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玉英;刘玉萍

关键词: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循证护理, 效能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及自我效能干预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空腹血糖水平及住院治疗时间和自我效能得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膳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及用药指导等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及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及自我效能干预指导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及自我效能评价得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早产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存活儿童,尤其是中度和重度早产者,多伴有各种神经发育不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出现智力低下、认知功能障碍、视动作统合机能不良,出现语言困难、学习能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其神经发育结局与家庭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关。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评定主要依赖各种神经心理测评工具。护士应及时更新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知识,提高照顾早产儿的临床能力;帮助家庭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协同医生、康复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共同订立早期干预计划并参与执行和评估过程。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评判性思维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评判性思维在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护士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腹泻发生率为3.12%、1.56%、1.56%、4.69%,对照组为12.5%、14.06%、10.94%、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评判性思维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和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朱晓芳;冯波;贺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高血压患者224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140/90 mmHg以上为高血压、35岁以上人员应定期监测血压、脑卒中与冠心病为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相关因素的知晓情况(遗传、年龄、肥胖、高盐饮食、吸烟、精神紧张)、高血压控制方式的知晓情况(调理饮食、按时用药、情绪稳定、戒烟、适度运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

    作者:陆瑞珍;周月英;吴静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积极关注技术在提升军队护士幸福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积极关注技术对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驻军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20名实施集体关注和个别关注等积极关注技术,关注前及关注后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关注效果。结果本组护士实施积极关注后,GWB总分、前18项均分、松弛和紧张以及忧郁与愉快因子均较关注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采用积极关注技术对提升护士的幸福感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护士的工作绩效。

    作者:储芳;叶雨英;王丽珍;余君荣;寇书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喉癌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的研究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60例喉裂开喉癌术后患者,包括全喉及半喉切除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影响复查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复诊的依从性,尽早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采用《人口学变量问卷》、《复诊依从性问卷》,对60例喉裂开全喉或半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建立复诊资料,进行电话随访问卷,或来院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话随访,定期通知患者复诊,并告知复诊所需的项目及大概费用),对照组30例(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比较两组复诊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诊的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4)。结论对喉癌术后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复诊的重要性,并定期提醒患者复诊,使患者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影响因素,遵从医嘱复诊,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可提高生活质量及5年生存率。

    作者:陈胜燕;左红霞;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化麻醉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化麻醉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非全麻患者100例,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化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的麻醉管理效果认可度,两组药品消耗情况以及两组器械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药品损耗或消耗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器械消毒及检修周期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化麻醉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对麻醉护理的认可度,还可有效控制药品消耗,利于对麻醉手术相关器械进行科学管理,效果明显。

    作者:郭春蕾;施仲芬;张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知信行理论在儿科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在儿科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患者4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护士将知信行理论应用于实验组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达标率、儿科健康教育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用于儿科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提升健康知识达标率,提升儿科健康教育满意率、治疗依从性,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张丽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程序对肿瘤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降低肿瘤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及提高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的睡眠、疼痛、毒副反应、住院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入睡时间少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和毒副反应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护理结果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有利于提高肿瘤内科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住院舒适度。

    作者:周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9例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费用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伟良;蔡春花;陈华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8名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行常规管理,研究组行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与护理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病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病区护理管理中构建及实施目标管理,可提升患者对病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与综合业务能力,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小丽;姜淑霞;玛依努尔?买合苏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的疲劳程度、个体特征对其疲劳的影响,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缓解护士职业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调查长春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279人,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疲劳评定量表收集资料。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疲劳程度处于高水平。不同性别、收入、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学历、年龄的护士所经历的疲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是易感疲劳的群体,应根据其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管理,缓解职业疲劳。

    作者:牛亮;梅松丽;张立新;李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尿结石患者的认知及预防治疗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尿结石患者的认知和预防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312例尿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患者(156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56例,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尿结石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治疗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尿结石评分为(15.5±1.1)分,而对照组患者对尿结石认知的评分为(12.1±1.2)分,观察组患者对尿结石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天预防治疗的病例百分率为52.56%(82/156),而对照组患者的预防性治疗的病例百分率为7.05%(11/156),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尿结石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提高预防性治疗尿结石的自觉性,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付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手术相关指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5.8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减少了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荣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的方式针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终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充分的保证。

    作者:甄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Clinic Pathway,CP)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前与实施电子化临床路径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文书质量、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护理文书质量、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有利于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体现优质护理的内涵,达到优质护理的工作目标。

    作者:田萍;张颖;王淼;李星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儿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原发肺部疾病、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康复时间短(P<0.05)。两组中患VAP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喜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EORTC QLQ-C3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均显著增加(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单项评分(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单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BL 教学法对护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改善护理实习生(护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进入我科室实习的40例护理应届毕业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PBL),比较两组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相互沟通、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综合能力、知识掌握、授课吸引力、互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有助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陈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的30例肺癌化疗患者(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治疗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于对照组,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及希望总体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3个月后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护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着重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和生活的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晔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苏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