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臣
目的:观察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40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患眼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后继续药物治疗。结果28例28眼1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6例6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继续用药10 d~2个月角膜溃疡治愈;4例4眼1次手术,1周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经2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2例2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治疗过程中角膜溃疡穿孔,眼内容物脱出,而行眼内容物剜出术。40例40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总治愈38例38眼,治愈率95%。结论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可以尽可能挽救眼球,保留残存视力,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作者:冯英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针对信息化系统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经过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用于药品库房、门急诊药房、住院药房等管理功能做分析,显示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使得药剂使用的管理可以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作者:李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控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及明确职责,控制药品品种、明确目标责任,充分发挥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医德规范教育,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强监管,加强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处罚制度的落实。结果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处罚,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得到提高。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度,有效落实制度,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将得到提高。
作者:唐贤;陈大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例受试者,其中乳腺癌患者114例,乳腺良性病变者86例,采用TAM试剂盒测定血清TAM含量,分析检测血清TAM对乳腺癌的诊治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血清TAM测定值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化疗等治疗后,自手术日算起6个月随访,TAM测定值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乳腺癌的TAM含量及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TAM含量与乳腺癌的分期有关,Ⅲ期高,原位癌低。结论测定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分期,但对乳腺癌的早期随访无明显意义。
作者:周树伟;苏蓓蓓;周勇;冯跃庆;齐攀;徐升;王云翔;郭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45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CVA患者冬春发病率77.8%(35/45)显著高于夏秋发病率22.2%(10/45),以家族或个人过敏史者居多,一般无肺部阳性体征,全部表现为咳嗽,干咳者居多,夜间、晨起或运动后加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部X线正常者29例(64.4%),以双肺纹理紊乱和增粗为主;治疗有效率为95.6%(43/45)。结论 CVA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无其他特异表现,抗哮喘治疗可有效控制。
作者:叶彩霞;肖芳芳;肖月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烧伤的护理研究,总结对烧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烧伤护理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护理,观察这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66例烧伤患者中,65例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植皮。治愈率达98.5%。平均住院时间为(17±5.4)d。1例患者因大面积烧伤转院治疗后好转。结论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等护理不仅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诊疗的效果,还能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缩短住院的时间。
作者:史桂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肝癌MRI平扫、LAVA多期增强及DWI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3例(38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MRI扫描资料,观察病灶显示效果。结果23例小肝癌患者中,共有38个病灶。平扫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35个,等信号3个;T1WI呈均匀低信号20个,不均匀低信号5个,高信号10个,等信号3个。DWI高信号36个,2个病灶显示不清。LAVA增强扫描,病灶呈速升速降29个;缓升速降5个;持续强化3个;无强化1个。延期见包膜强化18个。结论 MRI平扫、LAVA增强扫描和DWI成像的结合,绝大多数小肝癌都能明确诊断。
作者:任永梅;安永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在常规护理下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患者42例,在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的指导护理措施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比较围手术期护理产生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医师满意率以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中,可以让手术效果更加显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手术的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现实价值。
作者:康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接受慢性宫颈炎的微波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但对康复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疗效、复发率、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康复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满意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慢性宫颈炎进行治疗后的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治疗后的综合护理对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有重要作用,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复发及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组和常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肾炎、持续性皮炎、严重腹痛等方面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是在消化道出血,关节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儿肾炎分析类型和预后比较也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初期有持续性皮疹症状,然后会有关节痛、腹痛现象出现,而且很有可能转化为慢性过敏性紫癜。在治疗时,建议进行肾活检、腹腔镜检查,以便确认病变部位的严重等级,进而指导治疗。
作者:吴焕婷;林秀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以药物经济学为视角分析如何合理控制民营医院药品费用。方法运用战略规划分析方法(SWOT)就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果控制民营医院药品费用内部环境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和外部环境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寻找可行性和执行策略。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控制民营医院药品费用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卓然;徐国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金伟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金氏脉学”理论创始人,本研究总结了金伟教授在辨治肝癌中的临床经验。
作者:赵飞;金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患者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出现不适行为,如肢体无意识乱动,挣扎,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躁动不安虽然是短暂的,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术后出现许多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的成败,危及患者生命。了解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对我们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原因和相关的护理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肖巧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所开出的中药饮片处方2000张,列出其中使用频率高的十味中药,将药物用量与《中国药典》标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超量严重的药物。同时,对其他的不规范性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2000张处方中,使用频率高的十味中药分别是甘草(1421张,占71.1%)、黄芩(1133张,占56.7%)、茯苓(983张,占49.2%)、党参(758张,占37.9%)、麦冬(661张,占33.1)、当归(637张,占31.9%)、柴胡(588张,占29.4%)、川芎(525张,占26.3%)、陈皮(477张,占23.9)、菊花(368张,占18.4%)。超量比较严重的前五味中药分别是黄芩、柴胡、当归、陈皮、麦冬,其平均用量与《中国药典》标准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的处方不规范性问题还包括服用方法不完整、修改处方不签字、脚注不明、剂量表述不规范、配伍禁忌等。结论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临床需重视该问题,进一步改善用药合理性和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
作者:努力曼伊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儿童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主要高发人群,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成长发育,为此需明确了解儿童CAP主要病原体及诊断方法,以利于临床治疗。为此本文将对儿童CAP的病原学、临床特征、诊断措施、临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作者:钟琼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及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优质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为44例,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及糖尿病足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6.8%,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经积极护理干预及治疗后病症均消失,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尤其是并发症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经积极治疗及干预能够促进糖尿病足预后的改善。
作者:裴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双入路微创治疗方案在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双入路微创治疗方案,通过内侧切开复位经皮钢板、外侧经皮LISS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6例患者术后浅表皮肤出现感染,应用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同时切口愈合。40例患者随访半年骨折均愈合。膝关节HSS评分:优26例,良6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0.00%。术后未出现骨不连、钢板松动、肺栓塞、深部感染等严重性并发症。2例外侧皮肤坏死患者给予局部皮瓣转移治疗后治愈。1例内侧螺钉退出患者在骨折愈合之后6个月二次手术将内固定物取出。结论双入路微创治疗方案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固定稳定、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伟;石艳丽;许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然后通过小切口插入锁定钢板,既达到复位固定的目的,又减少对周围软组织及骨折块血运的破坏,为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结果所有骨折在术后8周左右,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无固定失败。随访期无肱骨头坏死病例,4例偶有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结论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强调微创技术,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运,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使患侧肩关节功能得到了大的恢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陆永刚;唐广应;任一;苏军;陈其宽;曹杨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临床护理方式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感受和体会。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骨折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骨折的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时,行胫腓骨骨折的针对性护理,与一般护理相比,术后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展;李妙玉;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的200例患者,在各自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所有患者均密切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情况。结果200例患者第2、10和、18周有效例数分别为21、31和39例,有效率分别为42%、62%和78%。第10和18周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第2周的,并且第18周心力衰竭合并心室心率失常和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有效率分别为56.00%、78.00%,低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发生低血压以及头晕、嗜睡等精神症状等较轻的不良反应,共16例,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卡维地洛在治疗各类型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包括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单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合并心室心率失常和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等,但治疗需较长时间,需要配合随访、复查。
作者:李明臣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