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赵晓红

关键词:化学药物制剂, 处方工艺, 管理
摘要: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特殊性,而对其管理是保证其特点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通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解,并且发现其中存在处方工艺缺乏详细备案数据、忽略成本等问题,并结合当前的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对药物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特殊性,而对其管理是保证其特点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通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解,并且发现其中存在处方工艺缺乏详细备案数据、忽略成本等问题,并结合当前的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对药物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泰州市海陵区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建设及管理措施

    该文从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的布局设置、监督内容、监督方法、报告方式、工作优势、存在问题等方面作研究和探讨。阐述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的建立的优势,明显拓宽了卫生监督覆盖面,主动、及时掌握了基层非法行医线索和现状;同时密切联系群众,在强化舆论监督、共同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应从充实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完善奖惩等方面入手,更好的建设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充分发挥主动监督、社会监督作用。

    作者:莫微;凌云;赵艳;陈裕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士分层管理在中西医结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中西医结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该院中西医结合科室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职的护理人员12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62名(护士分层管理)和对照组62名(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被表扬次数和投诉率。结果干预组:被表扬次数38次(61.3%),投诉0次,投诉率为0%;对照组:被表扬次数为6次(9.7%),投诉次数9次,投诉率为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98±6.8)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83±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3,P<0.05);干预组总满意度61(98.4%),对照组总满意度47(7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可有效提高中西医结合科管理效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患者满意度,所以护士分层管理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医学管理政策。

    作者:孙丽;孙宝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疗技术对学科建设的影响及其启示--以腔镜技术为例

    医疗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催化剂,对学科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太过依赖一项新技术会阻碍学科的发展。该文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腔镜技术的实践为依据,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分析腔镜技术对学科的促进作用,同时总结了腔镜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阐明医院在开展一项新技术过程中带来的启示,以期为医院开展新技术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马福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院移动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作为信息领域一项新生事物,微信因操作的便捷性、消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内容推送的丰富性,是当下男女老幼主要交流工具之一。该文以移动医疗服务基础功能为需求背景,设计并实现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医院概况介绍、医疗信息查询、移动预约挂号等功能,为移动医疗服务系统提供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

    作者:叶晓景;陈文迪;应旭峰;黄智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黄疸新生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4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5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方法随机,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黄疸护理,针对观察组患儿家属加强健康教育的实施。观察两组黄疸新生儿黄疸持续、消退的时间以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黄疸新生儿的黄疸持续和消退时间(4.21±0.87)d、(7.28±2.07)d,均要较对照组患儿更短(P<0.05);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得分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促使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促使黄疸新生儿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王春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治未病在脑梗死防治健康宣教中的运用

    脑梗死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致残率较高,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病情缓解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常常遗留下较多的并发症。预防和控制相关高危因素,将有效地防止脑梗死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即使病发,也有可能大限度地减轻病情。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中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的研究,总结规律,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对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脑梗死防治关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居道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卫生材料收支简析暨加强管控措施探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5〕8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降低“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和“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比重”的管控措施,该文通过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卫生材料收支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关键控制点,从提高卫生材料管理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医用材料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采购价格管理控制、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卫生材料收费管理、不可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支出定额管理、可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使用管理,卫生材料收支相关指标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卫生材料收支管理、控制卫生材料成本的建议,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实务操作参考。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刍议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院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需求。医院图书馆只有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该文主要从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个性化服务模式、提高医院图书馆员素质三个方面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中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中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到该院神经内科进行实习的护士100名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名,分别给予常规性带教方法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带教方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和考核,对两组护士的表现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带教方法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P<0.05)。研究组在理论知识、沟通技巧、技术操作方面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神经内科护士采用优质护理的带教方法,带教效果明显,患者对其满意度高,值得推行运用。

    作者:周丽娜;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应用效果初探

    目的:探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辖区内的200例患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常驻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观察两组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为(143±17)mmHg,舒张压为(83±20)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58±20)mmHg,舒张压为(100±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养护工作中效果显著。

    作者:王一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行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模式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分数为(93.52±1.58)分,较对照组的(86.33±2.05)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凌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彭春梅;林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临床中治疗慢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式是血液透析疗法,其主要是将炎性介质、细胞因子清除,以改善免疫性、排异性,及时终止炎症级联反应,纠正微循环,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然而,在透析过程中,受到护理人员及医院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该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张桂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五官科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运用品管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分析导致呼吸道阻塞因素主要有4个原因:(1)痰痂、血痂形成;(2)呼吸道黏膜脱落、出血;(3)气管切开套管脱出或旋转;(4)套管气囊滑脱。确定4个真因:(1)湿化不足、排痰力度不够、炎症感染重等,会使痰痂形成。患者气管切开24 h后,会出现局部渗血;(2)坏死黏膜脱落后将阻塞呼吸道,诱发支气管痉挛;(3)气管切开套管移位,吸痰管吸痰困难;(4)套管留置时间较长,气囊破裂堵塞套管形成呼吸道阻塞。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掌握正确的湿化气道和吸痰方法;呼吸道灌洗;固定好气管套管;加强气囊管理。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该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降低至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

    作者:蒋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析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急症剖宫产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患者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综合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7.56%,与对照组的85.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诊剖宫产患者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春梅;彭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电子病历网络化初探

    随着电子病历的逐渐普及,电子病历网络化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它有着病历清楚、病历唯一、信息完整、方便管理、查询便捷等诸多优点。就目前国内的软硬件设施来看,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该文就此进行分析。

    作者:金燕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强化护生素质教育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强化护生素质教育在防范护理纠纷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临床实习护生的45例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临床实习护生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增强护生素质教育,对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护生的患者满意度和综合考核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生的护理投诉以及护理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防范护理纠纷当中采取强化护生素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护理进展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MDR PU)在压疮发生中占相当比重,其不仅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疾病的转归,甚至引起纠纷。为了提高对其了解及重视程度,该文综述了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分类、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期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借鉴。

    作者:朱美玉;李苗苗;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神经内科病房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救治的120例神经内科病房入住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入住该院神经内科病房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之前该院均实施常规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入住之后该院开始在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提升风险管理机制等多项措施。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0.08%)低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密密;杜志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