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体会

商黎明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复视, 头痛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科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检测器的种类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上常用的检测器,并对其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作者:周玥;姚书扬;吴斌;郑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复方玄驹胶囊结合放射性碘用于甲亢引起阳痿的治疗心得

    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结合放射性碘用于甲亢引起阳痿治疗的基本病机。方法选取典型由甲亢引起阳痿患者100例,运用根据肾阳虚血瘀病机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结果1~3个月治疗后临床治愈63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4例中断治疗,总有效率为91%。结论由甲亢引起的阳痿,以肾阳虚血瘀为病机,通过复方玄驹胶囊以温肾、壮阳、益精、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结合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引起的阳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家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74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关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前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低位直肠癌的患者74例,进行保肛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人数,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吻合口漏6例,并发吻合口狭窄5例,分别进行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3年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11例,患者存活共64例,存活率86.4%。结论低位直肠癌进行保肛手术治愈效果好,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概率小,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建议临床继续使用。

    作者:江建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多索茶碱(34例)和氨茶碱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多索茶碱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1%,而氨茶碱组有效率为71.88%,氨茶碱有效率比多索茶碱低;多索茶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1.76%,明显低于氨茶碱组31.25%(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应用多索茶碱效果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海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俯卧位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俯卧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本院诊治的86例均予以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俯卧位行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期间的侧位Cobb角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过后路手术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施行,其Cobb角为(13.76±1.46)°、椎体高度比为(89.30±25.84)及椎管占位率为(19.38±4.89)%;随访过程中发现56例(占65.12%)患者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出现7例(占8.14%)背痛情况,13例(占15.12%)腰痛情况,患者胸腰椎恢复较好。结论胸腰椎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俯卧位情况加强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刘凤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行政管理、护理质量及护理带教三方面制定护理绩效考核办法,病区护理人员全部参与考核,对比考核前后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病患对护士工作态度的满意度和护患纠纷情况。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落实率明显提高,病患对护士工作态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绩效考核有效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李莹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009年~2013年某县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2009年~2013年崇明县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开展伤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崇明县居民死亡年报表,按照ICD-10对死因进行分类,2010年全国人口进行标化。结果5年间崇明县居民伤害病死率为61.09/10万,标化病死率为33.4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6,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是崇明县居民伤害死亡的前三位主要死因。结论中青年人的交通事故和老年人的意外跌落,应在伤害防制工作中引起注意。

    作者:史爱玉;倪益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和手术后护理。结果85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和术前术后护理,护理后7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91.76%。结论加强对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致死率,保证手术成功。通过实践证明,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曹锦秋;徐蕾;张春艳;魏艳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滋肾养肝、化痰祛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滋肾养肝、化痰祛瘀法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中医组(滋肾养肝、化痰祛瘀法治疗)和西医组(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39/44),明显高于西医组70.45%,差异明显(P<0.05)。结论滋肾养肝、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农民腹泻病的流行与防治的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农民腹泻病流行和防治现状,确定今后腹泻病的防制对策。方法对部分农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统一方案和标准,向各村每户家庭主妇或知情者询问该户成员的发病,治疗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结果枣阳市农民腹泻病发病率方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8月20日和28日分别出现两个发病高峰,间隔1周;从2岁组以上各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发病逐渐下降,呈完全负相关(r=-0.925);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χ2=2.342,P>0.05);各文化程度间发病数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饮用手压井水和大口井水发病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4.799,P<0.01);本地区腹泻病除痢疾和较少伤寒副伤寒外大部分为其他原因腹泻病例;腹泻病患者就诊情况,卫生院、卫生室就诊和未就诊三者比例为1∶2.3∶2.5;腹泻病家庭治疗率为71.43%。结论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知识、卫生习惯的宣教工作,提高农民就诊率、治疗率在当前防病治病工作仍起着较重要作用。

    作者:张洪婷;陈玉清;赵桂玉;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大径线测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多普勒超声测量病灶大径线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对91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乳腺癌病灶大径线进行测量,并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化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4.73%,总的无效率为25.27%;超声组对其总体疗效的评价为74.7%,与病理组的评价标准(86.8%)相比稍低;而对其亚组分析后发现乳腺导管癌(P<0.05),晚期Ⅲ期患者(P<0.05),内分泌有反应型的患者(0.042),其超声的评价标准不能达到病理标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小叶癌(P>0.05),早期的乳腺癌(Ⅰ+Ⅱ)患者(P>0.05),内分泌无反应型的患者(P>0.05),使用超声评价化疗疗效可以达到与病理评价类似的效果;其次肿块的大小不会影响超声评价的准确性。结论单纯使用超声测量大径线的方法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元元;马蓉;孙临华;李有怀;王建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则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Child-Pugh分级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TBIL、ALB、γ-GT、AFP水平差异及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和VEGF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展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4个月两组间Child-Pugh分级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TBIL、γ-GT、AFP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CA125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肿瘤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疗效优于TACE单用。

    作者:王文辉;刘武;段廷旺;彭振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小切口微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小切口微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共收治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6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给予早期小切口微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且并发症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2、3.9952,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86、-9.9086、-5.34025,P<0.01)。结论对于治疗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来说,与传统疗法相比,早期小切口微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具有临床治愈率高、并发症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小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Ebstein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Ebstein畸形患者行矫治术后的重症监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Ebstein畸形矫治术,术后加强监护,尤其注意循环功能方面的监护,如注意心律、心率、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等监测。结果10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合理使用静脉给药后心律均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术后并发症,10例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顺利出院。结论加强Ebstein畸形矫治术患者的术后监护,尤其是循环功能的监护,是提高围手术期治疗成功率的组成部分,对此类患者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丹;田雪亮;阮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开展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针对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侧前方入路清除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给予侧前方入路清除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期针对患者开展适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本组病患预后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并开展分析讨论。结果本组34例骨结核病例的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且内固定物未发生松动情况。治疗前Cobb较均值为25.3°,治疗后恢复至13.5°,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5例获得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后仅1例样本发生病情复发,经及时处理后获得改善。结论针对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需给予更为严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而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临床手术的安全程度。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温通化瘀法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以温通化瘀法为主治疗胸痹病阴寒凝滞证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中医辨证为阴寒凝滞证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桂枝茯苓胶囊,4周为一疗程。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次数,胸痹证候计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电图及血脂四项、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sr)、全血高切黏度(Hsr)、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g)]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胸痹证候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C、LDL-C、Lsr、Hsr、Pv、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温通化瘀法桂枝茯苓胶囊治疗阴寒凝滞性胸痹能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证候疗效明显,并对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郑文达;甄玉成;邝开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静脉输液集中配置与合理用药的关系分析

    目的:静脉输液集中配置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不合理或滥用药物,在维护患者的健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方法药师在病区药房发药程序与在PIVAS以组形式接受医嘱程序对比;病区药品由护士管理与药品在PIVAS由药学专业人员管理对比;护士在病区加药与在PIVAS静脉输液集中配置对比;护理医嘱执行情况对比。结果在PIVA药师有可能通过审方发现不合理用药并提出纠错、修改建议;对药品质量实现全程有效的管理;多环节核对减少配置差错;通过分批次送药保证患者合理的用药时间。结论可见PIVAS已经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沈练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原因和方式,制订全方位的预防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优化防范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组67例患者,65(97.01%)例自杀未遂,2例(2.99%)自杀后被抢救成功。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好转。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得到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并制定出护理对策。结论通过全面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心理,分析其自杀原因,制定更好的预防护理对策,降低患者的自杀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淑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肠内营养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蛋白质和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1]。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和损伤促进分解代谢,增加消耗,需要比平时更好的营养支持,并且由于肠道对创伤等应激反应为敏感,反应为严重,亦是后、难恢复至生理状态的器官之一,因此给予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办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此外,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除供给营养外,还具有促进肠黏膜细胞生长和修复的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作者:黄霜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实验组60例进行产前产后护理,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初产妇乳汁分泌<24 h人数以及>72 h人数的构成比并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初产妇乳汁分泌时间为24~48 h人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优势,乳汁分泌时间为48~7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混合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通过产前产后护理,大大提前了初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母乳喂养率也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初产妇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总之,对初产妇进行的产前产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袁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