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体会

商黎明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复视, 头痛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科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探析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对策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接受输血治疗,实验组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观察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输血性传染病发病率为4.0%,医患纠纷发生率为8.0%,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输血申请单填写更加完善,不合格标本数明显减少。结论质量控制对策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应用价值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作者:王黎明;李海丽;张永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则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Child-Pugh分级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TBIL、ALB、γ-GT、AFP水平差异及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和VEGF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展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4个月两组间Child-Pugh分级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TBIL、γ-GT、AFP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CA125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肿瘤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疗效优于TACE单用。

    作者:王文辉;刘武;段廷旺;彭振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9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重症监护,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感染等并发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减少早产儿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力,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俊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对孕产妇实施产前和产后进行哺乳期健康指导,帮助产妇转换角色,更快地接纳新生儿。同时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白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俯卧位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俯卧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本院诊治的86例均予以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俯卧位行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期间的侧位Cobb角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过后路手术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施行,其Cobb角为(13.76±1.46)°、椎体高度比为(89.30±25.84)及椎管占位率为(19.38±4.89)%;随访过程中发现56例(占65.12%)患者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出现7例(占8.14%)背痛情况,13例(占15.12%)腰痛情况,患者胸腰椎恢复较好。结论胸腰椎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俯卧位情况加强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刘凤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多索茶碱(34例)和氨茶碱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多索茶碱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1%,而氨茶碱组有效率为71.88%,氨茶碱有效率比多索茶碱低;多索茶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1.76%,明显低于氨茶碱组31.25%(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应用多索茶碱效果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海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曲马多的临床应用进展分析

    曲马多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用中枢性镇痛药物,长期服用也不会使服用者对该药物产生较大的耐药性和成瘾性,与其他药物相比,服用者无明显的尿潴留和胃肠道反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和癌症止痛中。随着曲马多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研究发现曲马多在抗寒和镇咳等其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思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结核患者2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骨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指导、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出院指导工作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

    作者:赵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大径线测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多普勒超声测量病灶大径线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对91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乳腺癌病灶大径线进行测量,并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化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4.73%,总的无效率为25.27%;超声组对其总体疗效的评价为74.7%,与病理组的评价标准(86.8%)相比稍低;而对其亚组分析后发现乳腺导管癌(P<0.05),晚期Ⅲ期患者(P<0.05),内分泌有反应型的患者(0.042),其超声的评价标准不能达到病理标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小叶癌(P>0.05),早期的乳腺癌(Ⅰ+Ⅱ)患者(P>0.05),内分泌无反应型的患者(P>0.05),使用超声评价化疗疗效可以达到与病理评价类似的效果;其次肿块的大小不会影响超声评价的准确性。结论单纯使用超声测量大径线的方法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元元;马蓉;孙临华;李有怀;王建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柴胡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及柴胡皂苷b2的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根据柴胡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及柴胡皂苷b2的含量,提供评价质量的方法。方法根据HPLC方法对5批柴胡口服液进行测定,并根据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柴胡口服液标准指纹图谱,并测定每批制剂柴胡皂苷b2的含量以及制剂的相似度。结果5批柴胡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5个峰,相似度>0.945,柴胡皂苷b2在0.0395~0.7935μg显示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柴胡口服液制剂与标准指纹图谱对比评价质,操作方便,可有效用于评价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何红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角膜病患者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角膜病患者采用贝复舒滴眼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角膜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贝复舒滴眼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37例(94.87%),对照组总有效29例(74.3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角膜病患者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角膜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江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肠内营养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蛋白质和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1]。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和损伤促进分解代谢,增加消耗,需要比平时更好的营养支持,并且由于肠道对创伤等应激反应为敏感,反应为严重,亦是后、难恢复至生理状态的器官之一,因此给予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办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此外,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除供给营养外,还具有促进肠黏膜细胞生长和修复的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作者:黄霜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制取硅橡胶印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患者制取硅橡胶印模的护理。方法对78例口腔种植患者采取硅橡胶双混合技术取模,观察效果。结果印模清晰,均取出完整牙列。结论硅橡胶双混合技术取模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邹芸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甲亢的报道越来越多,现就针灸治疗甲亢的选穴、治疗方法及疗效等方面的报道进行综述,为临床针灸治疗甲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谭双;符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开展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针对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侧前方入路清除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给予侧前方入路清除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期针对患者开展适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本组病患预后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并开展分析讨论。结果本组34例骨结核病例的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且内固定物未发生松动情况。治疗前Cobb较均值为25.3°,治疗后恢复至13.5°,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5例获得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后仅1例样本发生病情复发,经及时处理后获得改善。结论针对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需给予更为严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而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临床手术的安全程度。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18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患者接受氨甲蝶呤(MTX)治疗,6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4例在B超引导下接受刮宫手术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β-HCG转阴时间。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成功,均保留了生育功能。其中,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刮宫术治疗的β-HCG转阴时间明显优于MTX治疗,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并结合彩色超声检查及β-HCG水平对CSP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采用MTX、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刮宫手术等方法,疗效显著,且能有效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张桂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复方玄驹胶囊结合放射性碘用于甲亢引起阳痿的治疗心得

    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结合放射性碘用于甲亢引起阳痿治疗的基本病机。方法选取典型由甲亢引起阳痿患者100例,运用根据肾阳虚血瘀病机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结果1~3个月治疗后临床治愈63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4例中断治疗,总有效率为91%。结论由甲亢引起的阳痿,以肾阳虚血瘀为病机,通过复方玄驹胶囊以温肾、壮阳、益精、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结合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引起的阳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家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给予不同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共7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使用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39例使用强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妊娠高血压产妇的焦虑程度为(41.09±9.09)分,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明显;实验组产妇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分娩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提供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降低产妇的不良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许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中采用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对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有严重创伤类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严重创伤类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采用常规急诊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严重创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急诊创伤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计划实施总时间和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有严重创伤类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静脉输液集中配置与合理用药的关系分析

    目的:静脉输液集中配置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不合理或滥用药物,在维护患者的健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方法药师在病区药房发药程序与在PIVAS以组形式接受医嘱程序对比;病区药品由护士管理与药品在PIVAS由药学专业人员管理对比;护士在病区加药与在PIVAS静脉输液集中配置对比;护理医嘱执行情况对比。结果在PIVA药师有可能通过审方发现不合理用药并提出纠错、修改建议;对药品质量实现全程有效的管理;多环节核对减少配置差错;通过分批次送药保证患者合理的用药时间。结论可见PIVAS已经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沈练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