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李静;张陆

关键词:脑血管病, 卫生服务需求, 调查分析
摘要:了解脑血管住院患者出院后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的现状,防止患者好转出院后病情反复再次出现致死、致残情况。本次调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2010年至2015年曾在我科住院患者385例。调查出院后患病情况、不同的文化水平、年龄段的卫生服务需求、接受康复治疗的情况,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主要卫生服务需要。根据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的需求,这部分患者健康情况应该得到关注,加强院后治疗和康复,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台,三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联合服务。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对神经内科患者采取风险管理避免危险事故的调查研究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采取风险管理避免危险事故的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普通内科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危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采取风险管理,避免危险事件发生的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神经内科推广。

    作者:李美玲;刘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菌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制措施

    本文阐述了当前抗菌药的污染状况,污染来源,污染的危害性,以及防制抗菌药污染的措施。提出用切断污染源,应用微生态制剂,用肠菌和微生态制剂联合中药或用其发酵中药来替代或减少抗菌药的应用。

    作者:王世荣;张从敬;刘利平;田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螺旋CT在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间诊治的70例细微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DR拍片检查,DR拍片检查后进行螺旋CT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R拍片下检查出骨折例数48例,检出率68.57%,螺旋CT检出骨折例数49例,检出率70.00%,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测后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或者明显并发症。结论目前DR拍片仍是临床诊断细微骨折的常用手段和主要手段,CT诊断会造成较大的扫描辐射,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但是CT扫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DR拍片进行补充,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作者:晏海平;丁乃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妇女保健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150名妇女,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研究对象的常识水平和主观意识情况以及日常行为情况,以判定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实施健康教育前相比,实施后,150名妇女的常识水平和主观意识情况以及日常行为情况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妇女保健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常识水平,增强其保健意识,改善其日常行为,效果显著。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别为78.13%和62.50%,研究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别为43.75%和28.13%,且具有明显差异(χ2=6.286,P<0.01)。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的患者进行诊断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干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其能有效降低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郭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经儿科临床中抗生素滥用现状以及不良后果的分析,提出合理应用抗生素原则,制定合理且科学的用药方案,同时介绍儿科临床中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有关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作者:黄忠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观察康复锻炼于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完成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完成手术之后医护人员陪同并且指导患者进行1~8周的康复训练,并且观察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率为94.11%,对照组康复率为70.58%,观察组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关心,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并且叮嘱其进行适当地运动,指导其进行关节、肌肉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于媛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对照组)与联合化疗组(治疗组),每组15例。单纯化疗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单纯化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肿瘤标志物、卡氏评分、体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CEA变化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获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患者卡氏评分值有所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卡氏评分值轻度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比单纯化疗组患者较少出现Ⅲ度、Ⅳ度不良反应。Ⅲ度以上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和恶心呕吐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可以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朱琳;张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的研究进展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产生原因,并总结相关措施,从而降低血液检验标本的人为误差,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登记并标记,与相应的临床科室联系并沟通,对引起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中诱发误差的因素及相应措施。结果对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后,得出导致血液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本身、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四个环节原因。结论由于血液检验所提供的检验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临床医师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对检验标本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规范工作操作规程,制定实施严格合理的血液检验相关制度体系,从而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董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联合基础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和基础药物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基础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5.7%,且C-反应蛋白(CPR)、血沉(ESR)及类风湿类因子(RF)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基础药物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维持性透析12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内瘘并发症总发生率8.06%明显小于对照组40.32%;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2.25%大于对照组58.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良好且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具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乙酰半胱氨酸在COPD及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国内外乙酰半胱氨酸作为黏液溶解剂、抗氧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及目前市售的乙酰半胱氨酸产品的说明书阅读,对乙酰半胱氨酸在COPD及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乙酰半胱氨酸在COPD中的主要作用是祛痰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及降低细菌在呼吸道的附着。乙酰半胱氨酸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作用是抗氧化作用、抗凋亡作用以及抑制胶原的合成。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在COPD及间质性肺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付联群;夏继伟;郭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合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曲美他嗪合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心肌炎患者中选取6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肌炎患者而言,采用曲美他嗪合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作者:安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辨病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辨病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辨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者及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掌握其观察及护理要点,采用辨病护理的护理方式,对于医师的诊治、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市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目的:了解沈阳市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康平县27所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心理教师中,专职心理教师为40%,兼职教师为60%,有心理资质教师为60%;在27所中小学中,配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为33.33%;设有心理咨询室的为25.9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信件咨询的各为18.52%;开展团体心理讲座的为14.81%;开展网络咨询的为11.1%;开展个案面询的为7.4%;开展电话咨询、心理测量、有经费投入的各为3.7%;只有1所学校的心理功能室建设及业务开展情况基本达标,达标率为3.7%。结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薄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郭忠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培元固本熄风通络治疗高血压

    从“本虚”、“不通”和“风”的病理视角出发,高血压的治疗当以“培元固本”、“通络”和“熄风”为原则,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基础上,审证求因,明确病因病机,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消除病因,祛除病理产物,经脉通畅,气血流通;阴阳平衡,重新融为一体,則风熄;同时元气充足,动力充沛,助通络和熄风。本元培固、络通风熄,血压自平。

    作者:董凯;董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农村女性“两癌”筛查意愿性干预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女性“两癌”筛查意愿性干预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我院辖区内常住农村女性居民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两癌”知识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随访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女性对“两癌”知识了解程度及“两癌”筛查意愿性。结果观察组女性对“两癌”早期症状、致病因素、早期预防及“两癌”筛查的意义等知识了解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愿意参加“两癌”筛查者约占92.0%,对照组愿意参加者约占3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开展“两癌”知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女性参与“两癌”筛查意愿性。

    作者:庞东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选取6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HRZE/4HR化学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在痰菌转阴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时,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左根铜;孙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检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总结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进行对比分析,为早期识别RMPP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25例MPP患儿,分为难治组(RMPP)和普通组(MPP),采集LDH、CK-MB、PCT、ESR、CRP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难治组与普通组患儿在LDH、CK-MB、PCT、CRP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MPP患儿出现LDH、CK-MB、PCT、CRP当中任一指标明显升高或多项指标明显升高则可提示RMPP的可能。

    作者:谭力;王霖;郝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胃炎的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6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划分为护理研究组与护理对照组,每组34例。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护理措施,对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并对其进行慢性胃炎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经分组临床护理,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护理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同时,护理研究组患者对慢性胃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更高,与护理对照组相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病情治疗的有效性,改善患者对慢性胃炎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孙炳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