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霞
目的:通过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科学治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呢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诊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脱机成功率、7 d生存率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费用为35239.26元、住院时间为15.45 d、脱机成功率为91.18%、7 d生存率为97.06%、PaO2和PaCO2等血氧指标恢复正常,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成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技术作为一种重新定向T淋巴细胞到靶抗原的一种新兴免疫治疗策略,已经从涉及基因工程多个领域的复杂技术转变成为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一种新型免疫治疗策略。CAR技术具有使得T细胞突破了HLA-1类分子的限制,增加了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和靶点范围,同时增加了过继输注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回顾CAR技术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获得的改善CAR技术的策略。
作者:赵嫄;胡婉丽;张连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0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10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经过一次手术后治愈96例,经过二次手术后治愈4例,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100例患者均治愈,且与治疗前对照,治疗后患者在0.5、1.0、2.0、4.0 kHz时的纯音听阈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治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提高患者的听力。
作者:金叶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结合中药敷贴对乳腺增生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法,给予对照组(n=55)患者采用中医药周期疗法,实验组(n=55)患者中医药周期疗法同对照组,同时外用中药散结膏;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8%(45/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2/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按照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疼痛具有肯定的疗效,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贴则能明显提高疗效,本疗法为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的有效措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鑫;慕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糖(glucose,GLU)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普查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和HCY水平。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HCY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HCY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疾病诊断和预测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永久性房颤36例、阵发性房颤27例、正常对照组27例。对3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永久性房颤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相较,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其C反应蛋白上升非常明显,这表明在高血压心房颤动中,炎症状态起到了心房颤动得以维持的作用。
作者:杜淑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药参附黄蒲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药参附黄蒲汤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比较χ2=3.8650(P=0.0493),患者投诉比较χ2=4.4443(P=0.0350),护理满意度比较χ2=4.9375(P=0.0263),护理态度评分比较t=19.5459(P=0.0000),书写规范评分比较t=14.3094(P=0.0000),操作规范评分比较t=10.7004(P=0.0000),沟通情况评分评分比较t=17.1550(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避免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蒋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农村妇女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健康观念淡漠,不良行为普遍,使得多数女性缺乏经期卫生与健康常识,因此对农村妇女传递有关心理、经期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使其获得更多卫生知识,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娜;王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行AIL细胞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AIL细胞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式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在躯体症状、活动能力、精神改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症状、活动能力、精神改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缓解AIL细胞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存在的躯体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作者:王君艳;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80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进入ICU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升了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患者的护理管理。
作者:曾雨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简称,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其目的是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
作者:周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眼科护理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特性的工作,在护理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给眼科护理带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对策,从而降低眼科护理的风险。本文将分析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希望得到的结论有助于降低眼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胜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由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要素、制剂混合配制而成,经静脉途径供应给患者治疗的一种全合一溶液[1]。
作者:吴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食源性疾病是经常发生的,成为社区居民常见的问题,其危害与预防被居民所忽视。在社区卫生预防工作中,应当提高居民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能力。
作者:赵桂华;孙春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老年性脑梗死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期间门诊收入的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护理服务后,研究组满意度高达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8%,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患关系更融洽,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程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的体会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每组各16例患者,一般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理干预。结果综合干预组护理组治疗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治疗后有效率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护理效果,可以有效果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60个月,平均(18.5±2.6)个月。术后融合率100%。术前JOA评分(11.25±2.34),随访时(24.75±3.25),改善率优25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7%。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融合率高,疗效确切。
作者:许春雷;岳云亮;赵孟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为药物因素、季节变化、不良生活方式、心理精神因素等。结论根据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小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学在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并发心力衰竭中的实际临床应用。方法总结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时间段在本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总共98例患者,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2例,循证护理方法),统计方法比较护理结果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死亡4例(7.7%),好转48例,对照组:死亡8例(17.4%),好转38例。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护理效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的针对性对护理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对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有显著成效。
作者:胡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