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剖宫产25例,产后出血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阴道分娩37例,产后出血6例,发生率16.2%。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39例,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4例,联合治疗血小板仍持续下降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6例。新生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7例,无颅内出血、内脏出血及其他相关出血性疾病,且血小板计数均于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妊娠合并ITP孕妇安全有效的方法,分娩方式选择由产科情况决定。两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虽产后出血率增加,但对围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作者:白爱红;张清伟;李秀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比观察对老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老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灌肠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与抑郁(SDS)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麻痹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在实施中药灌肠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依从性与满意度,加快恢复速度,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颖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用药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6%,明显优于对照组(66.7%),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重症OSAHS患者围手术期使用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58例已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重度OSAHS 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7例患者围手术期未行CPAP治疗,B组31例患者围手术期行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半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AHI、LSaO2)的变化,及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组间AHI、L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B组AHI、LSaO2较A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OSAHS患者围手术期CPAP治疗能够降低AHI,提高LSaO2,有效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宫向荣;孙艳清;王贵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探讨放射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放射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放射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应用效果及它们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其他系统整合应用的效果。放射科实现信息化后,能提高医学影像综合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科室及医院的经济效益。放射科信息化建设将在影像科室、临床科室、医学教育、远程会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覃斌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方法绝经后妇女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2含量明显升高,FSH明显下降(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和卵巢体积治疗半年时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绝经后妇女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并延缓子宫卵巢的萎缩进程。
作者:邹虹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比三种术式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探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松弛柱状结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优越性。方法 A组43例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B组30例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C组32例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结果三组术后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痊愈率显著高于B、C两组,术后随访6~12个月,B、C两组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对于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便秘及合并直肠前突所致的便秘,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松弛柱状结扎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邓业巍;王华胜;张胜威;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浆BNP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中BNP、CRP的下降水平要高于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岩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熟人型”医患纠纷约占总纠纷的70%左右。本资料调查分析了找熟悉人看病的由来与现状,分析研究了产生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建议,对于减少和妥善处理医患纠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珊珊;苏子林;杨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住院分娩并应用以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及预防产后出血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药例数为849例,计算期间所有分娩患者的出血率,并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患者出血率比较。结果2011年1月~2013年3月患者用药后的出血率和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血率比较降低了45.9%,且2011年1月~2013年3个月内无一例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需要子宫切除。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降低了产后出血率,避免了产后出血对产妇健康所带来的危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蒋俐华;吴竟;金海英;黄碧娟;李智卿;容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我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离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与耐药分析。结果分离得到160株病原菌,阳性率为53.3%,主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与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比较好,而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与氯霉素的耐药性都相对比较差。结论医院感染已经成为患者安全的严重威胁,本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大肠埃希菌,要根据耐药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卢传欣;张娴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下U100plus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输尿管镜下U100plus激光碎石术(腔镜手术组)和30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手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P均<0.01);两组拔除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U100plus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坚;朱喜山;张正林;王科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分析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NICU 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896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筛查,其中窒息64例,早产儿82例,低体重儿61例,高胆红素血症者52例,感染者23例,巨大儿36例,分析各种疾病患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对检出低血糖患儿进行一系列的早期护理干预。结果896例新生儿共检出低血糖92例,总发生率为10.3%;其中窒息者低血糖检出14例,发生率为21.9%,早产儿低血糖检出19例,发生率为23.2%,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检出21例,发生率为34.4%,感染者低血糖检出4例,发生率为17.4%,高胆红素血症者低血糖检出6例,发生率为26.9%,巨大儿检出6例,发生率为16.7%;对92例诊断为低血糖的患儿严密监测血糖和合理喂养,积极以补糖输液等对症处理,通过保暖、早接触、早吸引、早开奶等合理早期护理干预,无一例发展为重症低血糖,效果良好。结论新生儿血糖易受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而降低,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等均为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有上述高危因素更应严密监测血糖,对于低血糖的新生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正确喂养,避免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范雪金;曾娟;谢彩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白介素-10(IL-10)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更好地防治相关炎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体外培养骨髓巨噬细胞。收集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雌激素受体。将细胞与内毒素孵育的同时,分别加入雌二醇,他莫昔芬及雌二醇,24h后收集培养液,用ELISA法检测IL-10的含量,并提取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内毒素诱导细胞表达IL-10,雌二醇本身对IL-10的表达无影响,却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IL-10表达,而此抑制作用被他莫昔芬拮抗。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内毒素激活细胞NF-κB通路,雌二醇抑制内毒素诱导的NF-κB活化,而此抑制作用可被他莫昔芬拮抗。结论雌二醇通过雌激素受体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IL-10的表达,此抑制作用与雌激素抑制内毒素对细胞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刘立民;王祖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蛋白激酶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NPC组织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uper-Vision法检测49例鼻咽癌(NPC)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HPA、CK2β与HIF-1α任意两者间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PA、CK2β和HIF-1α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三者之间可能产生一种“连锁效应”促进了NPC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楚;陈素芝;黄玉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0.5%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及镇痛药物使用量、苏醒期疼痛的影响,以及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浸润组,n=20)或生理盐水(对照组,n=20)切口浸润后5min切皮。两组术中均为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至术毕。记录诱导前(T0)、局部浸润前(T1)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切皮(T2)及分离乳房后间隙(T3)过程中的MAP、HR峰值;记录术中异丙酚、瑞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拔管后5min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以及术毕24h VAS评分和第1个24h内PCIA中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按键次数。结果切皮与分离乳房后间隙时浸润组的MAP、HR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浸润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后5min疼痛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第1个24h PCA中芬太尼用量及按键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 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加0.5%利多卡因混合液切皮前切口浸润麻醉,能有效提高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缓解苏醒期时的疼痛,并可减少患者术后24h内PCIA中芬太尼的用量。
作者:张静;沈智文;李玉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及确诊病例为研究方案,采用循环酶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6月为入住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51例(观察组)及同期15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cy的检测分析,比较两组间Hcy水平差异,分析Hcy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血清Hcy水平,观察组为(24.2±17.7)μmol/L,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的(13.4±3.44)μmol/L,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cy>20μmol/L为高Hcy标准,观察组的发病率为33.1%,对照组发病率为0,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高Hcy的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通过检测Hcy的含量可对临床的诊断治疗起指导作用,因此积极推广Hcy的测定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对预防脑卒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马龙;国钰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少见,且易误诊,我们报道1例50岁女性患者,以贫血入院,贫血病史30年,胃镜和病理证实为低度恶性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我们讨论了此病的病理分型、治疗措施和鉴别诊断。
作者:薛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导乐分娩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3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160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80例,其中研究组80例产妇采用导乐分娩,对照组80例产妇采用常规分娩,采用WHO疼痛标准评价两组产妇产时疼痛情况,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两组产妇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心理状况稳定,产妇担心、焦虑、恐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时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乐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时心理压力,利于产程顺利进展,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分娩模式,值得应用。
作者:高冬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在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1月重度混合痔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切内扎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0±0.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1.0±0.4)d,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4.8±0.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0±0.6)min,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具有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的新方法。
作者:王行;王夫权;徐周丹;周宏涛;胡艳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