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张京京

关键词:结肠癌, 肠梗阻, 外科治疗, 并发症
摘要:目的 对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进行外科治疗的方法探讨.方法 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82例一期肿瘤切除后吻合49例,单纯造瘘22例,Hartmann手术1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是可行的,合理的选择术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同样重要.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人流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两种宫内节育器(IUD)在人流术后即时放置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400例人流术后已育且暂时无生育要求的女性即时放置IUD,放置的IUD类型为固定式IUD(吉妮致美)和活性γ型IUD(安舒环),各200例,随访12个月.结果 吉妮致美、安舒因医疗原因取出率分别为1.55/百妇女年、5.18/百妇女年,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12个月内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均为0,12个月内累计续用率分别为吉妮致美组98.45/百妇女年,安舒组94.82/百妇女年,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

    作者:沈素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39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持续吸氧,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无创通气组患者比常规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缩短1 d;治疗后4 h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患者缺氧改善明显,舒适度提高.结论 无创通气方法治疗心脏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提高舒适度,促进病情的恢复.

    作者:李文;刘双;安春荣;朱光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7例扩张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干预组51例.观察组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6 min步行试验、明尼芬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BNP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疗效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牟桂琴;涂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指数.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5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整体护理,采取护理质量检查测评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患者在手术前后经过心理护理紧张恐惧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无护理差错病例,满意率达到99%.结论 股骨颈骨折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护理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对患者采取精心的术后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通过提高护理质量,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卧床时间缩短,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若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HPLC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中贝那普利拉和盐酸(3S、1R)-贝那普利的含量

    用HPLC法测定贝那普利拉和盐酸(3S、1R)-贝那普利含量.贝那普利拉在0.0763~30.5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盐酸(3S、1R)-贝那普利在0.0263~10.5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卜媛媛;金鹏;刘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他巴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碘-131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2.0%;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32.0%;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4.0%和36.0%,其中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较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有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的效果,且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是目前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理想疗法.

    作者:赵新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和脑梗死之间的关联

    目的 探讨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和脑梗死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和治疗的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患者48例作为常规组,通过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并探讨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和脑梗死之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患者进行多元素回顾性分析,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有效的预测了脑梗死体积,二者关联性极强.结论 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升高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和神经缺损程度越高,它可以有效的预测脑梗死.

    作者:岑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在诊断治疗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在诊断治疗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6例视网膜脱离经眼底镜,三面镜检查未发现裂孔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结果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5例为后极部为主,可伴有中周边多灶性针尖样和斑驳样荧光,后期可见渗漏增强,1例患者表现为多灶性强荧光渗漏,OCT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色素上皮层结构破坏,治疗针对病因及抗炎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 由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般伴有全身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部的严重葡萄膜炎包括特发性葡萄膜炎,交感性眼炎,严重的视网膜由于渗出性视网色素上皮病变(如特重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脉络膜渗漏症等,而上述病变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诊断,OCT可以动态观察本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因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的影像检查对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袁勤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

    目的 探究新生儿呼吸机撤机困难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60例新生儿,这60例新生儿均接受呼吸机进行治疗,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根据新生儿是否存在撤机困难情况分为2组,实验组20例新生儿存在呼吸机撤机困难情况,对照组40例新生儿不存在呼吸机撤机困难情况,这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Apger评分、孕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机撤机困难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营养不良、机械通气时间、Apger评分、孕龄等,临床应针对呼吸机撤机困难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将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成功率提高.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拔除下颌阻生牙护理干预对干槽症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采用拔除下颌阻生牙护理干预的对干槽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拔除下颌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拔除下颌阻生牙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拔牙时间为(18.9±4.2)min;高位阻生干槽症1例,低位阻生干槽症2例,总干槽症发生率为9.4%;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平均拔牙时间为(26.7±5.8)min;高位阻生干槽症3例,低位阻生干槽症4例,总干槽症发生率为21.9%;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拔除下颌阻生牙护理干预中,可以对拔牙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能够缩短拔牙时间,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参照组(n=42,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和试验组(n=42,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且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感染率、气胸复发率、二次手术率相比,参照组均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且机体痛苦少,出血量小,恢复速度快,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可将其作为理想术式全面普及和推广.

    作者:张铭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肿瘤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5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运用培美曲塞、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缓解率为54.76%,观察组缓解率为72.93%,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1.9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0.93%,差异明显(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金春英;荆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目的 对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进行外科治疗的方法探讨.方法 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82例一期肿瘤切除后吻合49例,单纯造瘘22例,Hartmann手术1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是可行的,合理的选择术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同样重要.

    作者:张京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髌骨关节不稳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采用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Kujala髌骨关节不稳症状评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80例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Kujala髌骨关节不稳症状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的LS、CA、PFI等相关指标下降明显,前后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效果良好,有利于调整髌骨关节的正确运动轨迹,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和普遍推广.

    作者:尹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胃溃疡穿孔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胃溃疡穿孔患者12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3%,高于对照组的85.71%;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1%,高于对照组的76.19%,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4.68±4.27)分,高于对照组的(72.35±4.31)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反流性食管炎应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对中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乙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进行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奥美拉唑的优势更为明显,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提升疗效和生活质量等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迎春;徐振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孕妇维生素A水平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A水平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1325例单胎孕妇(其中1233例作为胎儿正常组,92例作为胎儿先心病组)在不同孕周的维生素A含量,分析维生素A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12周之内及妊娠24~26周正常胎儿组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0.62±0.14)mg/L和(0.55±0.06)mg/L,先心病组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0.47±0.19)mg/L和(0.36±0.1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同组不同孕周的维生素A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生素A水平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及补充维生素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作者:张琰;冯小静;王晓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29例.研究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参比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参比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上腹部不适和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用药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岩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A型肉毒毒素辅助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辅助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眼周皮肤松弛患者11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1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应用眼袋整形手术,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辅助眼袋整形手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结束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比对研究.结果 观察组眼袋和鱼尾纹减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皮肤色泽增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 在治疗眼周围皮肤松弛时应用A型肉毒毒素辅助眼袋整形术,获得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相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他汀类药物加倍剂量或与单倍剂量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加倍剂量或与单倍剂量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共2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分别给予他汀类药物加倍剂量和他汀类药物单倍剂量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控制达标率、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血脂控制达标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治疗前(P<0.05);同时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相较于他汀类药物加倍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单倍剂量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可有效提高血脂控制效果,调节机体血脂水平,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张晖;王小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