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赵晓红

关键词:化学药物制剂, 处方工艺, 管理
摘要: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特殊性,而对其管理是保证其特点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通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解,并且发现其中存在处方工艺缺乏详细备案数据、忽略成本等问题,并结合当前的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对药物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应用效果初探

    目的:探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辖区内的200例患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常驻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观察两组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为(143±17)mmHg,舒张压为(83±20)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58±20)mmHg,舒张压为(100±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养护工作中效果显著。

    作者:王一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提出预防和避免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相比较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否急诊、胆囊是否破裂、手术时间是否超过90 min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时机、胆囊是否破裂、手术时间有密切关系,治疗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在手术过程中规范操作动作,将切口感染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何华;党胜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管理

    要做好骨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管理。术前评估、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为术前护理管理的主要措施,饮食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功能锻炼和药物预防为术后护理管理的主要措施,要通过合理饮食、保护血管、术前预防性护理、术后机械性预防性护理和肺栓塞的预防性护理以及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溶栓护理做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临床护理,避免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会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作者:冯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风险评估量表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量表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精神科住院患者246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风险评估量表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不良事件倾向掌握程度、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65%明显低于对照组74.80%(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量表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情况,增强意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玉青;翟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药学干预前后该院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在药学持续干预前后的应用情况。分析药学干预前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药学干预前Ⅰ类切口病例2012年1月—12月与药学持续干预一年后2014年1月—12月病例,结果药学干预后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降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明显减少。结论持续的药学干预对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显著。

    作者:孟菲;姚会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行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模式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分数为(93.52±1.58)分,较对照组的(86.33±2.05)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凌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实施临床护士营养认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营养认知调查表对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1名内分泌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内分泌科护士营养认知总分为(172.03±16.34)分,认知水平较低;本科、工作时间≥21年的临床护士营养知识得分较高(P<0.05);本科、职称为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营养态度得分较高(P<0.05);工作时间≥21年的临床护士营养行为较好(P<0.05)。结论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的营养认知较差,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营养认知水平。

    作者:林逸焓;徐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中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中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到该院神经内科进行实习的护士100名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名,分别给予常规性带教方法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带教方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和考核,对两组护士的表现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带教方法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P<0.05)。研究组在理论知识、沟通技巧、技术操作方面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神经内科护士采用优质护理的带教方法,带教效果明显,患者对其满意度高,值得推行运用。

    作者:周丽娜;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神经内科病房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救治的120例神经内科病房入住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入住该院神经内科病房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之前该院均实施常规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入住之后该院开始在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提升风险管理机制等多项措施。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0.08%)低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密密;杜志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中的结果应用分析。方法分别采用IIFA和胶乳法检测5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抗核抗体(ANA)。结果 IIFA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76%,胶乳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IFA法检测AN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胶乳法,提高了临床的阳性检出率。 IIFA法用于ANA的筛查,阳性标本在进行滴度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刘清银;涂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漯河市农村卫生室基本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漯河市农村卫生室基本情况,包括服务人群数和硬件设施。方法漯河市三县区152家农村卫生室,设计调查表格,通过全面走访调查,汇总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果。结果每个卫生室常规服务人群总体平均1375.7人,公共卫生重点服务人群每个卫生室总体平均354.48人;尿常规分析仪、B超机,所调查152家卫生室全部不具备。血常规阴阳赵镇4台、保和乡6台,占比6.58%。X光机保和乡1台,占比0.66%。心电图机阴阳赵2台、保和乡4台,占比3.95%;业务用房平均面积103.9 m2,均六室分设,并具备相关设施。结论各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均超60 m2且六室分设,设施也全部达到要求标准;各卫生室平均服务人群数较少;各卫生室常规检验设备极度匮乏。

    作者:杨建国;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探讨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急诊治疗中发生的21例医疗纠纷事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的防范经验与措施。结果11200例中有21例为医疗纠纷,占0.019%,其中有9例为儿科,占0.008%,9例为内科,占0.008%,3例为其他科室,占0.003%;重大医疗事故为4次。其中,4例死亡、1例伤残、3例具有医疗损害责任、其余13例不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结论通过对医疗法规的强化认知、对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与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防范医疗纠纷事件。

    作者:张文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科情景教学与模拟人技能培训在儿科见习课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儿科情景教学与模拟人技能培训在儿科见习课中的应用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来学习儿科见习课的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儿科情景教学与模拟人技能培训。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运用情景教学与模拟人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晓蒙;朝鲁门其其格;李琳琳;苏秦;庄蒙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误吸标准预防用于老年住院患者摄食管理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在老年住院患者摄食管理中采取误吸标准预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摄食管理,观察组采取误吸标准预防措施进行摄食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食物残留阳性率为2.86%,对照组为22.86%;观察组没有误吸患者,对照组误吸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误吸标准预防用于老年住院患者摄食管理中能够提高对患者误吸防控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卫生材料收支简析暨加强管控措施探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5〕8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降低“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和“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比重”的管控措施,该文通过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卫生材料收支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关键控制点,从提高卫生材料管理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医用材料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采购价格管理控制、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卫生材料收费管理、不可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支出定额管理、可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使用管理,卫生材料收支相关指标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卫生材料收支管理、控制卫生材料成本的建议,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实务操作参考。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为了能够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人员均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试验组同时给予精细化管理,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取得一定管理质量,但以试验组更具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有助于增加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明细,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泰州市海陵区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建设及管理措施

    该文从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的布局设置、监督内容、监督方法、报告方式、工作优势、存在问题等方面作研究和探讨。阐述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的建立的优势,明显拓宽了卫生监督覆盖面,主动、及时掌握了基层非法行医线索和现状;同时密切联系群众,在强化舆论监督、共同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应从充实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完善奖惩等方面入手,更好的建设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充分发挥主动监督、社会监督作用。

    作者:莫微;凌云;赵艳;陈裕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治未病在脑梗死防治健康宣教中的运用

    脑梗死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致残率较高,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病情缓解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常常遗留下较多的并发症。预防和控制相关高危因素,将有效地防止脑梗死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即使病发,也有可能大限度地减轻病情。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中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的研究,总结规律,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对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脑梗死防治关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居道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加强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工作的思考

    在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工作中,要正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把握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空前、人民群众期望越来越高、餐饮安全保障任重道远的机遇,不断增强安全发展、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和依法严管的意识,积极落实监管责任,建立监管制度,开展专项检查,搞好活动保障,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各项工作。

    作者:高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探索

    社区基地教学是培养“3+2”助理全科医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实践阶段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一对一”全程带教,从全科接诊能力、实践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带教作用,有助于学员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学员社区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助理全科医师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并具备了独立承担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马静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