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
医学基础化学是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医学专业课、临床实践及将来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它连接了化学和生命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医学基础化学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教学的普及,“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医学基础化学课程自身特点以及对“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的认识,探究如何将“微视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基础化学课堂教学,以及将它们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案。
作者:李爽;侯鹏;夏春辉;李红梅;孙革;许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在当今医院档案管理中,数字化管理模式成为医院档案管理的主流,数字化管理模式顺应了当前数字化信息的时代,数字化管理是指将医院的各类档案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入档、管理。相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来说,数字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日趋成熟,全球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趋势,医院档案管理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档案管理的需求。通过分析可知,医院档案载体依然发生变化,以纸质为载体的信息形态已经逐渐被信息技术存储方式所替代,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已经成为医院档案管理改革的趋势。该文通过医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医院发展需求。
作者:王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团队协作的设计性实验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选取2014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26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30人。结果95分以上的有个1团队,90~94分的有8个团队,80~89分的有2个团队。在260名学生中,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设计性实验,有90%的学生认为需要以团队形式开展设计性实验,82%的个人积极参与设计性实验,72%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77%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7%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集体荣誉感,70%左右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升团队合作,70%左右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升沟通协调能力,76%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71%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形式开展设计性实验,既可以帮助增强学生护理知识储备,又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打下良好基础和学习责任感作出贡献;同时,通过团队协作,还可以树立严谨科学作风与创新精神,提升教学质量。以团队形式开展设计性实验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作者:肖日春;周文佳;刘其兰;王万玲;潘红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文章以某医学院校2012级三年制药学相关专业161名学生为例,1班76人,为对照组,2班85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结构-性质-应用”三位一体理念方法进行教学,并采用问卷调查法、理论考试法对该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综合测试成绩,显著提高药物化学教学水平和质量。
作者:惠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368人为研究对象,共分为4个行政班级。其中临床医学9~13班为实验组,共计171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临床医学5~8班为对照组,共计197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授课效果。结果两组学生实验考试成绩在高分上无差异,但实验组平均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分数段人数分布上看,实验组在成绩大于10.5分人数多于对照组,小于6分人数少于对照组,成绩中上等人数较多,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极大关注,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基于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带来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表明,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郎尉雅;孙丽慧;张海燕;张萌;李林;刘丹阳;姚宏波;王月静;廉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BL+MDT教学模式应用于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规培医生82名,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1名,采用CBL+MDT教学模式;对照组41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床旁病例分析成绩,均采用答卷式考核模式,满分100分。在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合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等。结果研究组学生实施CBL+MDT教学模式后,理论考试成绩为(85.1±7.3﹚分、床旁病例分析成绩为(89.1±5.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10.5﹚分、(72.5±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学生经CBL+MDT教学模式后,非常满意27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仅1例,其教学满意度为97.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0例、22例、9例及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MDT教学模式应用于危重症临床教学中,可显著提升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分析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蒋世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杭州市某公立医院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离职倾向的现状,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对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6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为(4.36±0.59)分,离职倾向得分为(16.22±3.15)分。25~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无编制、月收入5000元以下、中低级职称的护士,离职倾向更高(P<0.05)。结论杭州市某公立医院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不高,离职倾向明显,护理管理者应重点关注35岁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无编制、月收入5000元以下、中低级职称的护士,得益于年龄、学历优势和三甲医院工作经验,该部分人群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强,属于离职高危人群。
作者:罗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医卫改革日新月异,医卫有关部门普遍利用卫生统计具体数据来及时发现隐患,掌握主动权,同时基于对有关信息的优化整合处理,对医改的效果起到一个良好的监督作用。而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二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卫生统计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时效性、准确性覆盖范围、完整性等方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该文下面将介绍分析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为日后二者工作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际基础。
作者:张爱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医院科室物品交接本改进后在骨科物品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科室物品的清单与物品交接记录本分开,并在交接记录本中添加“备注”一栏,将过去十几本科室物品交接本整合为一本,应用于临床护理物品交接班。观察改进前/后体温表的丢失情况,比较护士交接班清点物品平均所用时间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改进后护士交接班清点物品的平均所用时间为(12.9±2.4﹚min明显短于改进前的(21.7±1.3﹚min。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体温表的丢失数量上看,改进后为12支,改进前为28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改进后为90.0%(18/20﹚,改进前为60.0%(12/60﹚。改进后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进前。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科室物品交班本更利于科室的物品管理,节约了护士的交接班时间,提高交接班质量,节约纸张,降低成本,增加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颖;王子凤;陈秀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急救后使用的护理管理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收治的69例急性心力衰竭小儿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探究护理结局。结果66例顺利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5.65%。有3例患儿抢救失败,其中2例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另外一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小儿急性心力衰竭者,应在第一时间救治,在急救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用这种方式,可在大程度上促进疾病转归,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海燕;王晓芳;高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感染科护士的手卫生状况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家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护士共计120名进行手卫生相关的问卷调查研究,采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总体来说,6家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护士手卫生执行不规范,手卫生依从率仅为24.30%,处于较低水平。从医院级别上来看,三级医院感染科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30.33%,显著高于二级医院感染科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22.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感染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一致,包括①护理部未制定针对手卫生的奖惩制度;②手卫生清洁剂、消毒剂会刺激护士皮肤;③护士自感工作太忙,忘记洗手。结论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均不高,尤其是二级综合性医院,手部卫生状况亟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尽早制定针对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奖惩制度,论证并选取刺激性小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确保感染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逐步提高。
作者:赵彩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呼吸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建立及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呼吸科工作的62例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例呼吸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后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岗位价值、个人能力、临床带教、专科操作和科研附加分得分均显著高于绩效考核前(P<0.05﹚;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绩效考核后的总分均显著高于绩效考核前(P<0.05﹚,绩效考核前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的总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绩效考核前后主管护师的总分均显著高于护师、护士(P<0.05﹚,而护师的总分又均显著高于护士(P<0.05﹚;绩效考核后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理措施及总体患者满意度100.0%(62/62﹚、95.2%(59/62﹚、95.2%(59/62﹚、96.8%(60/62﹚均显著高于绩效考核前87.1%(54/62﹚、88.7%(55/62﹚、83.9%(52/62﹚、87.1%(54/62﹚(P<0.05﹚。结论呼吸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陈仁华;李玲;吴瑞明;曾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健康宣教模式在尘肺病临床治疗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健康宣教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护理后为(13.55±1.12﹚分,尘肺病认知率为96.0%,心理调节能力的掌握率为84.0%,呼吸功能锻炼掌握率为90.0%,自我管理能力的掌握率为92.0%。平均住院时间为(17.19±2.21﹚d。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护理后为(11.26±2.01﹚分,尘肺病认知率为72.0%,心理调节能力的掌握率为62.0%,呼吸功能锻炼掌握率为66.0%,自我管理能力的掌握率为64.0%。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6.41±3.14﹚d。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尘肺病十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并且无法根治,但是对患者采用健康宣教模式,可以较好地延缓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敏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考试反馈机制的建立意义,观察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71人作为研究组,课程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通过对阶段性考试进行成绩分析,并进行成绩反馈;选用2010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73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授课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t=2.32, P=0.0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研究组的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分别从考试反馈的必要性、意义、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及了解知识掌握情况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满意度高达98%以上。结论基于前期评价的反馈信息所制定出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丽娜;吕丽艳;张浩;李超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已发表医学论文中应用的统计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降低医务人员论文抄袭与数据造假现象,提高医院职工的统计思维和科研能力。方法审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已发表的1322篇医学论文,汇总使用的统计方法,分析存在的错误,并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的统计学知识认知情况。结果某医院医学论文中统计错误主要有:研究对象选择不当、统计方法选择和使用不正确、统计表和统计指标书写不合理、数据分析与结果不一致、统计结论表述错误等;问卷调查显示医务人员的统计学知识掌握程度很不理想,50%调查者在高等教育期间学习过医学统计学课程,57%调查者对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基本不知,仅有27%调查者可以自主使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减少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错误,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常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指导学习,构建院内职工科研申请与论文发表管理机制,组织院内科研专家和统计专家帮助医务人员对其待发表论文进行审查,将会有助于提高某院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作者:刘涛;马金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析药剂科管理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采取取样调查法选择该市几所医院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药剂科管理前后分两组,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各选取108张。分析各医院实施药剂科学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药物金额及问题产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为4.8%优于对照组的71.23%,问题产生率11.0%低于对照组的32.00%,药物金额低于对照组,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有效的提升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可行度较高、使用性强。
作者:任国胜;白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计划在痴呆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痴呆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案护理管理计划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MMSE与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②两组患者护理后PSP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SP量表各维度评分,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③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个案护理管理计划在痴呆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
作者:朱秀梅;韩靖;王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模式实践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管理中的有效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2月―2015年4月诊治的1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含9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临床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临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施以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方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占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模式实践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管理中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满意度,从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作者:吴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生原发性痛经知识、态度现状,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2月―2016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大连某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痛经护士300例,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原发性痛经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痛经知识得分为(8.24±5.25﹚分,态度得分为(32.42±5.92﹚分。结论护士痛经知识知晓率低,但态度比较积极。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该文就如何进一步增强地市级医院眼科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眼科亚专科建设方面做了些探索。通过对亚专科进行短、中、长期的建设规划,重点突破、有序发展亚专业,建立亚专业人才梯队,整合资源建设特色专科,形成专业品牌和拳头产品;各个亚专科通过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全面提升眼科综合专业诊疗水平,以更高效、更规范的医疗技术,让更多患者获益。
作者:高丰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