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应用效果

康福云

关键词:动脉溶栓, 椎基底动脉闭塞,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NHSS评分:治疗前患者的NIHSS评分为(21.29±7.02);治疗后21 d后NIHSS评分为(13.37±5.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率: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35例(70%),未通者15例(30%)。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预后良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20033例患者宫颈癌筛查结果的分析

    目的:对宫颈癌筛查分析,分析宫颈癌认知差异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结果的影响,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于本院体检的患者20033例,按照对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差异,分为高认知组和低认知组。高认知组患者12435例,低认知组患者7598例。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宫颈疾患率、癌前病变率及宫颈癌发病率。结果2014年体检人数20033例,宫颈癌7例,CIN1期32例,C1N2期25例,C1N3期37例。C1N1、C1N2发病率,两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C1N3、宮颈癌发病率组间相比,高认知组(1.45‰,0.24‰)低于低认知组(2.50‰,0.66‰)(P<0.05)。结论宫颈癌筛查显示,本地区宫颈癌发病率约为0.40‰,较高的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能够降低C1N3及宫颈癌发病率,因此本文为临床宫颈癌防治和早期筛查提供参考。

    作者:杜密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通过对比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本院治疗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干预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和并发症概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评分低,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采取治疗时VA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和2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介入治疗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也能够减轻患者治疗疼痛、治疗后并发症产生概率,对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绪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慢性镉中毒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样改变1例报道

    镉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含镉的食物及空气对身体危害极其严重,它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长期处于含镉量较高的环境中会导致慢性镉中毒,引起肺、肾及骨骼等器官的损害。尽管动物实验证实镉是一种强有力的神经毒素[1],其对人类神经系统的损害尚不明确。我院收治一例慢性镉中毒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样改变的患者,现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董晓华;肖岚;杨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影响食品理化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食品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同时对食品安全层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人员是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在工作期间,必须对食品进行严格检验,对食品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出现差错。

    作者:郭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地尔硫卓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常规治疗上加用曲美他嗪片口服,20毫克/次,3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基础上给予地尔硫卓片口服,30毫克/次,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及∑ST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乐;孙明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颈肩痛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护理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颈肩痛程度与颈肩痛发生率。结果护理组颈肩痛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44.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颈肩痛持续时间为(21.12±4.20)h,对照组为(24.56±5.78)h,护理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使腹腔镜患者术后颈肩痛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核转录因子κB的调控机制及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硫辛酸胶囊治疗,研究组采取消麻止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浓度、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两组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 NF-κB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MNCV、SNCV分别为(52.97±5.23)m/s、(45.23±5.28)m/s与对照组(45.01±4.67)m/s、(41.89±5.22)m/s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NF-κB为(0.92±0.28)μg/L与对照组(0.77±0.31)μg/L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A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NO、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消麻止痛颗粒可下调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AR表达,提高MNCV、SNCV、NO、SO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月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疼痛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普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胆石症患者23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常规护理组100例和舒适护理组130例。观察两组胆石症患者疼痛分级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胆石症患者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χ2=31.56、18.18、7.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疼痛分级,利于患者临床治疗和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从肝脾论治功能性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生活。现将便秘从肝脾论治的理论依据及临床证治做一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洪彩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雾化疗法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雾化疗法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试验组采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雾化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筱昱;崔璐;杨霏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10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实验组由专业心理医护人员采取每周一次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护理。并记录两组实验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结果以及预期治疗完成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有48例(87.3%)患者能够完成预期治疗,对照组仅为35例(63.6%),有20例无法完成,心理干预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生活质量。

    作者:李京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治疗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在我院就诊的结肠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口服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中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经常规西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8%,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针对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护理价值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300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自2014年1月起,我院对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进行精细化护理,并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300例设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中的表现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及时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种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护患纠纷,提高满意率,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临床上可对该种护理模式进行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高优质护理。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提高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率,有效较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彦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特色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ICU压疮高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ICU压疮高危患者中医特色护理的一般资料,分析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患者仅有1例发生院内难免压疮。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作者:樊娇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安全标志在导管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安全标志在导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50例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普通导管护理,研究组中患者,采取基于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安全标志在临床中的作用。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后,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中,对其进行基于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不仅可以降低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产生概率,也可以改善临床患者疗效,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杨晓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急救护理方法,提高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和密切的临床观察。结果128例患者经治疗并观察半年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进行评价,恢复良好89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0例。结论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而观察难度大等,抢救颅脑损伤患者必须具备充分的急救知识,敏捷的思维,快速而准确的抢救技能,同时配合使用现代化设备,早期处理颅高压,适时作好术前准备,这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雷文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谈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6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临床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结果常见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所致乏力、胎盘原因、软产道裂伤、凝血障碍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结论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预防、及时发现确诊、治疗及护理措施和对产妇的宣传教育,可降低产后出血的病死率及伤残率。

    作者:孟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过康复护理,术后较术前在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方面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促进关节恢复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刘新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多种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多种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治的SLE疑似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终确诊为SLE的117例作为观察组,排除是SLE的3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欧蒙公司生产的专用试剂对患者ANA、抗Sm、AnuA、抗dsDNA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各项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计算观察组患者抗Sm、AnuA、抗dsDNA、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ANA、抗Sm、AnuA、抗dsDN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4.02%、29.06%、41.03%、43.59%,对照组分别为84.85%、12.12%、9.09%、9.09%。观察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计算发现,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特异性略低于抗Sm检测,但明显高于AnuA、抗dsDNA检测结果,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种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秋波;张晓宏;王倩;祖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