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蒋萍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患者, 安全管理,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比较χ2=3.8650(P=0.0493),患者投诉比较χ2=4.4443(P=0.0350),护理满意度比较χ2=4.9375(P=0.0263),护理态度评分比较t=19.5459(P=0.0000),书写规范评分比较t=14.3094(P=0.0000),操作规范评分比较t=10.7004(P=0.0000),沟通情况评分评分比较t=17.1550(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避免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经直肠超声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应用经直肠超声造影技术观察直肠间质瘤,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超声特征及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直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直肠彩超观察直肠间质瘤病变,再以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技术对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直肠间质瘤的造影灌注特征。结果本组9例直肠间质瘤,其中低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中度危险程度间质瘤1例,高度危险程度间质瘤5例。直肠间质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直肠肌层内向腔内或腔外突起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块,较大肿瘤内部回声多杂乱不均,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及散在钙化灶,边界较清晰,肿块不直接沿肠道壁浸润蔓延,以外生性膨胀性生长为主,邻近肠壁无明显增厚征象,均未探及肠周淋巴结转移。超声造影表现为快速显著增强,对于较大肿瘤,病灶呈不均匀增强,病灶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增强。结论经直肠彩超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直肠间质瘤的形态范围及微血管灌注情况,对于直肠间质瘤术前明确诊断及病变侵犯肠壁层次分析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福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DNA结合抑制因子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是Id转录因子的成员之一,Id4基因的表达受多种调控元件的调控,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Id4蛋白在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及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作者:胡婉丽;赵嫄;张连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对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两组完成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胃出血率。结果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并且氯吡格雷组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延长(P<0.05),且氯吡格雷组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组的胃黏膜出血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7.5%(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可用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科学治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呢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诊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脱机成功率、7 d生存率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费用为35239.26元、住院时间为15.45 d、脱机成功率为91.18%、7 d生存率为97.06%、PaO2和PaCO2等血氧指标恢复正常,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成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中抽取48例,根据实验用药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28例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治疗,乙组20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分析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女性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陈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肠外营养液集中配置的流程管理

    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由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要素、制剂混合配制而成,经静脉途径供应给患者治疗的一种全合一溶液[1]。

    作者:吴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胎盘科学管理的探讨

    胎盘不同于一般的医疗废物,由于大众的“药用”观念,非常容易造成流失,污染环境,甚至回流市场造成社会公害。近几年因管理不当引发传播疾病及归属权的纠纷日益增加。医院重视胎盘等产房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胎盘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确保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杨芳;刘军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机制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机制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儿童患者5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实验组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对4个月和8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4个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8个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改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治疗有效率更高。

    作者:刘菲;张连生;李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及时就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1周内确诊,对照组在1~2周内确诊,对症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P、PaO2、PaCO2、P(A-a)O2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可确保良好的近期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杰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化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54例子宫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化疗的护理体会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54例子宫癌伴2型糖尿病住院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4例子宫癌伴2型糖尿病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预防低血糖护理干预、预防感染护理干预和饮食指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化疗和护理干预,病情均得到好转治疗。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紧张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治疗好转率为96.30%,患者满意度为96.3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好转率77.78%,患者满意度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癌伴2型糖尿病住院化疗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好转缓解子宫癌伴2型糖尿病住院化疗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疗效,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糖血脂及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分析

    目的:探讨血糖(glucose,GLU)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普查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和HCY水平。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HCY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HCY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疾病诊断和预测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居民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食源性疾病是经常发生的,成为社区居民常见的问题,其危害与预防被居民所忽视。在社区卫生预防工作中,应当提高居民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能力。

    作者:赵桂华;孙春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药品管理规范化,药师服务人性化”的研究

    由于病区的药品种类繁多,且性质各异,为提高药剂科的服务质量,应加强病区的药品管理,建立“药品管理规范化,药师服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确保药品安全以及用药安全。

    作者:杨桂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托品两种不同给药法在360例有机磷中毒急救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给药法应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期间门诊收入的3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持续推注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间断推注法。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的一般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心率、精神状况、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给药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推进阿托品化,可有效避免患者阿托品中毒,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肖同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80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进入ICU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升了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患者的护理管理。

    作者:曾雨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作用,改善准备生育的夫妇自我保健状况。方法对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夫妇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通过设立宣传专栏,发放健康保健知识手册,设置专机电话咨询及健康教育讲课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准备生育的夫妇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孕前健康检查、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等方面对优孕与优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结论运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孕前人群进行干预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实现优生优育,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显著地改善育龄夫妇的生活质量,提高对孕前保健的认知度,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吴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例文化因素致月经期保健知识缺乏的应对措施

    农村妇女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健康观念淡漠,不良行为普遍,使得多数女性缺乏经期卫生与健康常识,因此对农村妇女传递有关心理、经期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使其获得更多卫生知识,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娜;王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4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2例,围手术期给予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患者仅采用外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引流管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减少。

    作者:顾群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例新生儿光疗箱内发热原因的调查分析

    目的:鉴别医院感染暴发趋势,以及早发现暴发流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新生儿室2例光疗箱内发热原因调查。结果排除感染同源性。结论排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迹象。

    作者:韦小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对肿块边界、内部回声和肿块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68例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24例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95.8%;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且包膜不完整,内有钙化,良性肿瘤多数形态规则且内部回声均匀。良性病变者0级、Ⅰ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病变者,Ⅱ级及Ⅲ级比例显著低于恶性病变者。结论高频彩超可对乳腺肿块形态、内部血流状况加以明确,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在微小肿块诊断上有一定局限性,需与穿刺病理检查相结合展开诊断。

    作者:潘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