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谭娟

关键词:胸腔镜, 肺大泡,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通过胸腔镜治疗的肺大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2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使用随机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血小板凝聚率(PAG).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5%、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17.5%,两组间相比,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G分别为(0.61±0.15)、(0.62±0.14),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G分别为(0.31±0.05)、(0.42±0.04),治疗后PAG结果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效果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血小板凝聚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维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不同方法炮制的五味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及溶出率进行测定,炮制方法有生五味子、醋蒸、酒蒸、蜜蒸、酒浸、清炒、蜜炒,木脂素类成分包括醇甲、醇乙、甲素、乙素.结果 酒蒸和酒浸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醇乙、甲素、乙素等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均高,其次为生五味子,且炒法五味子供试品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及溶出率均较低.结论 在五味子炮制中可考虑采用酒蒸和酒浸法以增强药效.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儿科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计选择80例.按照用药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采取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的实验组以及采取国产红霉素片治疗的参照组,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病程天数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安全药物方案,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徐雅;邱卓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5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挑选,将其平均分成两组:29例对照组于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中实施基础护理,29例试验组则于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率为6.9%(2/29),住院时间(8.35±1.86)天;对照组并发症为27.6%(8/29),住院时间(12.66±2.70)天,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 临床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缩短疗程,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试验组患者预防性干预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护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凤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癌症根治术后化疗患者情绪状态的评定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评定癌症根治术后化疗患者情绪状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评定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行癌症根治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并进一步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的SAS评分为(45.8±3.6)分,SDS评分为(46.3±3.4)分;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为(14.5±1.3)分,SDS评分为(15.2±1.2)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经调查问卷统计显示,58例患者中,满意43例(74.14%)、较满意13例(22.41%)、不满意2例(3.45%),总满意度为96.55%.结论 癌症根治术后化疗患者情绪状态不够稳定,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改善显著;因此,护理干预的实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为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非常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满意度和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小针刀治疗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小针刀治疗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56例,分为每组均占据28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实验组加用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腰背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老年患者采取小针刀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王立强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影响

    目的 探究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甲组患者系统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率、焦虑情绪、疼痛情况以及抑郁状况.结果 甲组患者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轻度、中度、重度抑郁患者明显少于乙组(P<0.05),甲组无抑郁情况患者明显多于乙组(P<0.05).结论 给予肠梗阻患者系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抑郁、焦虑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志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两组患者康复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模式与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充分促进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过程中的护理对策及体会

    目的 研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过程中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外,还要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采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罗雯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共126眼)糖尿病疑似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OCTA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及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情况.同时以间接眼底镜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O C TA、F F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经间接眼底镜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46例,占73.02%;OCTA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76.47%;FFA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度为64.71%,经χ2检验,OCTA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FA(χ2=4.21、5.32,P=0.040、0.021).结论 FFA、OCTA均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OCT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FA,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关晓颖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析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研究,总结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对策.结果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有颅内高压导致肺部感染、意识障碍、病房细菌感染、长期卧床肺功能减退导致感染等.护理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是(8.3±2.0)分,护理后,患者GCS评分是(13.3±3.3)分,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昏迷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淑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利培酮与奥氮平在老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利培酮与奥氮平在老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江西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8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81.0%),统计学比较χ2=4.834,P=0.029.见表1.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统计学检验P均=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3.138,P=0.000.治疗后观察组的适应、人际、认知、性格、情绪等维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利培酮,奥氮平在老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能更加有效促进PANSS评分降低,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文桂芳;谢振强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析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均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需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运动功能锻炼与穴位按压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有效率上远不及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ugl-Meyer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在提升幅度上要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功能锻炼+穴位按压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使患者病后致残率有所下降,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丛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管理探讨

    目的 加强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力度,强化手术室护士的思想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器械浸泡消毒、处理方法,医务人员洗手消毒规范化,认识工作中各种疾病感染途径和预防处理方法.管理者加强监管和定期监测以及随机抽查相结合原则,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工作.结果 手术室院内感染制度健全,监管得力,各项监控指标正常,定期生物监测达标,工作人员无职业意外伤害.结论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院感染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手术室工作者风险强化意识,系统化的采取了严格控制预防感染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护人员职业伤害.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过程中,实行系统护理的效果良好,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吴頔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腿湿疹患者64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实验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疾病评分下降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3.8%)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局部刺激等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轻微痛痒症状,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小腿湿疹可以更好的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宪刚;吕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阴式、腹腔镜与腹式3种术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阴式、腹腔镜与腹式3种术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甲组实施经腹式子宫切除术,乙组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丙组实施腹腔镜全宫切除术,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丙组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甲乙两组(P<0.05);甲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升高发病率以及住院天数均要显著多于乙丙两组(P<0.05);丙组术中出血量要显著少于乙组(P<0.05).结论 3种术式的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均具有各自利弊以及手术适应证,应当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并结合各术式的优缺点选择佳术式,尽可能减少患者所受创伤.

    作者:蔡梅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来普洱市镇沅县乐恩镇卫生院治疗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以及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等临床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附着水平,牙周探诊深度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附着水平及牙周探诊深度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牙周基础治疗相比较单纯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