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

郭冬梅

关键词:高清智能染色内镜(i-scan), 早期胃癌, 早期食管癌
摘要:目的 探讨PENTAX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经普通高清胃镜检查后疑似早期胃癌、食管癌患者105例,分别行高清白光(HD+)模式、高清智能电子染色(i-scan)模式、染色内镜检查,评价各检查方法中病变腺管开口形态以及微血管结构形态的清晰度,并对疑似部位进行靶向活检,比较3种内镜诊断早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结果 105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早癌51例.在观察微血管形态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明显优于电子白光内镜、染色内镜(P<0.05).在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与病理的确诊符合率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明显高于电子白光内镜(P<0.05),且均与染色内镜相近(P>0.05).结论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有助于对病灶性质的判断和指导活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康艾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康艾注射液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减毒作用和肾脏的保护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单纯化疗的一组设为对照组,化疗过程中加用康艾注射液一组设为实验组.一段时间后,观测患者肾小管标志蛋白、尿白蛋白排泄、高敏C反应蛋白、Ccr、BUN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艾注射液可以使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夏琳;荣阳;荣根满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探究

    目的 分析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从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中挑选50例,随机抽样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传统间断性的气道湿化或定时气道湿化处理;研究组25例,实施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2.0%,统计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人工气道患者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疗法作用显著,可减少吸痰次数,预防并发症,值得学习.

    作者:裴亚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74例宫颈炎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宫颈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所在医院74例宫颈炎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疗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23.68%)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对症综合性诊疗方法,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怡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TB-DNA、TB-Ab、血沉、C反应蛋白测定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TB-DNA PCR法、TB-Ab、血沉、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方法177例患者入院后采取晨痰标本,痰涂片采用抗酸染色镜检;同份晨痰标本作TB-DNA PCR法测定,患者同时作血清TB-Ab、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严格按SOP程序规范操作.结果177例肺结核患者不合格标本占72.3%,其中唾液标本所占比例多,达85.9%;合格痰标本占27.7%,其中黏液痰所占比例多,达83.7%;在这些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测阳性24例,阳性率13.6%;TB-DNA PCR法测定阳性39例,阳性率22.0%.TB-Ab检测阳性59例,阳性率率33.3%;血沉、C反应蛋白同时阳性146例,阳性率82.5%.其中有1例痰标本涂片阳性,而TB-DNA PCR法出现阴性结果.结论 合格痰标本与不合格痰标本涂片阳性率差异显著(χ2=64.45,P<0.005),两种方法检测痰标本阳性率差异显著(χ2=4.34,P<0.05).TB-DNA PCR法、TB-Ab、血沉、C反应蛋白测定对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琼;方娟;肖时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86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并通过病理检验进行确诊,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 在86例乳腺疾病患者中,经病理诊断良性肿块51例,恶性肿块16例,非肿瘤19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良性肿块53例,恶性肿块14例,非肿瘤19例,诊断准确率为97.67%(84/86).在53例良性肿块中,其中乳腺纤维腺瘤10例(占18.87%),乳腺脂肪瘤15例(占28.30%),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占16.98%),乳腺囊肿19例(占35.85%).在16例恶性肿块中,其中浸润型导管癌6例(占37.50%),髓样癌4例(占25.00%),导管原位癌6例(占37.50%).在良性肿块中,以乳腺脂肪瘤及乳腺囊肿的发生率高,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恶性肿块中主要以浸润型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为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诊断率高,且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立华;张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改善足月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改善足月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足月FGR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发生等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对比不同指征标准线FGR孕妇行剖宫产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比例;对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与正常妊娠结局的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剖宫产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但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胎窘及羊水过少为指征的FGR孕妇,发生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较高;不良妊娠结局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妊娠结局正常组.结论 对足月胎儿生长受限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而非分娩方式,对疑诊胎窘或伴有羊水过少的FGR孕妇选择剖宫产安全性相对较高.

    作者:周菊;席勇;张辉;白丽;马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62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1)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31)基于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7.4%,明显低于观察组93.5%,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湿啰音、哮鸣音消失、咳嗽与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优良,可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王慧琴;胡庆楠;王天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小儿肺炎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儿肺炎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住院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肺炎儿童两组患者胸片检查结果的改善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86.1%),该两组患者的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观察组的体温转为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5±0.95)d和(3.78±1.2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其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肺炎儿童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有效减少患儿病情转归时间,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非常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冬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手段,观察组则在上述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使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依从概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17±1.04)mmol/L、餐后2 h血糖(7.52±3.01)mmol/L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数据——(82.34±4.07)分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值得大范围使用于临床.

    作者:叶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60例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6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0.5±3.6)mL、(1.68±0.21)h、(5.0±0.3)d、(13.3±3.4)d;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81.8±3.9)mL、(4.06±1.01)h、(5.2±0.5)d、(19.4±3.2)d,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时间短,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所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身体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配合度高,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苑洪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方式注入等剂量舒芬太尼致产妇瘙痒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注入等剂量舒芬太尼致产妇瘙痒的差别.方法 足月妊娠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30)静脉组(Ⅵ组)、硬脊膜外腔组(Ⅲ组和Ⅴ组)、蛛网膜下腔组(Ⅰ组、Ⅱ组和Ⅳ组).腰硬联合麻醉,所有注入液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用2.5 mL注射器以0.2 mL/s的速度推注.记录自舒芬太尼注射完毕至2 h内(T0-2)及在3 h(T3)、6 h(T6)、12 h(T12)、24 h(T24)时各发生瘙痒的例数、瘙痒的起始时间(Ts)、瘙痒的部位、产妇自述瘙痒明显减轻的时间(Te)、瘙痒评分、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 蛛网膜下腔组比静脉组和硬脊膜外腔组瘙痒例数明显增多(P<0.05);Ⅰ组和Ⅱ组产妇瘙痒的起始时间(Ts)明显快于Ⅳ组(P<0.05);在T3、T6时,Ⅰ组和Ⅱ组产妇发生瘙痒的例数明显多于Ⅳ组(P<0.05);与T0-2时发生瘙痒例数比较,Ⅰ组和Ⅱ组在T6、T12、T24时明显减少(P<0.05),而Ⅳ组中,T3、T6、T12、T24时均明显减少(P<0.05);在瘙痒评分中Ⅰ组和Ⅱ组与Ⅳ组比较,产妇发生瘙痒的例数在0级时减少、2级时增多(P<0.05).结论 从蛛网膜下腔注入等剂量的舒芬太尼比从静脉和硬脊膜外腔注入更容易引发产妇瘙痒;罗哌卡因可以明显降低舒芬太尼致瘙痒发生的状况;痒神经与脊神经在体表分布是不一致的.

    作者:侯明时;逯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药饮片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纠正传统中药用药绝对安全思想,为临床科学使用中药饮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80例服用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服药后常见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中药饮片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涉及多个人体组织系统,不良反应程度也各有差异.其中以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黏膜组织不良反应居多,二者共计53.75%,超过病例总数的一半.通过用药分析发现,炮制不当、煎煮不当、禁忌与配伍、个体差异等均可导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其中以煎煮不当所占比重多(42.50%),用药时间过长次之(21.25%).结论 科学管理中药饮片的生产,合理指导中药饮片的使用,加强处方医师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可降低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实现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秀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糖尿病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行使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和B组(行使普通护理),每组各有150例.结果 A组患者满意度91.33%明显高于B组患者满意度82.00%,(P<0.05).结论 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石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钛夹联合高频电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大息肉183例,先内镜下放置钛夹,待息肉的血流完全阻断后行电凝切除.结果 一次性切除162例,分次切除2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无1例穿孔.结论 钛夹联合高频电切除结直肠大息肉,提高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有效减低了出血及穿孔的发生率.

    作者:李晓宁;姜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痰脱落细胞检查对于肺癌诊断应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的优缺点.方法 对99例痰标本细胞病理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9例痰脱落细胞检查并经肺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为肺癌的病例,阳性率为78.9%,可疑阳性11.4%.结论 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诊断中便捷、经济的诊断方法,特异性高,应用于肺癌诊断具有无创、简便易行,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以及能够发现隐匿性肺癌的优点,可以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及高度可疑人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等组实验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0例)以及对照组(2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测定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6.7%,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2.5%;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2.9%,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可显著降低产科风险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王丹;孙雪榕;徐雪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探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脂酸、总胆红素、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脂酸、总胆红素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病死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6%(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

    作者:罗海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析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前质量控制

    目的 对生化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1500例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13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分析生化血液标本质量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130例生化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中,溶血标本由44例,占33.8%;标本量较少的有23例,占17.7%;标本的放置时间过长的有20例,占15.4%;餐后抽血16例,占12.3%;将EDTA2K混进血清标本中有8例,占6.2%;在输液中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有4例,占3.1%;另有15例因其他因素导致检验不合格,占11.5%.结论 生化检验人员应深入分析血液标本检验前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将薄弱环节找出,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充分促进生化血液标本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彦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析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实际应用

    颅脑外伤属于创伤性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在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颅脑外伤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容易引起并发症,且护理难度较大,为了更好地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及病死率,必须完善护理措施,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作者:赵丽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的实践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取出院病历中电子删除医嘱记录为对照组(活动前);出院病历中电子删除医嘱记录为观察组(活动后).对电子删除医嘱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制订对策,确立并落实5项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由1.37%降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医疗文书质控职能,规范临床电子医嘱的全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作者:夏莹;李东;熊淑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