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

郭冬梅

关键词:高清智能染色内镜(i-scan), 早期胃癌, 早期食管癌
摘要:目的 探讨PENTAX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经普通高清胃镜检查后疑似早期胃癌、食管癌患者105例,分别行高清白光(HD+)模式、高清智能电子染色(i-scan)模式、染色内镜检查,评价各检查方法中病变腺管开口形态以及微血管结构形态的清晰度,并对疑似部位进行靶向活检,比较3种内镜诊断早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结果 105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早癌51例.在观察微血管形态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明显优于电子白光内镜、染色内镜(P<0.05).在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与病理的确诊符合率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明显高于电子白光内镜(P<0.05),且均与染色内镜相近(P>0.05).结论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有助于对病灶性质的判断和指导活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序贯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序贯三联综合疗法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1例.A组予以鱼腥草注射液治疗,B组予以康妇消炎栓治疗,C组予以盆腔治疗仪治疗,D组予以鱼腥草注射液、康妇消炎栓及盆腔治疗仪三联序贯治疗,对照四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A组的74.19%、B组的80.65%以及C组的58.06%(P<0.05);D组的6个月复发率为3.23%,显著低于A组的22.58%、B组的19.35%及C组的38.71%(P<0.05);四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序贯三联综合疗法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宏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目的 探究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部门开具的处方21692张和同期本院接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3份为研究对象,统计药方中含有西药抗菌药物的情况,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 西药抗菌药物的药方占比率为33.12%,其中单独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药方为6509张,占90.59%,二联使用的药方为674张,占9.38%;西药抗菌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报告为81份,占比为78.64%,其中单独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有58分,占71.60%;二联使用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有23份,占28.39%;西药抗菌药物的主要用于方式以口服和注射为主,使用的种类主要以头孢菌素类术类(33.72%),喹诺酮类(21.23%),大环内酯类(14.66%)和青霉素类(11.46%);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结论 西药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的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有效缓解西药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李金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析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于2014年1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我院自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马东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目的 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本院80例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有添加了优质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对肢体术后肿胀情况康复效果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肢体消肿平均时间分别是观察组(4.12±1.28)d,对照组是(6.45±2.71)d;观察组患者恢复率达到87.5%,对照组患者恢复率达到5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取的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孙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痰脱落细胞检查对于肺癌诊断应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的优缺点.方法 对99例痰标本细胞病理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9例痰脱落细胞检查并经肺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为肺癌的病例,阳性率为78.9%,可疑阳性11.4%.结论 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诊断中便捷、经济的诊断方法,特异性高,应用于肺癌诊断具有无创、简便易行,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以及能够发现隐匿性肺癌的优点,可以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及高度可疑人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作者:鲁玉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TB-DNA、TB-Ab、血沉、C反应蛋白测定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TB-DNA PCR法、TB-Ab、血沉、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方法177例患者入院后采取晨痰标本,痰涂片采用抗酸染色镜检;同份晨痰标本作TB-DNA PCR法测定,患者同时作血清TB-Ab、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严格按SOP程序规范操作.结果177例肺结核患者不合格标本占72.3%,其中唾液标本所占比例多,达85.9%;合格痰标本占27.7%,其中黏液痰所占比例多,达83.7%;在这些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测阳性24例,阳性率13.6%;TB-DNA PCR法测定阳性39例,阳性率22.0%.TB-Ab检测阳性59例,阳性率率33.3%;血沉、C反应蛋白同时阳性146例,阳性率82.5%.其中有1例痰标本涂片阳性,而TB-DNA PCR法出现阴性结果.结论 合格痰标本与不合格痰标本涂片阳性率差异显著(χ2=64.45,P<0.005),两种方法检测痰标本阳性率差异显著(χ2=4.34,P<0.05).TB-DNA PCR法、TB-Ab、血沉、C反应蛋白测定对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琼;方娟;肖时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钛夹联合高频电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大息肉183例,先内镜下放置钛夹,待息肉的血流完全阻断后行电凝切除.结果 一次性切除162例,分次切除2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无1例穿孔.结论 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结直肠大息肉,提高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有效减低了出血及穿孔的发生率.

    作者:李晓宁;姜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肺炎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肺炎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体温、血常规及双肺呼吸音恢复时间均快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于培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毁物行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讨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伤人毁物行为的具体原因,并对该状态下的护理措施加以总结.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女病区出现伤人毁物行为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伤人毁物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护理经验加以总结.结果 女性精神分裂患者发生伤人毁物行为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低、存在强烈的幻想和妄想、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及医患沟通不当等,由于这三种原因导致出现的伤人毁物行为在74例研究患者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94.59%(70/74)、74.32%(55/74)、35.14%(26/74).结论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想情绪稳定性较差,引发伤人毁物行为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中需要充分吗,明确这些因素,并为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尽量预防和控制伤人毁物行为.

    作者:丁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个性护理.结果 研究组的满意率为96.32%,与对照组的85.34%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的总碎石成功率、知识掌握程度等要比对照组显著,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要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个性护理,患者满意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利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脑梗死急性期针灸治疗50例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75±3.8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高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北寒水石的煅制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北寒水石的佳煅制工艺.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配位滴定法测定北寒水石中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含量,以此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以粉碎粒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确定北寒水石的佳煅制工艺参数.结果 北寒水石的佳煅制工艺为:粉碎粒度为0.5 cm×0.5 cm,煅制温度为800℃,煅制时间为60 min.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行,为制定北寒水石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作者:张旭;袁悦;周坤;陈桂荣;栾泽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老年复治涂阳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含左氧氟沙星(V)方案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对照组40例,方案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进行3个月强化期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别为3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与对照组强化期疗效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对老年肺结核安全有效.

    作者:宋刚;贾文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原料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5μm,250 mm×4.6 m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为流动相,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 在该条件下,盐酸麻黄碱浓度在4.895~97.9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89%.结论 本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准确、灵敏等优点.

    作者:郝桂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代谢,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等多种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mTOR在创伤和多种神经细胞系统疾病中,参与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功能的调节.在脊髓损伤急性期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会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减少损害部位的继发性损伤.mTOR参与脊髓损伤后的多个病理生理过程,然而,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回顾以往研究中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作用,讨论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宗海;陈显兵;严米娅;彭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药饮片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纠正传统中药用药绝对安全思想,为临床科学使用中药饮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80例服用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服药后常见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中药饮片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涉及多个人体组织系统,不良反应程度也各有差异.其中以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黏膜组织不良反应居多,二者共计53.75%,超过病例总数的一半.通过用药分析发现,炮制不当、煎煮不当、禁忌与配伍、个体差异等均可导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其中以煎煮不当所占比重多(42.50%),用药时间过长次之(21.25%).结论 科学管理中药饮片的生产,合理指导中药饮片的使用,加强处方医师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可降低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实现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秀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的实践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取出院病历中电子删除医嘱记录为对照组(活动前);出院病历中电子删除医嘱记录为观察组(活动后).对电子删除医嘱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制订对策,确立并落实5项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由1.37%降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医疗文书质控职能,规范临床电子医嘱的全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作者:夏莹;李东;熊淑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86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43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单纯采取氟西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与81.4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言,采取氟西汀+奥氮平进行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药物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俊;卓越;孙毅;吕治宇;严卫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加味逍遥散联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加味逍遥散联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帕金森伴抑郁患者10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散,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及整体症状.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PDQ-39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1.37±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6.59±3.36),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PDQ-39评分(26.87±4.26)明显低于对照组(39.22±5.15),差异明显(P<0.05).结论 加味逍遥散联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可明显缓解帕金森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整体症状,可推广使用.

    作者:高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