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外伤患者的急诊期处置

慕继霞

关键词:喉外伤, 急诊救治
摘要:目的:探讨喉外伤紧急情况下处理方式的优劣,以及一些必要的急诊手段,手术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加喉外伤救治的成功率。为其他医疗工作者提供该类患者救治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8例患者的详细资料以及救治手段方法,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8例喉外伤患者中未发现死亡病例。其中有18例开放性喉外伤中有6例因手术需要部分切开行气管,开放性喉外伤患者中有12例的行气管被全部切开。18例此类手术患者中16例患者半个月后即可拔管,切康复情况良好;1例手术后有后遗症声嘶,1例手术后有后遗症喉狭窄,此属于喉外伤闭合类型。该患者手术后继续接受治疗,再次手术在喉管内插入“T”型管进行喉管扩张,随访1年证明该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在紧急救治开放性喉外伤时,应尽大努力保护患者生命,在手术过程中应从始至终保证患者呼吸顺畅,防止患者休克现象的发生,应尽量保证患者在手术后声带喉功能恢复正常以及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物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足底静脉泵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管术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晚期早产母源性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发生的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970例晚期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早期早产(207例)和全部足月产(11985例)产妇为对照,比较分析晚期早产的母源性影响因素。结果年龄<20岁、外来流动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双胎妊娠、无定期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与晚期早产和早期早产均有关(P<0.01);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与晚期早产有关(P<0.05、0.01);妊娠合并贫血与早期早产有关(P<0.01)。结论除早产共有的影响因素外,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是晚期早产独有的母源性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预防晚期早产的发生。

    作者:柳锡永;刘小媚;金志彪;徐兰飞;吴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两种降糖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差异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为口服降糖药物患者,研究组为通过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积极地配合治疗,其血糖均控制在良好范围,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的效果要高于实验组。结论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均有显著效果,但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要高于单纯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且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要高于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作者:陈华平;郭丽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1991年美国头颈外科基金学院颈部淋巴结分组方法及2002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Ⅶ区法对颈部可疑淋巴结进行分区,回顾性分析274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为82.8%,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93.4%。超声诊断颈部Ⅱ、Ⅲ、Ⅳ、Ⅴ、Ⅵ区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2.5%、98.3%;41.2%、96.4%;53.1%、95.1%;50.0%、97.2%和34.1%、89.7%。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术前进行超声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分区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陶玲玲;唐蕾;徐文颖;陈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讨其临床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静脉输液小儿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沟通。通过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计量结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氩氦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氩氦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65例EGFR野生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放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经皮氩氦刀局部治疗,观察其近期及远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65例患者经过全身及局部联合治疗后,近期有效率达到了43.08%,疾病控制率(DCR)为89.23%,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经处理后都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治疗后中位PFS为6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结论对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经皮氩氦刀局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承志;秦茵茵;陈愉;谢晓鸿;谢展鸿;张洁霞;欧阳铭;李时悦;陈荣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我科开展无创通气9个月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等指标变化。结果 BiPAP呼吸机治疗后17例(94.4%)患者2~4 h、24 h、72 h及通气结束后较治疗前pH、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5.6%)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3 h及6 h复查血气分析,PaO2升高, SaO2升高,PaCO2升高,病情加重,气管插管,转为有创呼吸机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杜秀玲;张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对86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可能引起空气栓塞、血气胸、误入动脉、导管栓塞等并发症并发症。与其他路径经上腔静脉的穿刺置管术相比,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周秀梅;王丹丹;王锐;邹业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温度对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度对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用3次进样峰面积的RSD值作为衡量依据。结果阿司匹林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解成游离水杨酸的速度加快。结论游离水杨酸在20℃以下测定,更稳定。

    作者:马俊奇;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铁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总结血清铁蛋白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查体者100例为对照,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评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应用方差分析比较血清铁蛋白在四组中的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365.44±15.2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8.64,P<0.05);重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453.68±21.4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4.78,P<0.05);中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289.21±19.3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1.98,P<0.05);轻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170.53±13.86)n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1.74, P>0.05)。以Gensini评分为应变量,以血清铁蛋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回归系数=0.166,标准误=0.077,标准化系数=0.182,t=2.166,P=0.032)。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高,血清铁蛋白的含量随之增高,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姜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245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1245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肛肠疾病的病理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245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报告记录,按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种进行分类归总,分析各年龄段及性别和病种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检出16种相关肛肠疾病病理病种,各病种和性别及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对常见肛肠疾病的病理情况分析能指导临床了解此疾病的病理、病谱及病情的转归且通过病理结果合理地给与治疗。

    作者:何敬;周铁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对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腰椎结核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及总分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焦虑自评量表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腰椎结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焦虑情绪,强化生活质量,促使其早日康复。

    作者:孔令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与静脉泵术后效果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总结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外镇痛泵与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2011年至2012年共计1000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资料,分A、B两组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有效观察、评估、分析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静脉镇痛泵与硬膜外镇痛泵术后均能达到镇痛效果,比较硬膜外泵容易脱落,而静脉镇痛泵不易脱落,相对静脉镇痛泵更优于临床,但静脉镇痛泵用药较贵,相对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疼痛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因此,不断完善术后镇痛的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预防疼痛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消除或减轻疼痛非常重要。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静脉镇痛泵与硬膜外镇痛泵相比,静脉镇痛泵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彩红;李华;王军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特殊肠内营养治疗Ⅲ期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压疮又称褥疮,是发生于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Ⅲ期以上的压疮临床治疗难度大。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创面的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再生及创面愈合[1]。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应用NPWT及特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方法治疗40例Ⅲ期压疮患者,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喜艳;朱彬;张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喉外伤患者的急诊期处置

    目的:探讨喉外伤紧急情况下处理方式的优劣,以及一些必要的急诊手段,手术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加喉外伤救治的成功率。为其他医疗工作者提供该类患者救治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8例患者的详细资料以及救治手段方法,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8例喉外伤患者中未发现死亡病例。其中有18例开放性喉外伤中有6例因手术需要部分切开行气管,开放性喉外伤患者中有12例的行气管被全部切开。18例此类手术患者中16例患者半个月后即可拔管,切康复情况良好;1例手术后有后遗症声嘶,1例手术后有后遗症喉狭窄,此属于喉外伤闭合类型。该患者手术后继续接受治疗,再次手术在喉管内插入“T”型管进行喉管扩张,随访1年证明该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在紧急救治开放性喉外伤时,应尽大努力保护患者生命,在手术过程中应从始至终保证患者呼吸顺畅,防止患者休克现象的发生,应尽量保证患者在手术后声带喉功能恢复正常以及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慕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肠溶片致1例患者自发性膝关节出血的研究

    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老药,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十分广泛。它作为血小板抑制剂,通过对环加氧酶(COX)的非选择性抑制作用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较好抗凝作用,长期小剂量服用ASA已普遍使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出血、头痛、眩晕、耳鸣或过敏反应,但未见有关节腔出血的相关报道。现将阿司匹林引起自发性膝关节出血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郭琦;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微出血神经影像学诊断及评估标准的研究进展

    为了明确脑微出血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对临床诊治的帮助,本文通过对脑微出血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临床影像学对脑微出血的诊断要点,及其对脑微出血诊断和治疗的帮助,继而总结不同表现所提出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对此种症状不典型的疾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林平;高峰;臧福才;唐伟;王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80例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口腔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中,59例麻醉效果达到Ⅰ级,16例达到Ⅱ级,麻醉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结论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为患者提供全程专业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麻醉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吴美珍;彭国光;谭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56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的资料,给予本组患者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一致:胃溃疡11例,占19.64%,十二指肠溃疡45例,占80.36%。有47(83.92%)例出现龛影,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胃液增多、龛影部压痛、形态改变、黏膜纠集等。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准确,同时其操作简单,不给患者造成伤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慧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黄芪精口服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精口服液与卡托普利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予卡托普利口服,观察级30例在卡托普利基础上每日给予黄芪精口服液20 mL口服。结果观察给对照组织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汇率(UAER)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精口服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作者:姚军;刘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