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憩室的超声诊断价值

刘艳;徐春;李剑白

关键词:膀胱憩室, 超声检查, 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膀胱憩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憩室的病历资料,对其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共检出憩室22个,10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4例憩室内见结石,2例憩室内合并肿瘤,7例膀胱可见小梁小房形成,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尿潴留和前列腺肥大,8例有大量尿潴留且排尿后憩室无明显缩小,10例排尿后憩室略有缩小。结论膀胱壁的局限性囊袋状突起为膀胱憩室。临床上所见大多为后天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男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有少数憩室内见结石,偶尔可见肿瘤。超声检查膀胱憩室,一要显示憩室的憩室口及憩室内有无其他占位性病变,二要对比排尿前后憩室腔的变化。膀胱憩室还要注意与盆腔肿物及输尿管囊肿进行鉴别。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某市基层中医医院中医药的发展现状

    针对重庆市基层中医医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医医院中医药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本市中医医院都存在规模偏小、人才缺乏的问题等问题;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中医药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加快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医护卫生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普及中医药知识,加强中医药市场经营与管理,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和宣传工作,坚持中医药自主创新。市政府应整合、优化全市中医药资源配置,促进基层中医医院的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

    作者:杨小生;王永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220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与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共2200例患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其施行全结肠检查。结果在2200例患者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2111例到达回盲部,回盲部到达率为95.95%;1980例到达回肠末端,末端回肠到达率为90%。到达回盲部时间长30 min,短2 min;所有患者均无结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省时、省力、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的操作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述团;王文超;岳发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轻症手足口病的社区居家治疗护理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治疗护理方法在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方法我们对辖区轻症居家隔离治疗的患儿家长及监护人、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上门指导等措施对其进行宣教,使其熟悉、手足口病症状、体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掌握对患儿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方法、防治措施等,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护理,促进了疾病的快速康复,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2012年~2014年随访手足口病居家治疗患儿36例,1周内36例体温下降,皮疹消退,康复痊愈。结论居家治疗护理过程中,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是减少交叉传染,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举措。

    作者:庄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加硝普钠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联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普钠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利用磁共振波谱评价左卡尼汀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

    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左卡尼汀是一种内源性物质,通过促进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机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磁共振波谱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在分子水平无创动态观察活体内代谢、生物化学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一项技术,可以通过观察NAA、Cho、Cr、Lac、Lip、NAA/Cr、Cho/Cr、Cho/NAA,和rNAA、rCho、rCr以及Cho/Cr-n了解脑组织缺血性程度、范围及药物治疗作用。是否能通过观察磁共振波谱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左卡尼汀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论上可行,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燕;李光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探讨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采用平衡针刺法加中药熏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普通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分析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1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治疗上给予患者抗感染和排痰治疗,在护理上则应给予基础护理、严密观察和对症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60例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后,有157例患者临床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咯血症状停止,反复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炎症消失,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13%,有3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继续接受综合治疗。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合理的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护理上讲究对症护理,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改善其预后。

    作者:唐洪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四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研究

    对四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行探讨,不良反应包括止血效果不佳,肢体皮肤水疱、淤斑,止血带导致疼痛,止血带导致休克,止血带导致麻痹及肺栓塞,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黄永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鼻胆引流管(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预防EST术后胰腺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胆引流管(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预防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胰腺炎作用。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80例行EST术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奥曲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N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T术后应用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伊永富;唐彬;唐家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静吸全麻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高龄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静吸全麻组,每组各41例。观察麻醉前、手术起始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血压(MAP)、HR、SpO2的变化。结果2组效果均满意,CSEA组所有患者在椎管内阻滞平面出现于15 min内,平均动脉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开始时与麻醉前下降值≥22.7%,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组麻醉前与手术开始时血压普遍变化不大,术中维持平稳,但术中、术毕时刻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与CSEA组组间比较, MAP在三个时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有其特殊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患者手术早期容量管理更从容,稳定性更佳,更能维持麻醉维持期血液动力学稳定和进行有效通气和供氧,减轻高龄高危患者的心肺负担。

    作者:王敏;谭振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院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管理,观察组则实施预防手术室感染的综合管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感染率为35.00%(21/60),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5.00%(9/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是医院诊断、治疗及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亦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在手术室开展综合管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路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某社区2010年~2014年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的结果统计分析

    目的:旨在了解吉林市丰满区泰山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方法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丰满区泰山街道7个社区老年人知情自愿且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一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健康体检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操作。结果2010年~2014丰满区泰山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血脂异常,BMI升高,空腹血糖受损,血压高值四项检出人数及分别占高危人群比率都有逐年上升趋势,且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中吸烟,饮酒检出人数及分别占总的高危人群比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且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增强老年人健康体检意识,提前在社区进行高危因素的干预。

    作者:孙霄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伤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伤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9例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愈率88.89%,并发症发生率2.78%;对照组治愈率6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除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效果明确,骨折恢复快且稳定,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惠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辅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本文从不同辅料吸湿性的考察、浸膏粉与单一辅料混合吸湿率考察、两种辅料配比的吸湿性考察等方面综述了使用为普遍的防潮辅料的新应用进展。

    作者:王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MRU在梗阻性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肾孟造影检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MRU(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在梗阻性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IVP即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138例,均行MRU检查和IVP检查。结果 MRU检查结果中,输尿管结石检出率、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检出率、输尿管肿瘤检出率、输尿管炎性病变检出率、输尿管外源性压迫或侵犯检出率及疾病检出准确性、定位诊断准确性、定性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IVP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U是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IVP。

    作者:李胜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乙醇中毒95例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紧急救护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医治的95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病理体征和紧急救护的方法、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95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有2例处于昏迷阶段患者出现脑出血并发症死亡,其余93例均痊愈出院,清醒时间为(4.2±1.5)h,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对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而言,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关键是减少乙醇吸收、促进排泄,恢复意识,紧急救护是否及时高效是决定着抢救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作者:唐现华;时均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性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心理状态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欧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缬沙坦与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将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缬沙坦)和治疗组(缬沙坦结合雷公藤多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缬沙坦与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何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在我院护理部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模式,观察分析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效果变化。结果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之后我院护理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由初的80%,上升到9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并且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使得医院的发展进入一个健康课持续的发展过程。

    作者:刘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VD的发生。方法收集我科3年来收治的VD患者共8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史均与VD发病相关,早期监控和治疗可控性的血管性因素有助于防止VD的发生。脑萎缩、脑白质疏松为VD的主要影象学改变,大灶脑梗死的痴呆发生率高。结论防治血管性痴呆,主要是防治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早期诊治,进行有效干预,可延缓和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作者:田杨;李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