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邱兰英;杨树平

关键词:艾滋病,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摘要: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患者病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预后良好.我们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研究经阴式子宫完全切除后的护理办法.方法 在近2年内,我院做过子宫完全切除手术的患者已经有近百例在手术后得到了健康恢复,我们要对这些成功的病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子宫完全切除后的护理技巧.结果 在我院进行术后护理分析后,我院的90例患者在术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护理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 我们选用的阴式子宫切除法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比较小,而且在进行手术后又有合理的护理恢复措施,所以我们的患者术后的恢复需要的时间不仅少而且恢复的效果也很不错,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辛凤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蒙授学生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究

    本文从蒙授学生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由于语言障碍而造成的种种问题入手,提出了进行教学方法 改革的目标,即引入多重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的趣味程度,在具体方法 上采取启发式、自学辅导式、正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导向教学及概念图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方法 ,并在随后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与分析,以期对该问题的解决作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张桂珍;陈曙霞;韩巧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自拟项痹汤配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项痹汤配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自拟项痹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并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针灸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远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较少(P<0.05).结论 自拟项痹汤配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世平;徐永爱;阮燕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剖宫产术和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4例足月妊娠胎儿窘迫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阴道助产术,观察组采用剖宫产术,观察2组患者中胎儿窘迫的原因和母婴结局.结果 2组患者中胎儿窘迫的各原因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产后的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P<0.05),而2组的新生儿窒息率、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和新生儿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阴道助产术和剖宫产术均能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师可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作者:邵永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在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治疗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提高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手术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永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热压胶根充技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热压胶根充技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7例和观察组(热压胶根充技术治疗)40例.观察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治疗患者的X线评价情况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根管充填患者X线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管充填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压胶根充技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充填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唐碧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浅谈牙体缺损的修复与研究

    牙体缺损修复时口腔修复的部分,为了提高牙体缺损修读的技术方法 ,本文从牙体缺损修复的概述、修复方法 、修复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作者:张泽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健康教育

    目的 总结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质疏松骨折采用PFNA或HA手术,术前术后制订系统个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计划.结果 缩短了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其治愈率,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作者:姚用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探析治疗慢性布氏菌病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

    布氏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较复杂.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抗菌治疗.对于治疗慢性布氏菌病所选用的中药主要为扶正补虚、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抗过敏类中药.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目前临床中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配伍情况、治疗效果等.

    作者:和殿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对高危药品氯化钾注射液的认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临床对高危药品氯化钾注射液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提高其认知程度,保证氯化钾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下临床对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包括哪些品种、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的掌握不容乐观,各科室医务人员对氯化钾注射液是否是高危药品、存放标志、氯化钾注射液常用的注射方式、氯化钾注射液常用的注射剂量及浓度、氯化钾注射液输注的注意事项掌握熟悉较好.结论 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对氯化钾注射液的相关知识掌握有待提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规范氯化钾注射液的使用,加强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认识,强化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为各科室医务人员安全使用高危药品氯化钾注射液提供保障.

    作者:丁以绚;赵桂梅;李丛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降钙素原的检测及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上损伤性患者、严重烧创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及化疗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患者治疗后的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也在不断上升,且临床上预见性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 以及指标如血培养、CRP等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满足临床需要.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全身系统性严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已引起高度重视,它在患者发病2~3h后就会升高,具有很强的诊断价值.本文将简单的论述降钙素原的分子结构、临床特点、PCT的测定方法 等,并简单的讨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修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调查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发现我院妇产科、儿科、重症监护室等新生儿、幼儿及老年患者集中的科室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此外,这些科室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更易发生医院内感染,分析其感染原因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医院缺少护理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等,并针对不同科室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现状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强对医院内卫生检查、监督和指导工作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作者:孙继中;孙文地;王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抑郁症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抑郁症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也是在不断上升中.而且此病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及NA再摄取抑制药(SNRIs)、NA及NA再摄取抑制药(NDRIs)以及新发现的新靶点类药物神经类固醇、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以及激素类药物等.本文就近年来抗抑郁药研究的进展以及各药物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桑俊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的治疗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医学质量,其中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检验效率和检验的精密度等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必须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本文主要分析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措施,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从而减少检验过程中主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 造成的影响,有效提高医学检验和诊疗水平.

    作者:张海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风险管理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重要性与意义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重要性与意义.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将我院急诊科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用风险管理前后的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工作人员失误率均明显下降,而患者满意度则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1、8.28、20.63,P<0.05).与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护士考核优秀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发觉潜在风险,使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改善,缓解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徐永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 mL.均为每天1次.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7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是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方法 .

    作者:辛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神庭、印堂、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外关.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服用西药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将其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例.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优于现有的有效药物.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上,针灸对三叉神经痛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夏维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在AIDS诊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AIDS诊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方法 及其效果.方法 收集了我院2004年~2013年发生的13例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相关资料,对其暴露的过程、原因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置及得到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职业暴露人员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均采取了预防措施(PEP)的实施,经跟踪观察发现没有一例感染HIV.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应尽快进行应急处置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也应强化医务人员对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

    作者:朱卫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妇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产妇母婴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体评价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改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高,还能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和健康教育效果,对产科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宣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83.33%,有效4例,占总数的13.33%,无效1例,占总数的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19例,占总数的63.33%,有效5例,占总数的16.67%,无效6例,占总数的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数据结果 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发生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有5例患儿发生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