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优质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陈维燕

关键词:优质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加强优质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肺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在两组患者均为同一临床治疗组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医疗满意率高。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时加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头位难产的产妇100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产妇采用胎头吸引术的处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徒手转胎位的处理方式,总结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的成功率由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产妇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徒手转胎位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方式,对缩短产程和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小儿骶管内复合右美托嘧定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内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6个月~6岁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静脉麻醉后利多卡因6 mg/kg,罗哌卡因2 mg/kg,容量0.75 mL/kg行骶管阻滞:A组局麻药中不加其他药,B组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μg/kg。采用FLACC疼痛评分表进行评分,记录镇痛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2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6 mg/kg,罗哌卡因2 mg/kg,容量0.75 mL/kg行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义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射流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变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大呼气峰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均大于本组治疗前大呼气峰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肺功能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现状分析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护理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总结其静脉留置针治疗注意事项、并发症诱发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其自身临床特征,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需注意护理防护,加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能有效的减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反复因穿刺带来的疼痛等伤害,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朱凡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影响食品理化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食品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同时对食品安全层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人员是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在工作期间,必须对食品进行严格检验,对食品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出现差错。

    作者:郭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核转录因子κB的调控机制及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硫辛酸胶囊治疗,研究组采取消麻止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浓度、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两组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 NF-κB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MNCV、SNCV分别为(52.97±5.23)m/s、(45.23±5.28)m/s与对照组(45.01±4.67)m/s、(41.89±5.22)m/s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NF-κB为(0.92±0.28)μg/L与对照组(0.77±0.31)μg/L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A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NO、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消麻止痛颗粒可下调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AR表达,提高MNCV、SNCV、NO、SO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月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析72例妊高征产妇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科学临床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产科妊高征患者72例,将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传统护理及规范科学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转归情况、自然顺产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自然生产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对妊高征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淑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血脂检验在临床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清晨血液进行血脂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和血脂异常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6.7%,对照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血脂检验,检测结果科学、客观,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价值高。

    作者:高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PPH联合肛门松解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PPH联合肛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R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的直肠前突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PPH联合肛门松解术,对照组采用经阴道修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28~45 min,平均35 min,对照组45~65 min,平均55 min,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6~11 d,平均8.3 d,对照组10~17 d,平均13.7 d,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痊愈26例(81.3%),显效3例(9.4%),有效2例(6.3%),无效1例(3.1%),总有效率96.9%;对照组痊愈19例(59.4%),显效3例(9.4%),有效3例(9.4%),无效7例(21.9%),总有效率78.1%,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PH联合肛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

    作者:黄续;马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不同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抽签随机法将我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0例,分别采取钻孔引流及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远期ADL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率为2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病死率40.0%及并发症发生率48.0%显著低于对照组62.0%、70.0%(P<0.05);两组随访ADL评分比较,观察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患者分别占26.7%、23.3%、36.7%、10.0%、10.0%与对照组26.3%、26.3%、31.6%、10.5%、1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及骨瓣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而颅骨钻孔因致死率低、并发症少、康复能力好等优势,可作为耐受度较低患者的优选手术方案。

    作者:杨荣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NHSS评分:治疗前患者的NIHSS评分为(21.29±7.02);治疗后21 d后NIHSS评分为(13.37±5.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率: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35例(70%),未通者15例(30%)。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预后良好。

    作者:康福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地尔硫卓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常规治疗上加用曲美他嗪片口服,20毫克/次,3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基础上给予地尔硫卓片口服,30毫克/次,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及∑ST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乐;孙明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口服避孕药与天然孕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应用避孕药与孕激素联合对患有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孕激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避孕药与孕激素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子宫出血停止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避孕药与孕激素联合对患有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殷慧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提高微生物检验精度的相关措施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提升微生物检验精度的相关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检验科检验的600例微生物检验结果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精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造成目前临床检验过程中微生物检验精度受到影响的因素包括检验之前的因素影响、检验之后的卫生因素影响、微生物检验之后的影响因素等。结论微生物检验精度将会对患者病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活动产生直接影响,要想不断提升微生物检验精度,可以从检验质量的控制和改进两个层面入手,从而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在当今医疗卫生单位中发挥出更加显著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闫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安全标志在导管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安全标志在导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50例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普通导管护理,研究组中患者,采取基于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安全标志在临床中的作用。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后,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中,对其进行基于安全标志的导管护理,不仅可以降低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产生概率,也可以改善临床患者疗效,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杨晓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肺性脑病患者精神出现异常症状的关联性评价

    目的:对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症状进行关联性评价。方法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1例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症状后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经过关联性评价,排除自身疾病的影响,基本确定为患者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导致的精神症状。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

    作者:周海燕;于玲;魏显苹;侯继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反复恶性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以“反复抽搐、意识丧失3 h”于2012年2月2日入院。入院前3h患者晨睡醒后平卧于床在与妻子聊天过程中突发头晕、继而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家属呼之不应,持续1~2 min其意识自行恢复。恢复后无头痛及肢体活动障碍,无胸痛及胸闷气短,被家人急送我院。在急诊行头CT检查途中再次持续抽搐及意识丧失,持续2 min自行好转当时伴有小便失禁。急诊以“晕厥待查”收住院治疗。入院后在进入病房上床后再次出现抽搐、意识丧失,此时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立即给予300焦耳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后患者意识恢复,此时心电监护示为窦性心律56次/分,频发室早。给利多卡因50 mg静推、200 mg静点。5 min后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室速。立即再次电复律并给25%硫酸镁静推后,于盐水中加入钾、镁静点。给急查生化指标:血常规、肾功、血糖,D-二聚体、血气分析正常。K+2.07 mmol/L,钠、氯离子正常,BNP 299 pg/mL。心电图可见:宽大畸形围绕基线扭转的QRS波群,R-R间期不匀齐,频率280次/分,Q-T间期0.45 s。考虑患者为严重低钾血症,并发致命性恶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室速,给0.6%浓度的钾水持续静脉补钾治疗。在补钾过程中患者仍反复抽搐、意识丧失共7次,心电监护均示尖端扭转室速,均给电复律治疗好转。患者床头持续抢救3 h,病情逐渐平稳,心电监护无再次室速发生,但仍有成对室早,继续0.6%浓度的钾水静脉补钾治疗,同时长嘱给氯化钾20 mL日3次口服,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无室早。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高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时长期口服非洛地平5 mg/d,吲达帕胺2.55 mg/d,血压控制不佳,夜尿增多,有周期性乏力症状。其右眼视网膜静脉血栓及出血病史1个月,因碘皮试过敏,未行造影检查,口服复方血栓通治疗。无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无吸烟饮酒史。查体:血压145/102 mm Hg,神志清晰,双肺未及干湿啰音,心率55~6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该患者3d共持续静脉补钾8.5 g,口服补钾7 d共42 g。患者补钾治疗第2天复查钾离子2.66 mmol/L,第3天复查3.22 mmol/L,第5天复查3.45 mmol/L,第7天恢复正常3.77 mmol/L,第9天4.27 mmol/L。复查心电图:Q-T间期0.46 s。心脏彩超:双房增大,LA40 mm,RA 45 mm×55 mm。患者无再次抽搐及意识丧失情况发生,住院治疗9 d出院。患者中年男性,平时食欲正常,近期无腹泻,呕吐。住院期间给大量补钾治疗,血钾仍偏低,恢复较慢,考虑该患不是单纯应用利尿性降压药物而导致单纯药物性低钾,可能存在其他继发因素,给肾上腺CT检查:左侧肾上腺内皮增粗约1.3 cm,密度均匀,右肾上腺未见异常改变。结合患者有高血压及低钾血症,影像学CT左侧肾上腺增粗,考虑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性大。因我院条件有限,转该患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完善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血、尿醛固酮、24 h尿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后追踪该患者于上级医院行肾上腺CT检查:左侧肾上腺饱满,左侧肾上腺结合部低密度小结节影,大小约6.1 mm×5.7 mm,为左侧肾上腺微腺瘤或增生可能;右侧肾上腺外侧肢可见一大小约11.3 mm×12.3 mm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强化,为右侧肾上腺小腺瘤。静脉盐负荷试验:(盐水前平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AI)0.02 ng/(mL?h),肾素血管紧张素(AII)20.01 ng/mL,醛固酮251.61 pg/mL。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AI)0.02 ng/(mL?h),肾素血管紧张素(AII)21.74 ng/mL,醛固酮(ALD)9 pg/mL,盐水后:肾素血管紧张素(AI)0.02 ng/(mL?h),肾素血管紧张素(AII)25.24 ng/mL,醛固酮130.92 pg/mL;ARR=1431.5, ARR=450盐水抑制率47.1%。综合盐水试验及肾上腺CT结果考虑患者原发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明确,治疗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因该患为双侧肾上腺腺瘤暂不选择手术,对不能手术的患者目前治疗注意补钾,监测,加强随访。该患给予螺内酯20 mg日3次口服治疗。门诊随诊至今患者病情稳定,无低钾血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无再次住院治疗。

    作者: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7 d后,两组间SAS评分差异显著(P<0.01),护理7 d后观察组SCI-90评分显著降低,并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显著减少。

    作者:袁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改善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肺部感染患者,运用随机取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0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75%(38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5%(339/40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控制感染,以利于呼吸功能的改善。

    作者:马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指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及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治疗组)23例和观察组(术后常规治疗加痰热清注射液组)2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7 d的炎性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相关血清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3 d及7 d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炎性指标表达情况,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炎性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作者:谢方伟;王国勇;邹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