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措施治疗的护理分析

纪萌健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治疗,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措施治疗的护理。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颈椎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中医治疗护理后,观察组36例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5);对照组26例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1.3%(61/75)。结论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治疗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颈椎情况,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核转录因子κB的调控机制及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硫辛酸胶囊治疗,研究组采取消麻止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浓度、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两组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 NF-κB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MNCV、SNCV分别为(52.97±5.23)m/s、(45.23±5.28)m/s与对照组(45.01±4.67)m/s、(41.89±5.22)m/s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NF-κB为(0.92±0.28)μg/L与对照组(0.77±0.31)μg/L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A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NO、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消麻止痛颗粒可下调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AR表达,提高MNCV、SNCV、NO、SO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月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乡镇卫生院处方调配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乡镇卫生院处方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处方书写和用药合理性,通过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进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周健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目的:分析和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153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孕产妇行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治疗;观察组孕产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行终止妊娠。将两组孕产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相比较: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更利于产妇康复,但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合分娩方式,才可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李桂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现状分析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护理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总结其静脉留置针治疗注意事项、并发症诱发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其自身临床特征,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需注意护理防护,加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能有效的减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反复因穿刺带来的疼痛等伤害,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朱凡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10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实验组由专业心理医护人员采取每周一次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护理。并记录两组实验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结果以及预期治疗完成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有48例(87.3%)患者能够完成预期治疗,对照组仅为35例(63.6%),有20例无法完成,心理干预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生活质量。

    作者:李京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肺性脑病患者精神出现异常症状的关联性评价

    目的:对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症状进行关联性评价。方法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1例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症状后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经过关联性评价,排除自身疾病的影响,基本确定为患者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导致的精神症状。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

    作者:周海燕;于玲;魏显苹;侯继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通过对比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本院治疗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干预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和并发症概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评分低,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采取治疗时VA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和2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介入治疗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也能够减轻患者治疗疼痛、治疗后并发症产生概率,对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绪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颈肩痛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护理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颈肩痛程度与颈肩痛发生率。结果护理组颈肩痛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44.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颈肩痛持续时间为(21.12±4.20)h,对照组为(24.56±5.78)h,护理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使腹腔镜患者术后颈肩痛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院西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意义探究

    目的:探究医院西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意义。方法通过在医院西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帮助患者更好的就医和取药,进一步加强药物的审核和医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患者合理使用药物。结果患者在候药、取药的时间平均不会超过10 min,处方差错的发生率仅为0.01%,药品发放复核率为100%,患者的满意度>96%,未出现过医疗事故。结论医院西药房开展药学服务规范合理,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树立并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在提高药房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张君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射流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变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大呼气峰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均大于本组治疗前大呼气峰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肺功能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目的: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检索收集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资料,总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合作程度、血管因素、疾病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工具因素、护理因素、药物因素均是静脉留置针留置相关影响因素。结论留置针的柔韧性较好,它可以依照血管的走形进行改变,因为可以短期的留在体内,并且在留置体内期间不会刺破血管壁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安全方便,也减轻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疼痛,为护士减少了工作量。

    作者:周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谈医院导诊护士的职责及素质要求

    门诊部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服务质量的优劣及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让门诊医护人员转变护理观念,明确护理职责,是提高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的关键。门诊医护人员应通过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无助等不良情绪,为其提供舒适的医疗服务及就医流程,这是关系门诊部建设的大事。

    作者:赵英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治疗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在我院就诊的结肠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口服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中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经常规西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8%,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针对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风险意识常在,护理质量亟待提高

    目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方法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健全护理风险的监控系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及护士素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优质服务到位,提高患者满意度;持续的质量改进、良好的团队协助及有效的沟通交流。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事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医学护理服务和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血脂检验在临床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清晨血液进行血脂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和血脂异常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6.7%,对照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血脂检验,检测结果科学、客观,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价值高。

    作者:高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NHSS评分:治疗前患者的NIHSS评分为(21.29±7.02);治疗后21 d后NIHSS评分为(13.37±5.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率: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35例(70%),未通者15例(30%)。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预后良好。

    作者:康福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肠内营养治疗在神经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前白蛋白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1例、胃潴留2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3例,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腹泻4例、胃潴留4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5例,共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6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DL 1级8例(28.57%)、ADL 2级12例(42.86%),对照组ADL 1级4例(14.29%)、ADL 2级7例(25.00%),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较之肠外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同时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郑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慢性镉中毒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样改变1例报道

    镉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含镉的食物及空气对身体危害极其严重,它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长期处于含镉量较高的环境中会导致慢性镉中毒,引起肺、肾及骨骼等器官的损害。尽管动物实验证实镉是一种强有力的神经毒素[1],其对人类神经系统的损害尚不明确。我院收治一例慢性镉中毒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样改变的患者,现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董晓华;肖岚;杨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影响食品理化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食品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同时对食品安全层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人员是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在工作期间,必须对食品进行严格检验,对食品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出现差错。

    作者:郭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的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

    目的:分析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关改善方案,旨在提升医院西药房处方调剂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门诊西药房发生的60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方调剂问题发生原因,确立改善措施。结果本组研究中60例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中,药物用法用量问题15例(25.0%),药物品种数量问题17例(28.3%),同一药物规格分辨问题19例(31.7%),药物禁忌问题9例(15.0%);60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与药物同品种不同规格、药品名称类似、包装类似、药品摆放出错、处方书写非规范、配伍禁忌出错及用法交代不清晰等因素相关,其中配伍禁忌出错(21.7%)、药品摆放出错(20.0%)、药品名称类似(18.3%)是造成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门诊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主要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药物禁忌差错、摆放差错、处方差错等,为改善门诊西药房服务质量,必须提高门诊西药房医师的责任心,构建发药复核制度,并作好药品的摆放与管理工作,强化医院信息化管理,并贯彻品管圈管理制度。

    作者:陈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