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燕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ICU压疮高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ICU压疮高危患者中医特色护理的一般资料,分析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患者仅有1例发生院内难免压疮。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作者:樊娇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NHSS评分:治疗前患者的NIHSS评分为(21.29±7.02);治疗后21 d后NIHSS评分为(13.37±5.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率: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35例(70%),未通者15例(30%)。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预后良好。
作者:康福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加速外科护理的方法对于外大部切除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需要使用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为50例。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加速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护理完成后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效果,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需要使用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加速外科护理的方法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临床对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大出血应用改良B-Lynch缝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予改良B-Lynch缝扎术,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的81.63%,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4.08%少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大出血应用改良B-Lynch缝扎术的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止血迅速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孙云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宫颈癌筛查分析,分析宫颈癌认知差异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结果的影响,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于本院体检的患者20033例,按照对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差异,分为高认知组和低认知组。高认知组患者12435例,低认知组患者7598例。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宫颈疾患率、癌前病变率及宫颈癌发病率。结果2014年体检人数20033例,宫颈癌7例,CIN1期32例,C1N2期25例,C1N3期37例。C1N1、C1N2发病率,两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C1N3、宮颈癌发病率组间相比,高认知组(1.45‰,0.24‰)低于低认知组(2.50‰,0.66‰)(P<0.05)。结论宫颈癌筛查显示,本地区宫颈癌发病率约为0.40‰,较高的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能够降低C1N3及宫颈癌发病率,因此本文为临床宫颈癌防治和早期筛查提供参考。
作者:杜密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前白蛋白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1例、胃潴留2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3例,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腹泻4例、胃潴留4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5例,共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6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DL 1级8例(28.57%)、ADL 2级12例(42.86%),对照组ADL 1级4例(14.29%)、ADL 2级7例(25.00%),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较之肠外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同时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郑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生活。现将便秘从肝脾论治的理论依据及临床证治做一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洪彩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的影响,因此了解社区护理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由笔者所在社区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资料,从档案中抽取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病的态度以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知识知晓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对疾病态度均有一定改善,同时以观察组患者的态度转变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60%(42/70),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95.71%(67/7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给予社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加强对高血压病的重视,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稳定血压,提高整体疗效。
作者:朱娜;米学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2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16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14%,而对应的试验组患者则为96.55%,相比之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另外,从试验组食滞胃脘证治愈率与其他各症相比来看,显然其食滞胃脘证治愈率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张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丹参针剂应用于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患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共80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丹参针剂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21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2.5%;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2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6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0%。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丹参针剂注射液应用于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建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加强优质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肺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在两组患者均为同一临床治疗组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医疗满意率高。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时加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治疗组)23例和观察组(术后常规治疗加痰热清注射液组)2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7 d的炎性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相关血清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3 d及7 d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炎性指标表达情况,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炎性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作者:谢方伟;王国勇;邹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治疗组两组,每组分别有4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配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6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7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高压氧配合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脑电图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曦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在我院就诊的结肠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口服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中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经常规西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8%,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针对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安全标志在导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50例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普通导管护理,研究组中患者,采取基于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安全标志在临床中的作用。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后,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中,对其进行基于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不仅可以降低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产生概率,也可以改善临床患者疗效,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杨晓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加强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脑卒中疾病时加强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头位难产的产妇100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产妇采用胎头吸引术的处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徒手转胎位的处理方式,总结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的成功率由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产妇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徒手转胎位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方式,对缩短产程和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血脂检验在临床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清晨血液进行血脂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和血脂异常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6.7%,对照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血脂检验,检测结果科学、客观,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价值高。
作者:高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措施治疗的护理。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颈椎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中医治疗护理后,观察组36例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5);对照组26例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1.3%(61/75)。结论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治疗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颈椎情况,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纪萌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颈肩痛发病因素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护理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颈肩痛程度与颈肩痛发生率。结果护理组颈肩痛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44.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颈肩痛持续时间为(21.12±4.20)h,对照组为(24.56±5.78)h,护理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使腹腔镜患者术后颈肩痛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