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目的 探究中医内外综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儿科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患者,按照来院就诊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患者.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治疗上进行中医内外综合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儿.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内外综合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江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在临床当中,新生血管性的青光眼病症属于破坏性极强、失明率极高的眼部病变.大量纤维血管组织于眼房角处不断增生,逐渐令小梁网出现阻塞现象,周边的虹膜前也会出现明显的粘连等,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眼压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想要控制是比较困难的,患者终极易失明,所以,新生血管性的青光眼患者治疗比较困难,而且治疗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青光眼发病的概率也在提升,但是治疗起来依然比较困难,是非常顽固的一种眼部病变,而且是治疗效果始终不甚理想的一种,被人们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尽早发现是非常好的治疗前提,同时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者:邱延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和地塞米松霜治疗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霜治疗,研究组采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P<0.05).结论 针对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祥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调查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现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精神科在职医护人员60名作为调查统计对象,重点对医护人员关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过程进行问卷评估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在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参与治疗程度的态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实施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明显低于态度;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治疗的知识、态度和实施与其受教育程度、年龄及工作年限呈负相关(r=-0.26、-0.32、-0.17;P<0.05).结论 在今后医护人员培训中需提高实施力度,提升患者自身自信,增强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分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逐步提高,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输入相应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冷沉淀即为其中一项.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约0~5℃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冷沉淀因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广泛.冷沉淀是指血浆冷沉淀中含有凝血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可治疗缺乏凝血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而出血不止的患者及甲型血友病患者.因此,保证冷沉淀的质量,提高冷沉淀活性,已成为患者的救命稻草,也是我们成分科工作的重点.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治疗难治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对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复方青黛片常规治疗,16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比对照组约高18%,两组差异明显,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比对照组约低12%,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性,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于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D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5).治疗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疗程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ADL、MoCA、MMSE评分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步长脑心通胶囊可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有利于提高智力、记忆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伟;台立稳;赖学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凝血酶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左室射血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部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观察组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观察组的数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吴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睡眠时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探讨癫痫患者中痫样放电与睡眠周期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62例癫痫患者进行长程睡眠VEEG,通过VEEG监测癫痫患者在睡眠各期的痫样放电,对癫痫放电与睡眠周期进行分析.结果 睡眠中有60%患者出现痫样放电,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中的Ⅰ期有30%患者出现痫样放电,42%患者在NREMⅡ期出现痫样放电,NREMⅢ期有7%患者出现痫样放电,3.6%出现在NREMⅣ期,0.4%出现在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movementsleep,REM)期.结论 NREM可诱发癫痫放电,癫痫的放电易在NREMⅡ期诱发.
作者:曾祥俊;李晓泉;黄靖茹;曾国勇;卢知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在异位妊娠的对症保守治疗中运用复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因患有异位妊娠而进入我院施行相应保守性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划分作实验、对比两组,实验组29例予以复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实施合并联治,对比组28例予以复方米非司酮实施单药治疗,经探查两组病例病情归转状况,评估两种用药疗法的运用成效.结果 实验组有27例总有效,占93.10%;对比组有20例总有效,占71.43%.两组比对,实验组的总体效率优越于对比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血β-HCG指标值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异位妊娠患者施予复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展开合并联治,能终止异位性妊娠,效果较佳.
作者:王兰玉;霍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讨论并分析通过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120受检人员的静脉血和末梢血,通过血液分析对检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患者在Hb、PLT、HCT、RBC、WBC检验结果比较末梢血均低于静脉血(P<0.05);CV值比较末梢血高于动脉血和静脉血(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会随着采血方法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我院的研究结果发现,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及临床适用性比较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血常规检验均采用静脉血.
作者:李艳治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别选择齐拉西酮以及奥氮平对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表现出的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9例作为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39例以及对照组40例患者分组依据为早期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齐拉西酮;对照组:奥氮平;通过对比PANSS评分以及TESS评分以突出齐拉西酮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PANSS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TESS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药物选择齐拉西酮,同选择奥氮平药物比较,临床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凸显齐拉西酮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纵膈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对20例早期上段食管癌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纵膈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全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配合手术.结果 手术配合进行顺利,取得成功.结论 新手术的开展,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认真配合密切相关.
作者:李寿兰;万林;金绍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中医三联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5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30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三联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VAS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同时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少于治疗后,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够缓解其疼痛,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且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75%,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8%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87.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60.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愈率和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58例,并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进行对照组患者治疗时应用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治疗组患者治疗时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对应方法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均<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宫照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和对照组(盐酸氨溴索)各6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75.81%(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庆军;张秀杰;高建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他汀类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选取缺血性脑卒中8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后2周SSS评分均有下降表现,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后肌酸激酶、TB、γ-G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尹世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并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吸入诱导,当成功将喉罩植入后采用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力月西、芬太尼以及丙泊酚进行诱导,当成功诱导之后患者需将七氟醚进行吸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麻醉后,比对其麻醉诱导用时、麻醉维持用时、恢复清醒用时无显著差异,P值在0.05以上,统计学意义未产生,比对喉罩拔出用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性有所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将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其效果良好,具有较快的苏醒速度.
作者:刘冰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临终关怀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病情改善起到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的晚期肿瘤患者分组给予基础护理与临终关怀的特殊护理,观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成效的评价.结果 临终关怀组的患者相对基础护理组普遍反映生存质量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额外的临终关怀能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限,是晚期肿瘤护理的发展方向.
作者:高小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