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然;徐国成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78例进行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床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感染与否进行分组,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提示,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mm与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另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提示,继发性肿瘤、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是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继发性肿瘤、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等是结直肠癌手术后出现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何圣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药学心理学治疗的患者100例,记录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数据,并与患者进行药学心理学治疗前的数据比较,对药学心理学在医学保健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在运用药学心理学治疗后,患者的心情得到了一定的舒缓,疗效明显,其中治愈55例,好转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5%。结论将药学心理学应用于医学保健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为我国医疗机构的治疗用药提供指导,使医疗保健的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谭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总结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高风险人群微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84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抽血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取尿化验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检查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整理统计数据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与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8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52例,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132例,其中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841±1.187)%,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642±0.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52例,其中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642±1.298)%,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537±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关,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概率越高,控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金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我科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80例患者中,治疗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40例,显效9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组疗效明显尤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与美托洛尔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并能缓解心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瑛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重点探究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并为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情况下的CTV外放PTV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凭据。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16例癌病患者,其中宫颈癌85例,子宫内膜癌9例,直肠癌22例;女患者101例,男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行俯卧位盆腔三维适形放疗。结果116例患者中出现摆位误差27次,人与人、次与次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摆位误差大为正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65 cm,摆位误差≥1 cm出现6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22.22%,其中3次误差≥2 cm;侧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64 cm,稍小于正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摆位误差≥1 cm出现8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29.63%;侧位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45,摆位误差≥1 cm出现10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37.34%;正位左右移动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36,摆位误差≥1 cm出现3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11.11%;总之,基于三维适形放疗盆腔肿瘤,摆位误差小为左右方向,居中为前后方向,大为头脚方向。结论基于三维适形放疗盆腔肿瘤,摆位误差小为左右方向,居中为前后方向,大为头脚方向;在CTV外放PTV使,均需要对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头脚进行考虑。
作者:戴忠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利用双生子人群探讨中国汉族人口ROP(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遗传度。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科就诊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00 g并存活至矫正胎龄为40周后的汉族双胞胎早产儿321对为研究对象。根据卵型不同分为同卵双胎(monozygotic twins,MZ)组123对和异卵双生子(dizygotic twins,DZ)组198对。记录所有对象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是否合并ROP、肺透明膜病(RDS)、ROP、窒息、贫血、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在纠正胎龄32周或生后4~6周时,由眼科医师用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软件包和Mx双生子统计软件包,对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国汉族人口中,ROP的遗传度为68.43%。结论中国汉族人口中,遗传是ROP的主要发病因素。
作者:刘培辉;林冰纯;唐松;连朝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所开出的中药饮片处方2000张,列出其中使用频率高的十味中药,将药物用量与《中国药典》标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超量严重的药物。同时,对其他的不规范性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2000张处方中,使用频率高的十味中药分别是甘草(1421张,占71.1%)、黄芩(1133张,占56.7%)、茯苓(983张,占49.2%)、党参(758张,占37.9%)、麦冬(661张,占33.1)、当归(637张,占31.9%)、柴胡(588张,占29.4%)、川芎(525张,占26.3%)、陈皮(477张,占23.9)、菊花(368张,占18.4%)。超量比较严重的前五味中药分别是黄芩、柴胡、当归、陈皮、麦冬,其平均用量与《中国药典》标准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的处方不规范性问题还包括服用方法不完整、修改处方不签字、脚注不明、剂量表述不规范、配伍禁忌等。结论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临床需重视该问题,进一步改善用药合理性和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
作者:努力曼伊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采用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在观察短期疗效的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 VEGF、MMP-9、OPN的变化,探讨血清VEGF、MMP-9、OPN的变化对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HCC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胡影;张新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及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优质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为44例,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及糖尿病足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6.8%,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经积极护理干预及治疗后病症均消失,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尤其是并发症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经积极治疗及干预能够促进糖尿病足预后的改善。
作者:裴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接受股骨干骨折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普及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健康知识普及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提高股骨干骨折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叔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肝癌MRI平扫、LAVA多期增强及DWI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3例(38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MRI扫描资料,观察病灶显示效果。结果23例小肝癌患者中,共有38个病灶。平扫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35个,等信号3个;T1WI呈均匀低信号20个,不均匀低信号5个,高信号10个,等信号3个。DWI高信号36个,2个病灶显示不清。LAVA增强扫描,病灶呈速升速降29个;缓升速降5个;持续强化3个;无强化1个。延期见包膜强化18个。结论 MRI平扫、LAVA增强扫描和DWI成像的结合,绝大多数小肝癌都能明确诊断。
作者:任永梅;安永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然后通过小切口插入锁定钢板,既达到复位固定的目的,又减少对周围软组织及骨折块血运的破坏,为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结果所有骨折在术后8周左右,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无固定失败。随访期无肱骨头坏死病例,4例偶有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结论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临时固定,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强调微创技术,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运,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使患侧肩关节功能得到了大的恢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陆永刚;唐广应;任一;苏军;陈其宽;曹杨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与高剂量艾普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差异性。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科室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0 mg/d)和高剂量组(15 mg/d)各30例,分别给予口服相应剂量的艾普拉唑肠溶片连续8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低剂量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3.2±1.3)分,治疗后症状评分为(0.3±0.7)分,总有效率为90%,2例出现不良反应;高剂量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3.4±1.0)分,治疗后症状评分为(0.2±0.6)分,总有效率为90%,2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与高剂量艾普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大体相当,而采用低剂量治疗方案更有经济意义,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作者:李彦禄;李承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TCMC对慢性低O2高CO2性大鼠肺血管重塑的作用及色甘酸钠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血管重塑模型,分为三组:Ⅰ组(常氧空白对照组),Ⅱ组(低O2高CO2实验组),Ⅲ组(色甘酸钠实验组)。Ⅲ组给予色甘酸钠腹腔注射处理。光镜下、透射电镜下观察肺动脉血管壁及其周围肥大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动脉周围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状态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测定肺动脉平滑肌内PCNA蛋白表达,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Ⅱ组肺细小动脉管壁/管总面积(WA/TA)、管腔/管总面积(EA/TA)均高于Ⅰ组(P<0.05),Ⅲ组低于Ⅱ组(P<0.05)。②电镜下,Ⅱ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外膜胶原纤维密集,内弹力板扭曲,内皮细胞突起,血管外肥大细胞内颗粒减少,胞膜不完整,Ⅲ组血管结构基本正常,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较Ⅱ组轻,肥大细胞膜完整。③Ⅱ组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细胞数(NMC)、肥大细胞脱颗粒率(DR)及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TBS)高于Ⅰ组(P<0.05),Ⅲ组低于Ⅱ组(P<0.05)。结论①MC参与慢性低O2高CO2导致的大鼠肺血管重塑的过程。②色甘酸钠可抑制慢性低O2高CO2导致的大鼠肺血管重塑改变。
作者:李俊丽;范琰琰;叶光华;林刻智;董缪武;喻林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40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患眼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后继续药物治疗。结果28例28眼1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6例6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继续用药10 d~2个月角膜溃疡治愈;4例4眼1次手术,1周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经2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2例2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治疗过程中角膜溃疡穿孔,眼内容物脱出,而行眼内容物剜出术。40例40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总治愈38例38眼,治愈率95%。结论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可以尽可能挽救眼球,保留残存视力,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作者:冯英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价值,探讨其对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及早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变化。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3.5±0.3)d、(9.1±1.5)d,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腹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及早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排气及排便,降低由于腹胀给产妇带来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成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丙泊酚组共40例患者,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靶浓度设定为4μg/mL,反馈指标设置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50、MAP=80%的基础值。异氟醚组共40例患者,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浓度3.4%异氟醚诱导,1%~2%浓度维持。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丙泊酚组患者诱导时间(176.2±21.1)s,睁眼时间(10.3±3.7)min,拔管时间(14.2±4.2)min,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4/40);异氟醚组患者诱导时间(289.4±19.3)s,睁眼时间(15.2±1.9)min,拔管时间(17.1±3.1)min,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20/40)。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够有效调节麻醉浓度,麻醉效果较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要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范清丽;崔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史小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临床护理方式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感受和体会。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骨折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骨折的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时,行胫腓骨骨折的针对性护理,与一般护理相比,术后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展;李妙玉;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监测在云南省哮喘儿童控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和哮喘专科门诊确诊的100例哮喘患儿。年龄5~15岁。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病例各50例。所有患儿每1~3个月随访1次。研究组每次随访时进行FeNO浓度检测、肺功能测定、哮喘控制问卷(ACT)进行病情评估及治疗调整。常规组每次随访时进行肺功能测定、ACT问卷调查进行病情评估及治疗调整。两组随访期10个月。从而判断FeNO检测在哮喘控制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吸入激素的剂量较常规组多,但哮喘发作次数较常规组减少。结论 FeNO值的监测可作为云南省哮喘患儿控制治疗中调整吸入激素的治疗量的一个有效的指标。
作者:赵明波;吴澄清;黄荣卫;李明;王霖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