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玉竹与黄精的辨别使用

胡光星

关键词:玉竹, 黄精, 辨别使用
摘要:药材流通市场中鱼龙混杂,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者有之,以假乱真者有之.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如何辨别使用道地药材,成为从药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2 年6 月~2007 年6 月笔者所在医院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 例患者和同期行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所有患者系Ⅰ期和Ⅱ期病例.结果 在鼻内镜下治疗的11 例患者中,10 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1例15 个月复发再手术治愈.在鼻侧切开术下治疗的11 例患者中1 例恶变,6 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2 例术后发现残留,予以微波处理,2 例分别手术后6 个月和12 个月复发,均再手术治愈.所有病例均随访3 年,均未再复发.结论 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患者康复快,术后换药方便等特点.

    作者:周慕龙;梁和建;钱克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与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其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对60 岁以上338 例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行手术加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结果 对LDVT 进行护理预防干预后,只有2 例发生LDVT.发生率为0.6%,明显低于未予干预患者的发生率.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预防为重点,预防是根本有效的措施.

    作者:朱爱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联合腹腔镜及胆道镜胆囊切开取石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对68 例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 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经过胆囊造影确定胆囊仍具有一定收缩功能,患者有强烈的保留胆囊的意愿,进行该术式.结果 68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5 d.术后随访1~5 年,其中42 例(61.8%)患者完全治愈,3 例(4.4%)患者胆囊结石复发.52 例(76.5%)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安全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何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制剂的研制

    目的 研制以盐酸洛美沙星为主药的滴耳液.方法 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含量,进行药效、毒性试验.结果 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结论 该滴耳液处方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高洪燕;张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胃腺癌1例

    膜性肾病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类型,从病因上可分为特发性MN、家族性MN、继发性MN三大类.其中继发性MN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或毒物、肿瘤等有关.笔者报道1 例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常规治疗无效后,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窦部黏膜下高分化腺癌.经手术治疗后尿蛋白转阴,血白蛋白恢复正常,从而证实膜性病变继发于胃癌.因此,对于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N 成人患者,必须要进一步探索其病因,注意排除继发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而不应贸然诊断为特发性MN.

    作者:王仁忠;李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阐述当前制约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如何加强该项工作.

    作者:吴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口腔正畸临床摄影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临床摄影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12 月~2010 年12 月进行口腔正畸患者892 例进行临床摄影,探讨口腔正畸临床摄影的基本方法和经验.结果 排齐牙列628 例,改善软组织面型172 例,牙周病移位牙再定位及咬重建26 例,牙合因素引起的TMD66 例.结论 口腔正畸临床摄影是正畸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参考资料,正畸临床摄影工作者必须意识到摄影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应结合医学摄影理论和具体实践进行摄影.

    作者:叶之慧;王石;李俊福;陈岱韻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归纳总结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房工作多年来发现的药患矛盾,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药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够端正、观念陈旧、药师与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患者不合理的要求是药患矛盾产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转变药师观念、加强药房管理提高药师专业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药师与医务人员和患者间加强沟通是防范药患矛盾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耐药性晚期乳腺癌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58 例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 静脉滴注,第1 天和第8 天;奥沙利铂针100 mg/m2,第2 天,21 d 为1个疗程,2 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病情做评估.结果 58 例患者中CR6 例(10.34%),PR 21 例(36.21%),SD 26 例(44.83%),PD 5 例(8.62%),总有效率为46.55%.缓解期为(4.6±3.4)个月,1 年生存率为62.07%(36/58).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联合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好,副作用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黄汉生;杨兰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力衰竭患者43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43 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 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81.4%)和心肌缺血(53.5%),以呼吸困难(39.5%)及咳嗽、咳痰(25.6%)为主要首发症状.经积极治疗,总体好转率为83.7%. 结论认识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卓东;唐秀革;花冠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穿刺抽吸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下剥脱伤的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穿刺抽吸治疗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方法.方法 间隔穿刺抽吸,消毒加压包扎,局部应用抗生素,缩小并创面植皮.结果 1 例患者局部坏死仅100 cm2 植皮愈合,其余3 例患者无坏死,痊愈.结论 穿刺抽吸治疗对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特别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是简易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休克抢救和皮瓣成活.

    作者:乔兵;尹启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Duhamel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直肠后结肠拖出,侧侧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Duhamel 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对3 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实行Duhamel 术式.结果 3 例患儿一般情况可,恢复良好,术后排便通畅.结论 Duhamel 术式手术较简单,膀胱及生殖系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术后排便佳,吻合口破裂的发生率较低,对婴幼儿手术相当安全.

    作者:陈太福;魏春艳;石秀全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子宫平滑肌瘤2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因有明显症状就诊患者156 例,占55.32%;因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未就医,在妇科普查和B 超检查发现患者101 例,占35.82%;其他原因手术发现25 例占8.87%,伴有子宫肌瘤变性患者47 例,占16.67%.结论 定期妇科病普查可早期发现子宫肌瘤、早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应个体化.

    作者:唐桂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孕12~18 周时,采用宫颈环扎术,术前术后给予防感染及防宫缩安胎处理.结果 52 例行宫颈环扎术的孕妇,妊娠达37~38 周者9 例,占17.3%;38~40 周者38 例,占73%;大于40 周者5 例9.7%.均获得活婴.结论 宫颈环扎术能够有效防治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习惯性流产.

    作者:李紫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对冠心病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von Willebrand 因子又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通过特异的血小板膜受体(糖蛋白Ιb-IX 复合物)介导血小板与内皮下层的黏附,是一个反应内皮损伤的标志物,其增高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vWF 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可靠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vWF 生物学特点、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对冠心病发生影响的相关论文的研究整理,为临床探讨冠心病影响因素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袁先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92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早晨顿服非洛地平缓释片2.5 mg,采用逐渐增量的方法,大剂量为10 mg/d,疗程4 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情况,观察用药前后血生化指标.结果 服药4 周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92 例患者中显效64 例(69.57%),有效20 例(21.73%),总有效率达91.30%(84 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及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降血压药物.

    作者:叶子彬;伍俊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011年竹山县城关境内四所中小学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竹山县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用ELISA 法对城关境内四所中小学生共9698 例进行两对半检测,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 阳性为842 例(8.7%),抗HBs(+)4564 例(47.1%),5 项标志物均阴性为4292 例(44.3%).842 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标记物为5 种模式,1 组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298 例(35.4%);2 组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287 例(34.1%);3组小二阳[HBsAg(+)、抗HBc(+)]157 例(18.6%);4 组HBsAg(+)67 例(7.9%);5 组抗HBc(+)33 例(3.9%),两对半大、小三阳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模式.结论 竹山县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偏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偏低.应加大宣传乙肝疫苗接种力度,防止乙肝病毒进一步传播.

    作者:任艳梅;朱名树;陈厚齐;曾宪宏;苏金伟;杨晓燕;明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08~2010 年在门诊收治的274 颗残根残冠为研究对象,经根管治疗后行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6 个月~3 年,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6 个月~3 年随访,274 颗患牙中244 颗修复成功(89.1%),30 颗牙失败(10.9%),其中16 颗牙根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8 颗出现龈瘘,4 颗因牙周炎拔牙,2 颗核桩因继发龋脱落.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残根、残冠经完善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春杰;郑家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 例,在CT 引导下穿刺至椎间盘间隙靶点,采用射频治疗仪将温度由50℃逐渐升高至95℃,对靶点加热6 个周期,每周期60 s.结果 该组患者疗效满意,优良率达90% 以上.结论 射频热凝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创新的微创技术.

    作者:肖合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用5% G-S 250 mL+ 丹参注射液20 mL,5% G-S 250 mL+ 黄芪注射液50 mL 静脉点滴,同时应用抗病毒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不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观察两者治愈疗程是否有差别.结果 治疗组治愈的平均疗程为8 d,对照组为1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柏向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