前列腺大小、IPSS评分、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比率及发生急性尿潴留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x2=5.02、6.63,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预防能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降低了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风险,且并发症少。

    作者:王太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恢复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443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22例,对照组2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即在常规康复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促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NDF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观察组的NDF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及促醒护理在内的综合康复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降低NDF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任里丽;黄健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3例,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3例、动力髋部螺钉方法(DHS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使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功能恢复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广泛应用。

    作者:胡浩;王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血糖监测频次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医疗花费及血糖控制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T2DM患者不同血糖监测频次对住院天数、医疗花费及血糖控制情况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000例,根据住院期间血糖监测频数,分为5点血糖监测组和7点血糖监测组。所有患者在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血糖平稳2d后出院。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花费及血糖控制情况方面的不同。结果7点血糖监测组患者较5点血糖监测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总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检查化验费用及日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方面,7点血糖监测组较5点血糖监测组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平稳达标,减少血糖波动。结论住院T2DM患者每日7点血糖监测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花费,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作者:徐建祥;李娟娟;郭桂喜;李慧;张磊;姜国辉;董砚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40例的彩色多普勒资料,分析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临床价值。结果80支血管,其中单侧病变14例,双侧病变26例,共观察到有66支血管发生病变。其中中度狭窄10支,重度狭窄48支,闭塞8支。彩色多普勒结果:80支血管中,66支显示狭窄,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于DSA相似,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检测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唐志鹏;李辉;陈荣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阑尾炎138例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运用SA8000S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进行超声诊断,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3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特征超声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28例;9例合并粪石;阑尾穿孔、周围脓肿40例;急性盆腔炎1例;排除急性阑尾炎4例。结论熟悉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髋关节置换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诊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变化,探讨其对诊断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DVT组和Control组,分别于入院后1d、术后1d、7d、14d检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B)、D-二聚体(D-dimer),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浆FIB含量在手术前后Control组和DV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有一过性升高趋势,但术后14d降至正常;FDB手术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术前含量较低,术后同样有一过性升高趋势,术后14d逐渐降低,术后各个时间点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FDP含量较高,术后1d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术后两组含量逐渐增高,术后7d、14d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 DVT组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在低分子肝素预处理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早期预防及治疗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D-二聚体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实验室无创伤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牛云峰;李广贤;刘金榜;许金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围绝经期心理健康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心理健康的护理。方法本次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针对性心理健康护理(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状况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4.6±1.4)、(12.3±70.9)、(14.2±0.9)、(11.8±1.3),对照组分别为(40.7±1.2)、(20.7±0.4)、(26.2±0.7)、(23.9±0.4),比较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护理,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作者:康碧芸;陈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阿维菌素中毒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阿维菌素中毒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因口服阿维菌素中毒在本院急诊内科住院的18例患者,从口服中毒量、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洗胃、对症支持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灌流等方法进行综合救治。结果经3~20d治疗后,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目前口服阿维菌素中毒暂无特效解毒药,经洗胃及积极的综合支持及对症治疗,能显著提高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内痔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住院手术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进行门诊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费用为(1840.5±147.4)元,对照组患者治疗费用为(5289.4±378.2)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其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住院患者住院治疗相当,但是可明显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司徒欣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处理

    目的:探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处理,旨在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早期切开减压,挽救患肢,将患者的痛苦降低到低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24个月,发生浅表感染5例,深部感染1例,骨髓炎1例,钉孔感染4例,无一例发生缺血性挛缩及肢体致残。17例半年内骨性愈合,3例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1.2)个月。疗效评价:优12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75%。结论对于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是关键,果断切开减压是疗效的保障。

    作者:王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吴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吴爱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院2011~2012年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统计我院药房2011~2012年口服中成药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功效分类综合分析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DDDS排序前15位的口服中成药中,安神剂占7种,其中舒肝解郁胶囊、健脑安神片、牛黄宁宫片DDDS连续两年均排在前3位,DDC在9元以下。结论我院口服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安神剂占主导地位,反映了精神专科医院口服中成药的用药特点。

    作者:梁碧丹;肖长久;谢汪传;何燕飞;徐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计算机打印病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对计算机打印病历的常见问题进行整理并分析,制定相应解决策略,提高计算机打印病历整体质量。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部分计算机打印病历,共950份,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原则对病历进行整理,结果汇总,查找常见问题原因及制定相应对策。结果950份病历中共有406份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病历书写不规范282份,病历记录不完整208份,病历复制错误192份,病历记录不准确150份,并制定相应改进对策。结论计算机打印病历是病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合理应用计算机,认真负责填写病历,将大大方便临床工作。

    作者:黄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1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为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初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4例,于放疗后2周即药物雾化吸入前,及放疗第3~7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变化情况;于放疗结束后1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愈合情况,对比分析IL-11雾化吸入对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第2周均出现口腔黏膜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放射治疗的持续以及放射剂量的增加,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Ⅰ~Ⅱ度黏膜反应为主,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Ⅱ~Ⅲ度黏膜反应为主,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放疗结束1周后,观察组对于口腔黏膜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x2=27.064,P=0.000)。结论 IL-11雾化吸入能够有效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对于口腔黏膜炎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乐伟;孙玉勤;陈嘉洛;杨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妇女的满意度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妇女的满意度情况。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的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均开展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以及住院总花销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均<0.05);但两组治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心理支持、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关心患者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增强子宫肌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花费,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江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创伤程度比较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创伤程度。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胸水中IL-6、α1-A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d时,血清、胸水的IL-6、α1-A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校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小。

    作者:邓江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在老年开腹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术前应用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9月门诊收治的40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D组患者采用经鼻喷雾给药方法麻醉诱导前45min给药,右美托咪定用量为1μg/kg。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苏醒时间。结果 C组及D组的苏醒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性明显优于C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μg/kg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给药作为老年开腹手术患者术前用药,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不影响术后苏醒,有助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宏凯;黄锡强;吴立新;周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