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病理科质量管理探讨

徐青;王秀

关键词:基层, 病理, 质量, 管理, 探讨
摘要:病理诊断在疾病的诊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可直接影响诊断结果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就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进行探讨,以期将病理诊断的作用发挥到好,更有效的帮助医师诊断疾病,达到良好地治疗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刍议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探讨药学诊断的所包含的内容并分析其在临床药学实践的应用实施。首先对药学诊断进行概述,进而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探讨其落实方法。药学诊断属于国内临床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新引进的药学服务手段,其对于临床药学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胜蓝;李丽萍;曾智群;危丽琴;赵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痔疮的发病与治疗综述

    痔疮在临床中发病率极高,是一种常见病症,虽然痔疮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如其他疾病那么严重,但是其仍然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降低了病患的生活质量。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痔疮的诱病因子较为繁复,不仅有病患生理原因,还有外部环境原因,痔疮具有难以彻底治疗,潜在发病人群跨度大、基数广等特点,一旦发病,会使病患异常难受且难以启齿。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对痔疮的发病机制与原因进行分析,参照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总结出几点防治措施,以供临床分析、治疗参考。

    作者:李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脏破裂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肝脏破裂患者120例,搜集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100%。结论对于外伤性肝脏破裂,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抢救患者的关键因素,依据患者的临床轻重,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作者:梁连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的儿科使用抗生素的现实情况,探讨儿童抗生素用药的安全,加强抗生素用药的管理。方法统计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抗生素的种类、用药量、用药的途径以及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由于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儿童出现不良反应及抗药性等现象,儿科治疗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造成儿科用药疗程不足。结论要规范管理儿科抗生素用药,加大用药安全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儿科抗生素用药水平。

    作者:郭静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接数字X线摄影的综合评价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引入其中,促进了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本文主要以飞利浦 DR 机为例,将其与传统的 X 射线成像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阐述 DR 系统整体和各个环节的优越性能和先进技术,从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陈植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在体表软组织异物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体表软组织异物是常见病。大的异物处理较简单,但处于组织深部、比较细小、体表难以触摸的异物处理上比较棘手,取出异物的关键在于精确定位[1]。诊断及定位异物的手段有X线、CT、MRI和超声等。X线对金属异物的显示率为100%,对密度较低的非金属异物的显示率低,不能显示草木类、线头类异物[2-4]。且存在X线辐射、定位欠准确导致异物取出困难等缺点[3]。CT、MRI技术对异物的显示率高,因定位欠准确,价格昂贵,无法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4]。1989年王启才等[5]首次报道B超对软组织异物定位。因受到探头频率限制,超声诊断软组织异物的能力未有明显提高。近年来,超声高频探头快速发展,高频彩超已广泛应用于异物诊断。现将高频超声在软组织异物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吸切术60例分析

    目的:深入分析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进行吸切术的方法和治疗优势。方法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的手术和术后预防。结果本组小儿腺样体在鼻内镜下进行完整切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并进行术后30~60 d的随访,尚未发现并发症和病症复发,相关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小儿腺样在鼻内镜下采用切割吸引器进行切除,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鼻内镜下进行小儿腺样体吸切手术具有出血少、不复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方式。

    作者:郑和嘉;叶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盐酸溴己新配伍禁忌的研究进展

    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说明书上未明确有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与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及其他一些常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使用时单独更换输液器是保障输液安全的好方法。

    作者:于清;任丽芳;朱雪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探讨

    目的:研讨文山市及下属的乡镇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掌握水平现状,给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工作的必要性提供佐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文山市221名乡镇医护人员及271名城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无论是乡镇的医护人员还是城区的医护人员均对艾滋病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乡镇医护人员与城区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暴露后的防护处理知识方面存在的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应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标准的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应急处理系统,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自身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作者:付远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病理科质量管理探讨

    病理诊断在疾病的诊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可直接影响诊断结果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就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进行探讨,以期将病理诊断的作用发挥到好,更有效的帮助医师诊断疾病,达到良好地治疗效果。

    作者:徐青;王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6例,对照组术后以静脉自控镇痛进行干预,观察组术后则以硬膜外自控镇痛干预,然后将两组术前与术后12、24 h 的血清 Ang-Ⅱ、ALD 及 Cor 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 h 的血清 Ang-Ⅱ、ALD 及 Cor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是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应激状态的控制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更为积极。

    作者:孟轶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06年~2010年某院门诊量季节变动的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人次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门诊工作月报表,采用时间序列季节指数分析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的门诊量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量随季节变动出现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每年7、8月份为高峰期,1、2月份为低谷期,季节方面以第3季度为峰顶,第1季度为谷底。结论根据门诊量季节变化规律,为合理有效利用医院医疗资源,科学制定医疗工作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周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输液流程中电子呼叫系统的应用分析

    儿童输液室是专门为儿童输液的场所,平均白天输液人数就达到了350人次左右,儿童患者流动性很大。为了减少儿童患者的输液等待时间,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形象和效率。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10正式启用门诊电子信息输液系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此对儿童输液流程中的电子呼叫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子呼叫系统的应用操作步骤,并分析了电子呼叫系统的优点。

    作者:李雪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的实践

    用护理程序指导工作是临床常用的护理工作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功不可没。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带教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整个带教过程中,首先进行评估,了解护士实习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实习计划,并进行有效落实,后进行评价,以上过程发挥了护理程序的科学性,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生出科考试成绩优良率由此前的86.87%提高到96.68%,因此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推广使用,并将大大提升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淑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97例盆腔脓肿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97例手术确诊的盆腔脓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输卵管卵巢脓肿26例(26.8%),盆腔脓肿7例(7.2%),单纯卵巢脓肿14例(14.4%),输卵管积脓50例(51.6%)。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不规则胀痛或腰骶部疼痛,发热,贫血以及白细胞升高;下腹触诊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严重者有腹膜炎体征;妇科检查宫体及附件区压痛,均在盆腔一侧或双侧触及质韧囊性包块并有触痛;妇科 B 超提示盆腔包块。结论盆腔脓肿多发生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生育期妇女,产褥期及近期宫腔造作史,宫内放置节育器为盆腔脓肿主要诱因;机体抵抗力的下降可能是炎症发生、发展,终导致脓肿的内在因素;详细追问病史配合超声影响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疾病早期可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

    作者:吕晨阳;赵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ICU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 ICU 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SH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10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获得性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积极治疗。结果102例 ICU 患者,确诊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68例,发病率为66.7%,经过积极治疗,40例患者病情康复或者好转,28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41.2%。结论对诱导 ICU 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昌盛;蔡宗洋;杨锐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分析与护理干预糖尿病足的发生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PN)风险的评估价值,分析 DPN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为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震动感觉测量仪对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VPT 测定,并按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血糖控制水平分组,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PN 组、病程>5年组、年龄>60岁组、HbA1C 异常组糖尿病患者足溃疡风险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PT 测定方法简便、无创,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 DPN 的存在,为糖尿病足风险护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的88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依从性及家长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依从性及家长满意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及家长满意率,故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对小儿的心理护理。

    作者:郝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创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18/2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16/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比较,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显著,指导临床推广。

    作者:黎前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对急性的心律失常患者所采用的护理策略。方法将74例急性的心律异常患者随机分组:异常组和类似组。对异常组的37例急性的心律失常者所用的护理对策:联合护理。对类似组的37例急性的心律失常者所用的护理对策:基本护理。之后,对比异常组和类似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异常组进行联合护理后,患者每分钟的心率是(80±14)次,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分别是(76.6±11.7)mm Hg(1 mm Hg=0.133 kPa)、(123±14.7)mm Hg。在对类似组进行联合护理后,患者每分钟的心率是(159±11)次,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分别是(70.6±13.2)mm Hg、(115±19.9)mm Hg。结论用联合护理法有益于急性的心律失常者的心率的正常化,能使不良表现或者反应得到遏制。对于急性的心律失常者的恢复来说,联合式的护理更有效。

    作者:孟改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