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目的:对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常规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在对照组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和家属经过不同健康教育后的ADL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健康教育后,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ADL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教育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全面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得到提高,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翠琼;艾威;刘雪婷;姜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妇产医院护理工作有着夜诊多、急诊急、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在科室之间的周转比较频繁和工作可预见性差等一系列特点,一直以来是护理工作的难点。新时期妇产医院护士长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就是护理服务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进行转变。因为存在着年轻护理人员存在经验上的不足,工作责任意识较差以及患者、患者家属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等因素,所以妇产医院护士长护理管理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科室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并强化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意识,健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的管理技巧是安排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护士接诊入院患者并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在早晨例会交接班时护士长应当较其他人早到位,建立妇产护理风险提示本,提前通知科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检查方式与随机抽查方式相结合,并及时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予以解决。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及周边社区居民,创建良好的服务氛围,高校医院已经逐步转变服务功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区的药学服务方面。高校医院药学服务也制定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更具创新,服务也更加到位。该文基于高校医院发展现状,对其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积极提出有效措施,以期能提高辖区居民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共同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范垂东;付春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实现信息化成为了现代医院必然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为依托的移动医疗的出现,使得医院在日常管理与医疗服务上有了创新的可能与方向,让医院管理与服务向着规范化、信息化方向不断迈进,本文就移动医疗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该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法研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人城居保参保人群的健康状态劣于未参保人群。这可能是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而导致。为了更好地实现“长寿且健康地活着”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居保制度。
作者:叶文君;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以人为本”理念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护士长全面调研消化内科护理情况,使“以人为本”理念与医学护理管理实践过程相结合,鼓励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管理活动中积极参与,不断地提高护士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在提高了科室护士满意度的同时,还调动起科室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加强医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个人责任感,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论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到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明显提升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丛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对近几年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风险管理护理的住院患者的康复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康复率和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而且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性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风险意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对患者的伤害,降低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而且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连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的影响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中选择92例,随机平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护理管理方法,干预组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案,并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持续干预2个月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干预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SDSS量表、SCI-90量表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值得借鉴和应用。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社区高血压的患病率,并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护理管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30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高血压患病率,并将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将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300例社区居民中,共有110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增强其抵抗力,缓解因高血压带来的疼痛感,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罗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分析PDCA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对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提高效果。方法以该院儿科收治的90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模式实施护理管理,能够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陆兆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士绩效考核在骨折压疮高危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制定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培训、完善多项制度,规范监控流程,明确各层级职责,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预前评估、过程控制、环节监控、终末评估。结果骨折压疮高危患者难免压疮及压疮发生率降低。结论将压疮管理纳入护士绩效考核管理能有效控制骨折压疮高危病人的压疮发生。
作者:唐明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门诊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5年10月门诊收治的烧伤患者,从中选取治疗过程中的创面感染患者143例,回顾性分析其诊疗过程中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旨在降低门诊烧伤患者的感染率。结果143例患者中,共有64例患者发生了创面感染,感染率为44.6%;共培养出病原菌21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7株(41.4%),革兰阴性菌123株(58.6%);感染原因主要与冷水疗法的应用、烧伤面积和既往乱用药有关。应用冷疗可降低感染发生率,烧伤面积越大、乱用药或涂抹异物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主要与冷水疗法的应用、烧伤面积和既往乱用药有关,烧伤后要尽量应用冷疗法,及时送医,避免乱用药,可降低感染率。
作者:刘艳;鲁维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药学信息咨询中应用循证药学的过程及效果。方法在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采用循证药学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工作,并且对整个工作过程予以回顾性研究,对采用循证药学进行药学信息咨询工作获取的效果予以分析,进一步研究适合该院发展的循证药学模式。结果在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中应用循证药学,可以实现在临床药学咨询与服务中,从提出临床药学问题、查找资料与证据、总结与评价资料与证据、落实循证药学模式等不同阶段中施行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以此保证药物治疗方案合理、科学,有效加快患者康复。结论在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中应用循证药学,可以显著提高医院的临床药学服务水平,实现医院药学信息咨询工作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为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呼吸道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实施呼吸道传染病管理措施,观察干预效果。结果2010—2014年期间,小儿麻疹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主要中在0~3岁患儿,以散居儿童为主;干预后,医务人员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防控知识评分、儿科门诊呼吸道传染病预检分诊实施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小儿呼吸道传染疾病尤其是麻疹发病率不断攀升,加强儿科传染病预检分诊、全员培训、开展健康宣教、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等,是医院感染控制和传染病控制的关键。
作者:谢宇飞;顾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室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和在科室工作的2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参考该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评价护理安全量化的评分标准,从而评定患者护理后的安全,并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士考核和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实施后,与之前比较,护士考核优秀率、健康知识拓展面、护理操作熟练度、书写相关文件合格率、病房管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效果显著。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可护士业务水平,及时有效发现患者的安全隐患,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该文在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环境指导以及自我护理知识指导5个方面,阐述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心理指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主观上增强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饮食指导和环境指导能够减少治疗过程中诱发疾病的因素,用药指导有助于减少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意外的发生。自我护理知识指导,能够增加患者的自救能力,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争取时间。5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并提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疗效、提高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的发生紧急情况时的自救能力,减少意外的发生。
作者:李兰;张贺珍;侯莎莎;姜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中医内科实习生90名,均为2011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科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在临床教学及实习阶段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指导,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采用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使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感兴趣率及教学方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得分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为91.11%(41/45),较对照组学生的64.44%(29/4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兴趣度为95.56%(43/45),较对照组学生的68.89%(31/4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中医内科临床专业研究生进行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社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医院放射科的具体护理管理模式和效果。方法针对放射科护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特色,设置科学的检查工作流程,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构建横向衔接的护理模式,重视安全管理,增强法律意识,并创造服务特色,打造放射科护理服务品牌。结果建立了良好的放射科窗口形象,护理服务质量呈现出明显的提高,护理安全、抢救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加强,护理专业知识、技能显著提高。结论放射科应当建立对护理工作的重视态度,不断完善护理服务工作内容,优秀的护理工作可以缩短放射检查的时间,提高科室医疗质量、技术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冯荣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为了防止医疗差错,实现系统统一管理,以北京佑安医院为例,对医院各个系统中时间不一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合调查对象与实际跟踪数据,阐述信息化管理在服务器时间上的校正及解决方法,消除了安全隐患,进而促进系统管理的逐步完善,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与社会效益。
作者:王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人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方式向100例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诱因、注意事项、合理饮食方式、正确运动方法、药物服用时间、方法、剂量以及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正确认视疾病,消除不良情绪。结果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了解疾病注意事项、掌握用药知识、合理安排作息运动、情绪保持稳定。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消除消极情绪,增强资料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秀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