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晶
目的:分析和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153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孕产妇行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治疗;观察组孕产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行终止妊娠。将两组孕产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相比较: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更利于产妇康复,但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合分娩方式,才可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李桂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内服痛风宁饮,外敷金黄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医药(秋水仙碱和美洛昔康)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观察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67%,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服痛风宁饮,外敷金黄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曹雪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ICU压疮高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ICU压疮高危患者中医特色护理的一般资料,分析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患者仅有1例发生院内难免压疮。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作者:樊娇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门诊部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服务质量的优劣及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让门诊医护人员转变护理观念,明确护理职责,是提高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的关键。门诊医护人员应通过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无助等不良情绪,为其提供舒适的医疗服务及就医流程,这是关系门诊部建设的大事。
作者:赵英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硫辛酸胶囊治疗,研究组采取消麻止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浓度、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两组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 NF-κB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MNCV、SNCV分别为(52.97±5.23)m/s、(45.23±5.28)m/s与对照组(45.01±4.67)m/s、(41.89±5.22)m/s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NF-κB为(0.92±0.28)μg/L与对照组(0.77±0.31)μg/L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A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NO、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消麻止痛颗粒可下调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AR表达,提高MNCV、SNCV、NO、SO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月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前白蛋白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1例、胃潴留2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3例,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腹泻4例、胃潴留4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5例,共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6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DL 1级8例(28.57%)、ADL 2级12例(42.86%),对照组ADL 1级4例(14.29%)、ADL 2级7例(25.00%),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较之肠外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同时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郑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NHSS评分:治疗前患者的NIHSS评分为(21.29±7.02);治疗后21 d后NIHSS评分为(13.37±5.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率: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35例(70%),未通者15例(30%)。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预后良好。
作者:康福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科学临床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产科妊高征患者72例,将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传统护理及规范科学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转归情况、自然顺产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自然生产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对妊高征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淑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CD62p的观察研究,判定其对脑血栓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62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4、8周的血浆CD62p水平逐渐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血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使得患者脑血管内血液变成固状,血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后而形成的一类综合疾病。
作者:段慧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检索收集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资料,总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合作程度、血管因素、疾病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工具因素、护理因素、药物因素均是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影响因素。结论留置针的柔韧性较好,它可以依照血管的走形进行改变,因为可以短期的留在体内,并且在留置体内期间不会刺破血管壁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安全方便,也减轻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疼痛,为护士减少了工作量。
作者:周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在我院就诊的结肠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口服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中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经常规西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8%,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针对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治疗组两组,每组分别有4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配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6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7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高压氧配合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脑电图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曦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以“反复抽搐、意识丧失3 h”于2012年2月2日入院。入院前3h患者晨睡醒后平卧于床在与妻子聊天过程中突发头晕、继而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家属呼之不应,持续1~2 min其意识自行恢复。恢复后无头痛及肢体活动障碍,无胸痛及胸闷气短,被家人急送我院。在急诊行头CT检查途中再次持续抽搐及意识丧失,持续2 min自行好转当时伴有小便失禁。急诊以“晕厥待查”收住院治疗。入院后在进入病房上床后再次出现抽搐、意识丧失,此时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立即给予300焦耳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后患者意识恢复,此时心电监护示为窦性心律56次/分,频发室早。给利多卡因50 mg静推、200 mg静点。5 min后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室速。立即再次电复律并给25%硫酸镁静推后,于盐水中加入钾、镁静点。给急查生化指标:血常规、肾功、血糖,D-二聚体、血气分析正常。K+2.07 mmol/L,钠、氯离子正常,BNP 299 pg/mL。心电图可见:宽大畸形围绕基线扭转的QRS波群,R-R间期不匀齐,频率280次/分,Q-T间期0.45 s。考虑患者为严重低钾血症,并发致命性恶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室速,给0.6%浓度的钾水持续静脉补钾治疗。在补钾过程中患者仍反复抽搐、意识丧失共7次,心电监护均示尖端扭转室速,均给电复律治疗好转。患者床头持续抢救3 h,病情逐渐平稳,心电监护无再次室速发生,但仍有成对室早,继续0.6%浓度的钾水静脉补钾治疗,同时长嘱给氯化钾20 mL日3次口服,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无室早。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高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时长期口服非洛地平5 mg/d,吲达帕胺2.55 mg/d,血压控制不佳,夜尿增多,有周期性乏力症状。其右眼视网膜静脉血栓及出血病史1个月,因碘皮试过敏,未行造影检查,口服复方血栓通治疗。无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无吸烟饮酒史。查体:血压145/102 mm Hg,神志清晰,双肺未及干湿啰音,心率55~6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该患者3d共持续静脉补钾8.5 g,口服补钾7 d共42 g。患者补钾治疗第2天复查钾离子2.66 mmol/L,第3天复查3.22 mmol/L,第5天复查3.45 mmol/L,第7天恢复正常3.77 mmol/L,第9天4.27 mmol/L。复查心电图:Q-T间期0.46 s。心脏彩超:双房增大,LA40 mm,RA 45 mm×55 mm。患者无再次抽搐及意识丧失情况发生,住院治疗9 d出院。患者中年男性,平时食欲正常,近期无腹泻,呕吐。住院期间给大量补钾治疗,血钾仍偏低,恢复较慢,考虑该患不是单纯应用利尿性降压药物而导致单纯药物性低钾,可能存在其他继发因素,给肾上腺CT检查:左侧肾上腺内皮增粗约1.3 cm,密度均匀,右肾上腺未见异常改变。结合患者有高血压及低钾血症,影像学CT左侧肾上腺增粗,考虑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性大。因我院条件有限,转该患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完善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血、尿醛固酮、24 h尿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后追踪该患者于上级医院行肾上腺CT检查:左侧肾上腺饱满,左侧肾上腺结合部低密度小结节影,大小约6.1 mm×5.7 mm,为左侧肾上腺微腺瘤或增生可能;右侧肾上腺外侧肢可见一大小约11.3 mm×12.3 mm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强化,为右侧肾上腺小腺瘤。静脉盐负荷试验:(盐水前平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AI)0.02 ng/(mL?h),肾素血管紧张素(AII)20.01 ng/mL,醛固酮251.61 pg/mL。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AI)0.02 ng/(mL?h),肾素血管紧张素(AII)21.74 ng/mL,醛固酮(ALD)9 pg/mL,盐水后:肾素血管紧张素(AI)0.02 ng/(mL?h),肾素血管紧张素(AII)25.24 ng/mL,醛固酮130.92 pg/mL;ARR=1431.5, ARR=450盐水抑制率47.1%。综合盐水试验及肾上腺CT结果考虑患者原发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明确,治疗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因该患为双侧肾上腺腺瘤暂不选择手术,对不能手术的患者目前治疗注意补钾,监测,加强随访。该患给予螺内酯20 mg日3次口服治疗。门诊随诊至今患者病情稳定,无低钾血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无再次住院治疗。
作者: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宫颈癌筛查分析,分析宫颈癌认知差异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结果的影响,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于本院体检的患者20033例,按照对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差异,分为高认知组和低认知组。高认知组患者12435例,低认知组患者7598例。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宫颈疾患率、癌前病变率及宫颈癌发病率。结果2014年体检人数20033例,宫颈癌7例,CIN1期32例,C1N2期25例,C1N3期37例。C1N1、C1N2发病率,两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C1N3、宮颈癌发病率组间相比,高认知组(1.45‰,0.24‰)低于低认知组(2.50‰,0.66‰)(P<0.05)。结论宫颈癌筛查显示,本地区宫颈癌发病率约为0.40‰,较高的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能够降低C1N3及宫颈癌发病率,因此本文为临床宫颈癌防治和早期筛查提供参考。
作者:杜密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改善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肺部感染患者,运用随机取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0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75%(38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5%(339/40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控制感染,以利于呼吸功能的改善。
作者:马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内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6个月~6岁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静脉麻醉后利多卡因6 mg/kg,罗哌卡因2 mg/kg,容量0.75 mL/kg行骶管阻滞:A组局麻药中不加其他药,B组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μg/kg。采用FLACC疼痛评分表进行评分,记录镇痛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2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6 mg/kg,罗哌卡因2 mg/kg,容量0.75 mL/kg行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义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高优质护理。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提高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率,有效较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彦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的影响,因此了解社区护理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由笔者所在社区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资料,从档案中抽取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病的态度以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知识知晓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对疾病态度均有一定改善,同时以观察组患者的态度转变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60%(42/70),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95.71%(67/7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给予社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加强对高血压病的重视,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稳定血压,提高整体疗效。
作者:朱娜;米学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加强优质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肺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在两组患者均为同一临床治疗组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医疗满意率高。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时加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措施治疗的护理。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颈椎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中医治疗护理后,观察组36例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5);对照组26例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1.3%(61/75)。结论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治疗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颈椎情况,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纪萌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