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团;王文超;岳发荣
目的:分析近红外光纤光谱法在清热解毒口服液黄芩苷含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0份清热解毒口服液,均采取近红外光纤光谱法检测,利用HPLC测量黄岑苷含量。结果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岑苷含量的R20.915,RMSEE为0.040,RPD为3.44, RMSEP为0.039。通过对样品NIR预测值以及HPLC分析值的比值进行验证,分析预测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100.3%。结论使用近红外光纤光谱法快速检测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岑苷含量,可快速准确分析黄岑苷含量,应用价值确切,值得使用。
作者:何红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36例,作为临床穿刺技巧和护理对策研究分析的对象,进行静脉内瘘患者的穿刺技巧及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2667次,穿刺成功2665次只有2次穿刺不成功,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采取有效合理的穿刺技巧与全面综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高龄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静吸全麻组,每组各41例。观察麻醉前、手术起始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血压(MAP)、HR、SpO2的变化。结果2组效果均满意,CSEA组所有患者在椎管内阻滞平面出现于15 min内,平均动脉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开始时与麻醉前下降值≥22.7%,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组麻醉前与手术开始时血压普遍变化不大,术中维持平稳,但术中、术毕时刻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与CSEA组组间比较, MAP在三个时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有其特殊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患者手术早期容量管理更从容,稳定性更佳,更能维持麻醉维持期血液动力学稳定和进行有效通气和供氧,减轻高龄高危患者的心肺负担。
作者:王敏;谭振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采用平衡针刺法加中药熏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普通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选取我院10个科室的15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75例以及对照组75例,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管理,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护理人员相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操作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护理管理相比较,分层次管理更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各方面的操作技能,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谭阴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丹参川芎嗪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50例,给予丹参川芎嗪与天麻素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血压及肝肾功能指标,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在降血压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87.5%(P<0.05)。结论联合应用丹参川芎嗪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者安全且效果好。
作者:郑世文;郑仕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断指再植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5例断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行断指再植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进行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配合优质护理进行围手术期干预,观察并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1.81%,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56.52%。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满意率更高,综合比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断指患者进行断指再植术采用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数,减少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于惠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手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妇产科收治入院的进行剖宫产术的5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胎盘前置的不同类型以及胎盘的粘连植入情况,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在56例前置胎盘患者中,中央型前置胎盘32例,占57.14%;边缘型前置胎盘9例,占16.07%;部分型前置胎盘15例,26.79%。胎盘发生粘连和(或)植入的患者有33例,占58.93%;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边缘型与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P<0.05);56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患者均止血成功,有3例患者因产后出血按摩子宫,注射宫缩药物、结扎子宫动脉和髂内动脉均无效而切除子宫,且全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有2例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1例产后肠梗阻。新生儿57例全部存活。早产儿17例。足月儿39例。2例低体质量儿(35+4周,37+4周)。结论剖宫产术是治疗前置胎盘,保证母儿安全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帅;刘颖;刘莉;刘明盛;陈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在我院护理部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模式,观察分析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效果变化。结果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之后我院护理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由初的80%,上升到9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并且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使得医院的发展进入一个健康课持续的发展过程。
作者:刘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患有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实验组服用西药同时加服中药进行治疗。在治疗24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使得皮质激素(GC)与外周血白细胞(GCR)的有效结合增加,疗效更优。
作者:刘阳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106例局部麻醉下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06例。手术时间平均40 min,术后即可进食、即可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日期5 d,术后随访无复发,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3例,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2例,皮下淤血5例,局部理疗及药物活血化瘀治疗痊愈。结论局部麻醉下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具有手术适应范围广泛、手术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花费少、疼痛轻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不能耐受腰硬联合或全身麻醉患者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学宁;刘守业;韩伟;马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哮喘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自我护理情况,以及治疗1年后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和入院次数。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察组患者正确使用干粉剂例数、按期复诊例数及记录哮喘情况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入院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发病频率和入院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泉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与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共2200例患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其施行全结肠检查。结果在2200例患者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2111例到达回盲部,回盲部到达率为95.95%;1980例到达回肠末端,末端回肠到达率为90%。到达回盲部时间长30 min,短2 min;所有患者均无结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省时、省力、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的操作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述团;王文超;岳发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文献,对阿莫西林胶囊的药品罕见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供临床参考。临床应用阿莫西林胶囊时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全身药疹、血尿和蛋白尿、严重头晕耳鸣、失眠、牙龈出血、哮喘、头晕、皮肤瘙痒、轻度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肠炎、偏盲等罕见不良反应。该药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多。临床医师合理规避用药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霍自香;廖胜斌;林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女性绝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调查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60岁女性300例,并以问卷形式收集其一般资料。结果济宁地区女性平均绝经年龄(49.21±2.36)岁,以躯体症状发生率87.4%高,常见的症状为肌肉关节症状、潮热出汗、睡眠障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个层面的症状发生率及MRS评分明显高于生育晚期。围绝期女性心理症状发生率及MRS评分高,而泌尿生殖道症状在绝经后期女性中发生率及MRS评分高。结论济宁地区女性绝经综合征发病率高,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探讨围绝期女性保健需求,建立绝经门诊,从而为提高女性对疾病的意识程度、早期识别及治疗相关症状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胡焕秋;万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不同中医证型的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血气)的比较。方法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分为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等5型,分别对比各证型患者在治疗前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血气的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ECOPD患者主要有痰热郁肺、痰浊阻肺和肺肾气虚三型,其中痰热郁肺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高于痰浊阻肺型,而痰浊阻型又高于肺肾气虚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痰热郁肺、痰浊阻肺和肺肾气虚三种证型,痰热郁肺型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均高于其他两型患者,表明痰热郁肺型患者的炎性反应明显,更易引起高凝及二氧化碳的潴留。
作者:李勇;黄振炎;卢育明;龙文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本文从不同辅料吸湿性的考察、浸膏粉与单一辅料混合吸湿率考察、两种辅料配比的吸湿性考察等方面综述了使用为普遍的防潮辅料的新应用进展。
作者:王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镇痛药分为阿片类与非阿片类,其合理的应用,对于各种恶性病晚期患者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镇痛药不良反应临床可见:便秘,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疡,应用药物过量及中毒,血小板功能障碍,尿潴留,神经错乱及中枢神经毒性反应,滥用药物成瘾等,发挥镇痛药的治疗作用,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应得到临床工作者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旋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1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治疗上给予患者抗感染和排痰治疗,在护理上则应给予基础护理、严密观察和对症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60例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后,有157例患者临床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咯血症状停止,反复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炎症消失,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13%,有3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继续接受综合治疗。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合理的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护理上讲究对症护理,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改善其预后。
作者:唐洪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明确股骨偏心距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方法以6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换术后术侧与健侧偏心距差值分为三组,分组依据是手术侧股骨偏心距和非手术侧股骨偏心距的差值。比较三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类型,并且于手术前后用各项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SF-12量表、WOMAC及Harris评分。结果在假体类型方面得出:该手术中使用标准偏心距股骨柄假体为大多数,扩展偏心距股骨柄假体次之,减少偏心距股骨柄假体少;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实验患者均获随访,并且术后1年对三组间患者的SF-12量表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WOMAC评分中,躯体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得三组间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适宜的增大偏心距有利于术后关节疼痛的缓解以及功能恢复,偏心距减小可能会导致术后关节疼痛加重以及功能减退。
作者:余新林;陈庆泉;王万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