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冬梅
目的:探究社区健康教育者在治疗依从性上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就诊的2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接受了社区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实行社区健康教育的10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未行社区健康教育的10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效果及治疗依从度等指标。结果就血糖相关指标,患者依从性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提高其自觉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实现糖尿病病情的更有效控制。
作者:陈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62例,将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临终关怀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临终关怀后躯体﹑情绪﹑认知﹑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终关怀在临床的开展还有着很大的困难,主要是专业人员少,机构少等问题。临希望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临终关怀。
作者:陈菊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建议,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医护人员遇到生物﹑器械﹑化学﹑物理﹑心理等危害因素,需要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结论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和学科建设﹑严格按规范操作消毒仪器﹑加强硬件建设,以此来减少职业伤害。
作者:卢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介入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应对的策略。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240例次介入患者手术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120例次(对照组)介入患者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有坠床(7.50%)﹑用药差错(5.83%)﹑迷走反射(1.67%)以及无效造影(2.50);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对床位宽度有所忽视(28.57%)﹑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33.33%)﹑医嘱执行不规范(23.81%)﹑缺乏对患者全面的健康指导(14.29%);将应对措施应用到2015年1月—2015年12月120例次(观察组)的介入患者中后,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24;P<0.05)。结论要充分重视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
作者:刘香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总结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以2014年1—12月在该中心实施孕期保健的孕妇7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妇建立保健记录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76例)给予常规保健措施,观察组(477例)在常规保健措施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统计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健康保健知识﹑技能﹑行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1.7%,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健康教育后保健知识﹑行为以及技能调查问卷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孕妇孕产知识﹑技能以及行为的健康水平,有效减少妊娠并发症,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是综述的重点,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当前急诊工作复杂性与管理要求的提高,确实做好急诊治疗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保证急诊治疗的顺利完成,是我们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这一研究中,我们以急诊药房处方调剂风险防范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急诊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实践工作措施研究,为急诊救护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帮助。
作者:程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知识掌握程度及发生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保证医护人员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南省18个地市分别随机抽取1所市级以上医院,每所医院按工号随机抽取医生20名,护士20名,发放调查问卷720份,回收719份,回收率99.86%。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工龄等。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名调查对象中包括医生357名,护士36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465名,占比64.67%;占比55.50%;近3年曾经发生过职业暴露106名,占比14.74%,76%的医护人员认为与艾滋病(HIV)患者握手不会导致传染;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与工龄﹑所在科室﹑接受培训次数及医院级别相关。结论培训是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认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工龄﹑学历的提高及培训的增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逐渐降低。
作者:温世宝;郭凤玲;胡旻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该地区2015年农村饮用水中碘﹑砷﹑氟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为防治碘缺乏症﹑砷中毒﹑氟中毒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于2015年,对该地区10个乡镇共89个行政村的饮用水进行采样,共收集500份饮用水样本,对饮用水样本进行检测,测定其中碘﹑砷﹑氟的含量。结果500份饮用水样本中,碘含量不足50μg/L的样本数有5份,占比1%,属缺碘水,其余水样本的碘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50~150μg/L);所有样本的砷含量均不足0.004 mg/L,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样本的氟含量均不超过0.3 mg/L,均在正常范围内。集中式供水的碘含量明显高于分散式供水(P<0.05),氟含量明显低于分散式供水(P<0.05),分散式供水中,压把井水的碘含量﹑氟含量均明显高于敞口井水﹑江河水﹑山泉水(P<0.05)。结论该地区2015年农村饮用水中的砷﹑氟含量均较为正常,部分饮用水属缺碘水,需加强碘的摄入,并进一步加强该地区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扩大集中式供水范围。
作者:覃双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现代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创新之处进行分析。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档案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为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方向。
作者:党传玲;郭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的资源,杜绝入出院日报表的差错现象,保障医院病案回收和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减轻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方法病案管理系统与医院HIS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信息相关联,住院日报表自动生成,病案回收人员将回收病历首页的住院号用扫描方式,自动生成归档病历记录。结果每月可节约一个病案录入人员9 d的出入院日报表的录入﹑修改工作时间,住院日报准确率由95%左右提高到100%,病案的安全得到保证。结论为病案管理人员的病历回收﹑录入工作提供了方便﹑准确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医务工作人员及时书写,保证了诊治记录的完整性,相应地提高了病案的质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钟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情况。方法2015年7—12月期间该院妇产科接受临床见习的学生120名,根据学号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60名,对照组实习生在见习阶段进行常规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则在见习阶段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带教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病史采集﹑问诊技巧﹑实际操作和病史的观察书写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同时观察组实习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评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学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惠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8—12月该院呼吸科实习护生34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纳入实习生17名,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实验组实习生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观察两组实习护生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护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理论成绩﹑操作技能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与护理质量评分,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与责任感,让实习护生主动学习,提高对带教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武铁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元化管理模式对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内,该院接诊的骨折患者114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58例,B组患者56例,A组以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B组以多元化管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对比分析A组与B组护理后的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B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爱松;李娜;张胜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该文以启东市中心医院产科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心2007—2014年住院分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表明,近8年期间启东市中心医院的剖宫产率持续较高。一直在60.0%到73.0%区间波动。总结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分为医院医学因素和社会因素。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袁松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3.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等,且应注意某些希腊字母与拉丁(或英文)的区别。4.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单位符号前的数字好为0.1~1000间的整数或小数,避免使用分数。当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中M,P或10n,10-n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和修约规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危重住院治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且仔细分析其调查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与八个步骤,对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并在后阶段进行分析与总结,然后再循环利用这种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结果相对于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实施PDCA循环管理3个月后﹑6个月后﹑9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上升。结论 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性的推广。
作者:王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的CT诊断及其管理。方法从2014年3月15日—2015年5月21日,从该院腹部创伤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70例患者,分别采取腹部创伤CT诊断(观察组)和B超检查(对照组)的方式,将两组的治疗效果按照科学的方式将检查的结果和手术确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明确腹部创伤患者的CT诊断效果,并结合患者创伤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70例,经CT诊断共有12例脾损伤,占17.14%;胰腺损伤8例,占11.43%;膀胱损伤18例,占25.71;肠胃损伤21例,占30.0%;肝脏损伤10例,占14.29%.经手术证实,除1例肠微损伤未被CT所诊断以外,其余均与CT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98.57%。对照组70例,经B超诊断共有9例脾损伤,占12.86%;胰腺损伤6例,占8.57%;膀胱损伤17例,占24.29%;肠胃损伤19例,占27.14%;肝脏损伤8例,占11.43%,经手术证实,有11例患者未被B超所诊断,分别是3例脾损伤﹑2例胰腺损伤﹑3例膀胱损伤﹑3例肝脏损伤,诊断符合率84.29%。两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效果良好,在临床医学过程中具有比较科学的参考价值,对腹部创伤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意义。
作者:刘珂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该院工作的120名临床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层级管理,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开始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前后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质量﹑基础护理能力﹑特殊护理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护理安全度等指标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层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能力及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及临床诊治服务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病案归档管理的价值。方法将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理论应用于病案归档管理中,并建立病案归档管理的PDCA循环模型,根据归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PDCA循环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步骤和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的病案归档情况。结果自2013年年第二季度以来,回收病案的评分值以及甲级率均不断升高,返修率不断下降,且相比于2013年第1季度,2013年第2季度至2014年第4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病案归档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作者:王玮;李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