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立新(苦木注射液)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研究

魏明强;陈斌;吴宴勇

关键词:海立新, 小儿肠炎, 蒙脱石散
摘要:目的 探索海立新(苦木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优势.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门诊医治的80例1~6岁的小儿肠炎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补液、蒙脱石散等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条件下再给予海立新(苦木注射液)治疗,两组均3d为1个疗程;统计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记录给药后的停止腹泻时间、正常体温恢复时间、停止呕吐时间及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研究组正常体温恢复时间、停止腹泻时间和停止呕吐时间分别为(1.5±0.4)d、(2.4±0.6)d和(1.9±0.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5)d、(3.6±0.8)d和(3.8±0.9)d,以上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两组数据分析表明,海立新(苦木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肠炎疗效优势显著,且安全性高,同时可有效缩短小儿肠炎患儿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TBL改良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TBL的改良改良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骨科见习的30例临床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施改良改良PBL教学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施改良改良PBL教学法后,观察组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改良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维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院此次研究中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通过入院先后顺序6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用时以及卧床用时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后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复发率,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作者:于艳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进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主要指头部迅速向某个位置运动时出现的短暂眼震和眩晕.分为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两种.当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继发性BPPV一般发生在头部外伤、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以及梅尼埃病等疾病后.为了全面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进展情况,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疾病特征以及发生情况,后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开展分析.

    作者:谷艳玲;张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袁氏止眩汤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袁氏止眩汤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急诊内科进行诊治的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甲璜酸倍他司汀片,6毫克/次,每天3次,饭后口服(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制造).观察组联合服用袁氏止眩汤.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血脂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袁氏止眩汤不仅能有效治疗眩晕,还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兰;袁士良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9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39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8%,包括1例低血压、1例穿刺处皮下血肿、1例排尿困难,所有患者对症干预后,并发症症状得以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患者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1.1±3.6)分、(22.8±1.4)分、(19.8±2.7)分、(20.1±2.2)分.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作者:林清香;许娇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的局限性探究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局限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门诊10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清洁度检查,及清洁度结合形态学分析,比较两组分析结果 .结果清洁度结合形态学分析,在阴道炎上检出率高于清洁度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结合形态学分析的方法优于清洁度检查,并弥补了局限性,在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验中有较大价值.

    作者:陈西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开展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治疗工作期间,观察选择复方甘草酸苷片+利巴韦林药物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62例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组(n=81):临床在开展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治疗工作期间,应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利巴韦林+维生素C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n=81):临床在开展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治疗工作期间,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终就两组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的用药疗效以及症状体征评分展开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用药疗效(83.95%)对比,观察组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98.77%)获得显著提高(P<0.05);同对照组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对比,观察组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临床在开展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利巴韦林药物施治,通过提高小儿患者的用药疗效以及改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优化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者的预后能力.

    作者:韩晓川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某县病谱及危险因素调查揭示倡导合理营养膳食是慢性病防控重点

    21世纪以来,国内人均生活水平逐渐提升,2020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脱贫.在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之下,人们对营养膳食也从七八十年代的吃不饱到现在的吃得好.但近年来慢性疾病的患病概率居高不下,笔者首先就某县居民的病谱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在此得出结论:慢性疾病防控的重点就是合理的营养膳食.

    作者:赵会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例,这些患者均进行有效的治疗,随机抽取50例对其展开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为常规组,而另外50例患者也对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效果以及调查所得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的,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症状,具有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邵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浅析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腰椎功能高于干预前,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腰椎功能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李金花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1月开始对急诊患者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干预.对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及实施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急诊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急诊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均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时效性.

    作者:姜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不同血清学抗体对某省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对福建省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UC组[3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CD组[47例克罗恩病(CD)患者]及对照组(48例非IBD肠道疾病患者)血清中4种抗体的表达.结果 UC组的p-ANCA阳性率(37.5%)高于CD组(4.3%)和对照组(2.1%),CD组的PAB阳性率(70.2%)高于UC组(9.4%)和对照组(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CD组、对照组的G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CA阳性/PAB阴性诊断U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4%、97.9%、91.7%、68.7%;p-ANCA阴性/PAB阳性诊断C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1%、93.8%、94.1%、66.7%.结论 p-ANCA、PAB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UC和CD,p-ANCA阳性/PAB阴性提示UC,p-ANCA阴性/PAB阳性提示CD;GAB对于诊断IBD意义不大.

    作者:王玉萍;王承党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分析气压治疗仪、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老年脑出血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联合预防价值观察

    目的 探究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联合应用气压治疗仪、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影响.方法 现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气压治疗仪和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浆黏稠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和观察组要高,两组对比存在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均有所增大,但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中联合应用气压治疗仪、早期康复训练有效降低了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血液流变和动力学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尹丽鹤;董延慧;史红刚;刘秋武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作分析.方法 将收治的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排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紫杉醇治疗方法,研究组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宫颈癌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曲桂红;王桂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探析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护理工作中增加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35例则增加实施心理干预.对比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的对比结果则提示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3±3.5)分、(38.7±1.7)分,差异显著(P<0.05).对比护理满意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 对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作者:孙继娟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综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过程SCL-90评分、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该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凡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方法 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应用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方法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相对比,对食品理化检验样品进行前处理并分析,记录样品检测结果 并计算回收率加以比较.结果合理控制微波消解处理的实验条件,减少微量元素的损失量,相比其他前处理方法,回收率较高,简化步骤,检验效率高,且对各种微量元素的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现性都较为理想.结论 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方法应用于食品理化检验,更加便捷、高效、经济,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夏慧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究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进行外固定治疗过程中的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均结合手法整复和小夹板进行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其疼痛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进行外固定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促进患儿的骨折恢复,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文波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检测情况.方法 选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对两组人员均实施血常规与生化检验,观察两组受试人员的指标检验结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ALT、TBIL指标要显著高于健康组,且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A/G、ALB、中性粒细胞、PLT与白细胞技术要显著低于健康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血常规指标检测与生化指标检验,可以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病症提供相应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浅谈新时期医院管理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观察分析新时期医院管理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医院管理现状,进一步分析医院管理的重要价值和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医院管理工作.在新时期改革之下,对医院的管理不断深入研究能够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和强化医院内部管理等能够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素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