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梁杰霞

关键词:急性肺血栓栓塞, 治疗效果, 近期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及时就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1周内确诊,对照组在1~2周内确诊,对症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P、PaO2、PaCO2、P(A-a)O2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可确保良好的近期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进一步满足全球卫生服务体系的需求,提出卫生服务要朝着社区化的方向发展,预防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1]。科学、完善地发展好预防保健工作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健全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减少发病率,提高卫生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途径[2]。然而我国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工作重心放在基本医疗上,而忽视预防保健工作。通过对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了解,我市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有待增强。

    作者:张晓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辅助生殖助孕技术中严禁代孕的护理配合

    代孕技术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衍生技术。代孕技术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技术。但随着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些人利用生殖中心管理上的漏洞,进行违法代孕。怎样做好护理管理工作,严格把关,杜绝非法代孕,摆在我们面前尤为重要。我中心自2003年首批通过卫生部的验收以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的规定,不断规范管理流程。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抵制代孕,更有效地保护下一代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

    作者:王蔓;李鑫;徐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科学治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呢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诊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脱机成功率、7 d生存率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费用为35239.26元、住院时间为15.45 d、脱机成功率为91.18%、7 d生存率为97.06%、PaO2和PaCO2等血氧指标恢复正常,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成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科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压力及应对对策

    目的:分析产科工作面临的压力与对策,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名产科医护人员工作资料,对其临床工作情况实施回访调查,统计产科医护人员对临床工作的汇报情况。与每一位医护人员展开沟通交流,记录其对产科工作压力的具体感受,分析临床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减轻产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有效方式。结果20名产科医护人员普遍反映工作中存在不同的压力,部分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若不及时调节医护人员工作班制将影响到医疗质量水平。经过1个月的工作调节,20名医护人员均反映工作压力得到减轻,工作调节前后调查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产科医护人员临床工作压力大,需及时采取调节措施。

    作者:施立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Ⅲ、Ⅳ期痔病患者纳入TST治疗组100例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和术后效果。结果 TST组术后第12小时、24小时、初次排便的疼痛感比PPH组减轻;TST组术后1个月排便失禁程度较PPH组减少;两组术后1个月排便梗阻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TST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和排便失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术方法。

    作者:麦显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内服结合中药敷贴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的疗效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结合中药敷贴对乳腺增生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法,给予对照组(n=55)患者采用中医药周期疗法,实验组(n=55)患者中医药周期疗法同对照组,同时外用中药散结膏;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8%(45/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2/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按照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疼痛具有肯定的疗效,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贴则能明显提高疗效,本疗法为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的有效措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鑫;慕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于北五味子藤茎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利用

    目的:探讨分析北五味子藤茎生药学研究与开发利用。方法借助薄层色谱、显微镜对北五味子藤茎的药材性状、横切面特征、粉末特征、理化性质进行鉴定、观察。结果北五味子藤茎的药材性状、横切面、粉末、理化性质均具有专属性特征。结论得到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五味子藤茎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4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2例,围手术期给予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患者仅采用外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引流管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减少。

    作者:顾群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的疾病,其主要的标志特征是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一般到医院先保守治疗,如无效才手术治疗。据统计,有10%~20%的患者终要进行手术治疗[1]。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经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现笔者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大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的研究近况

    静脉输液为重要的给药途径,也是护士基本护理操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工作中护士更注重穿刺时的一针见血,对拔针时产生的组织损伤以及主观感受没有得到重视。本文就静脉输液后的拔针方法、按压方法、按压面积、按压时间以及按压力量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探讨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为药物因素、季节变化、不良生活方式、心理精神因素等。结论根据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小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作用,改善准备生育的夫妇自我保健状况。方法对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夫妇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通过设立宣传专栏,发放健康保健知识手册,设置专机电话咨询及健康教育讲课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准备生育的夫妇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孕前健康检查、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等方面对优孕与优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结论运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孕前人群进行干预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实现优生优育,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显著地改善育龄夫妇的生活质量,提高对孕前保健的认知度,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吴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123例静脉治疗患者,分析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管理各指标评分情况,并选取62例发生护理缺陷患者,分析其护理缺陷原因。结果62例护理缺陷中主要为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输液时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拔针与更换输液(38.7%)、患者任意调整滴速,导致液体按照相同速度输注(35.5%);护理管理前后患者护理治疗评分存在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可以提高静脉治疗中护士工作水平及护理质量,确保输液治疗安全性。

    作者:孙红梅;黄宇华;刘素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及心理干预方法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可发生情绪障碍,其中以抑郁障碍常见,尤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而抑郁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障碍及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阮宁;李文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80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进入ICU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升了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患者的护理管理。

    作者:曾雨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药参附黄蒲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药参附黄蒲汤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策略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技术作为一种重新定向T淋巴细胞到靶抗原的一种新兴免疫治疗策略,已经从涉及基因工程多个领域的复杂技术转变成为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一种新型免疫治疗策略。CAR技术具有使得T细胞突破了HLA-1类分子的限制,增加了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和靶点范围,同时增加了过继输注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回顾CAR技术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获得的改善CAR技术的策略。

    作者:赵嫄;胡婉丽;张连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免疫三氧治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的效果评价及护理

    目的:探讨免疫三氧治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的效果评价及护理。方法将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免疫三氧治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对照组只采用FOLF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对照组。结论免疫三氧治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有效帮助患者顺利接受漫长的化疗过程。

    作者:张素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霉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研究阿霉素对于乳腺癌干细胞的病理药理的作用,从而来研究乳腺癌细胞系MCF-7干细胞通过使用了药物阿霉素在其体外所产生的变化,来选择乳腺癌干细胞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研究比较更加行之有效的药物。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器,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剥离乳腺癌干细胞CD24(-/low)、CD44(+)、ESA(+)。在浓度不同的阿霉素培养液中放置乳腺癌干细胞与没有进行分拣的细胞,测得阿霉素对不同干细胞的抑制生长生,进行细胞凋亡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分析。结果 MTT表明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耐药性。药物阿霉素呈浓度依赖型抑制了乳腺癌未分类细胞及干细胞:未分类细胞IC50为5.5μmol/L;而分选出的干细胞IC50为29.1μmol/L(P<0.001)。乳腺癌干细胞在使用药物阿霉素可加速病变的恢复,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其效果愈加明显。研究中还发现,乳腺癌干细胞在阿霉素的作用下可减少其形成和扩散。结论乳腺癌干细胞在使用了药物阿霉素成瘤性有所降低,对于其克隆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其变化呈时间依赖型与浓度依赖型。

    作者:于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肠外营养液集中配置的流程管理

    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由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要素、制剂混合配制而成,经静脉途径供应给患者治疗的一种全合一溶液[1]。

    作者:吴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