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武豪;郭文涛;冯龙;娄卫华
目的: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患者镇痛治疗不同时间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Cs)中NLRP3炎性体[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ase-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该炎性体在AG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法检测10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C)和100例AGA患者(观察组,T)治疗前(D0)及应用药物治疗后第3天(D3)、第7天(D7)、第14(D14)天NLRP3炎性体mRNA表达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组内不同时间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一般生理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IBM 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GA镇痛治疗不同时间观察组内比较,D0与D3相比,NLRP3 mRNA、ASC mRNA及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与D7、D14相比,NLRP3 mRNA及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S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3与D7、D14相比,NLRP3 mRNA及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S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7与D14相比,NLR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炎性体在AGA患者镇痛治疗过程中表达水平异常,提示它们在AGA发病中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在炎症机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丁焕发;王尚云;徐晓辰;刘淑娟;兰立强;韦涌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对老年性TIA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作者:苏成林;张中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剂量瑞太(咪达唑仑)(2 mL/10 mg H10980026宜昌人福药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腹部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以0.05、0.10、0.15 mg/kg注射咪达唑仑治疗。对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后进行腹部手术患者的镇静、遗忘及不良反应等临床疗效进行记录观察。结果记录结果分析显示A组患者镇静效果不全率高;C组镇静过度率高;遗忘率统计结果显示A组患者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患者间遗忘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不良反应率统计结果显示,C组患者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结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部手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为0.10 mg/kg时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完全遗忘率较高。
作者:汪兆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右下腹痛20 d,加重伴发热5 d”于2013年10月10日收入院。患者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胀痛,5 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发热,体温高39℃,行腹部CT(图1):大网膜成饼状,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腹腔内多发种植转移灶,查体:腹部膨隆,下腹部可见多发皮疹。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可触及直径15 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不可推动。CA125494.9 U/mL,于2013年10月15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图2):肿瘤呈多结节灶状生长遍布大网膜;结节直径0.3~17 cm,总体积24 cm×19 cm×9 cm,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alretinin(++),vimentin(+),AE1/AE3(灶状+),EMA (灶状+),desmin(-),NSE(-),WT1(-),CK5/6(-),CD99(-),myoD1(-),Ki67(25%+)。术后病理送医科院肿瘤医院会诊病理诊断:(大网膜)小细胞性恶性肿瘤,主要呈巢片状分布,部分似有上皮样分化,考虑为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分子病理检测结果:EWSR1(22q12)染色体易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 d排气,7 d进流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化疗:2013年11月7日、2013年11月28日、2013年12月20日、2014年1月13日予以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方案化疗,复查发现肿瘤进展,予以紫杉醇300 mg D1+VP16250 mg D1-D5+恩度15 mg D1-D14+希罗达2000 mg BID D1-D14方案化疗1个周期,化疗后复查腹部B超腹水较前增多,2014年2月26日予以顺铂60 mg D1+恩度30 mg D3+5-FU 2000 mg D3腹腔灌注化疗,每7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后因化学性腹膜炎经肿瘤医院专科会诊后改为伊立替康320 mg D1+希罗达1500 mg BID D1-D10+替莫唑胺300 mg D1-D14+恩度15 mg D1-D14+沙利度胺200 mg D1-D14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后于医科院肿瘤医院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口服CM082药物4个周期,因肿瘤进展,于2015年2月死亡。总生存期16个月。
作者:张乐;刘凯东;白月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本文简单介绍了分级诊疗模式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在分级诊疗模式的指导下,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基层医疗服务改革措施),旨在为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作者:郭蓉;张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保妇康栓联合西药是否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共72例,收治年限均在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之间,将7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通过抽号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其中一组慢性宫颈炎患者通过西药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慢性宫颈炎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设定为联合组。结果联合组中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5%(27/36),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具有更高的疗效总有效率,还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熊向前;朱宝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鼻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高血压病出鼻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包括心理护理、体位安置、急救措施、局部止血处理、血压观测、饮食护理等一系列急救护理,观察护理后的实际效果。结果48例患者均经6~16 d的住院后健康出院。随访半年,仅有3例再次复发,其复发率为6.2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鼻出血患者实施恰当的急救护理,能有效的促进其康复,并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复发率。
作者:杨志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研究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2例,通过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资料的回顾总结,讨论佳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在32例患者中,1例患儿手术过程中死亡,1例患儿手术后肺部感染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剩下的30例患者都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并且痊愈出院,痊愈率为94%。结论手术治疗婴幼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手术时机的把握、体外循环的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都对手术的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中采用的手术方法治愈率较高,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匡明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优于切除术治疗,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长荣;王丽波;白树华;王正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系统治疗和护理,3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5例。随访1年,1例因心肾功能衰竭而放弃治疗,4例肺结核复发。结论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根据两种病症采取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凡香;张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的必要性,其次提出精神科病房的常见安全隐患,并给予有效处理措施,并根据自己的护理经验对常见护理措施与完善展开论述。
作者:陈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并探究相应的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子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的非脱垂子宫患者80例,将其中50例子宫孕≤12周且无显著粘连的患者分为甲组,将30例子宫孕13~16周的患者分为乙组。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手术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对手术适应证阴式子宫切除术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的合理掌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跃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疾病的诊断中使用痰涂片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对我院的痰标本进行随机选取,将其中700份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涂片检查以及培养,将合格痰标本筛选出来,鉴定潜在病原菌的情况。结果在700份标本中,有309份合格,经过培养其中有177份呈现为阳性,而391份不合格标本中则有22份呈现为阳性,差异经对比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另外236份合格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一致。结论要进行痰培养必须要保证标本的合格,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涂片与培养的符合率,而对痰标本进行筛选的主要方法为痰涂片,所以使用痰涂片能够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的情况而使疾病诊断准确率降低。
作者:吴春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的安全因素与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到骨科、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室、妇产科等科室的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100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5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经专业培训应用干预护理措施,为护理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当行为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护理人员在患者围手术期的不安全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宁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甲肥大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甲肥大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鼻甲外移术,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0%,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32.5%,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甲肥大患者通过鼻中隔矫正与鼻甲外移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保证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提升治疗满意率。
作者:张正军;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以来,产妇病死率明显下降。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产妇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产后出血病死率较高,与医师在抢救时,不能快速正确判断产后出血原因、估计出血量、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密切相关,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予以早期诊断与处理。
作者:余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84例肝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84例肝癌患者中79例均转好出院,有效率为94.05%。结论由于肝癌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大多数肝癌患者会产生悲观、怀疑、恐惧的心理,甚至有的患者会有轻生的念头,严重的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有助于减轻患者压力,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使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利于患者配合医师治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霞;高健;左淑波;张丽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平均住院时间为(10.03±1.64)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平均住院时间为(20.34±3.66)d,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加快其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瑜;于志迪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生命体征改善时间也明显较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沈亚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针对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分析两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