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8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胡彩贞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 临床分析, 病因
摘要:目的:结合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治疗研究,探讨其成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院48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中,心房颤动病因为26例,占总数的54.2%;心瓣膜病的病因为13例,占总数的27.1%;其余病因包括心肌梗死5例,占总数的10.4%;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总数的4.2%;心脏外科手术及心脏黏液瘤各1例,分别占总数的2%。结论引发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心房颤动及心瓣膜病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合理使用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钙影响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钙影响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梗死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显著性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其脑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亦有所变化,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增加脑部的血流速度以及有效降低搏动参数。

    作者:梁新生;刘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终止早期妊娠的对比分析

    目的:两种方法在早期妊娠终止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健康孕妇86例,按不同流产方案分为无痛人工流产组43例和药物流产组43例,分析比较两种妊娠终止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人工流产组43例孕妇完全流产率达到90.70%,对比药物流产组(69.77%)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流产组患者腹痛平均持续时间和再次流产率均低于药物流产组患者(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流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运用车载呼吸机进行呼吸管理的救治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急危重患者分为2组,常规救治的60例为对照组,院前急救及转运途中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治疗组60例,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使用车载呼吸机进行呼吸管理。对两组患者转运前后心率、自主呼吸频率变化及到转运目的地即刻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进行观察比较,并对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动脉血氧分压及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使用呼吸机管理患者预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对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应用车载呼吸机进行呼吸管理,可纠正呼吸衰竭,降低能量消耗,控制过度通气,保障患者院前急救疗效及转运安全,减少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桂芳;孙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的99例儿童(6~8岁)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组3组,每组33例儿童。A组儿童采用窝沟封闭术预防龋齿,B组儿童采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龋齿,C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的口腔护理。对3组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其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值以及窝沟封闭剂的留存情况。结果 A、B组儿童的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值与C组儿童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儿童的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值、窝沟封闭剂的脱落率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效果要好于单纯的窝沟封闭术。

    作者:吕隆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某院病区不合理医嘱的分析与点评

    目的:分析点评我院病区用药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合理用药方案,提高我院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随机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病历1200份,对用药医嘱单进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196例。结论我院病区用药医嘱单基本合理,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药师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配合临床医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全部采用常规口服糖尿病药物,并注射胰岛素。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进行药学指导,在用药90 d后,对两组用药依从性做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用药前,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为45%,常规组为48%,治疗90 d后,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为93%,常规组为58%。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郭首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突破感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突破感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患者148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传统的肌间沟臂丛阻滞,B组为突破感法肌间沟臂丛阻滞,对比两组的阻滞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完全运动阻滞比例和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突破感法肌间沟臂丛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可靠,减少了传统穿刺法反复寻找异感损伤血管引起血肿,气胸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在基层医院特别对老人、小孩、肥胖,异感主诉不清楚者适用。

    作者:王利先;王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中医治疗概况

    收集了近年来运用中医方法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总结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是中医药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主要治则,用药方式以含漱和内服为主。但是缺乏客观的疗效观察指标,我们提出加入口腔pH值测定作为新的观察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报道。

    作者:石彧;王志祥;夏静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8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①肌腱膜上补片置入手术(ONLAY)50例;②筋膜前(腹膜前)肌下补片置入手术(SUBLAY)24例;③缺损处直接补片置入途径6例。结果平均年龄为58.5岁,52.5%是女性。上腹部切口36%,64%下腹切口。所有患者采用合成材料修复。聚丙烯材料74例,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双面材料6例,开腹手术80例,复发3例。手术复发率为3.7%。结论 ONLAY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可以接受的切口疝修补方法,避免伤口感染,防止腹内压升高,促进伤口愈合,保证缝合质量示预防切口疝关键;

    作者:杨勉;张北生;吴海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由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chmann医学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初原创[1]。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引进我国。近20余年该技术大量运用在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烧伤创面、糖尿病病足、褥疮、慢性骨髓炎等方面的治疗并取得了非常肯定的效果。本文将就VSD技术的应用及护理做一系统综述。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论基础

    笔者从中医古代文献对乳癖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现状等方面对中医治疗乳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

    目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出台,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方法认真学习总结有关抗菌药物管理使用有关法规。结果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使用,控制细菌耐药。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是更有效治疗疾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也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人工流产方法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流产方法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阴道出血量、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6/90)(P<0.05)。结论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终止早期妊娠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疼痛,且无并发症发生,明显优于传统负压吸引术。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胸部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主要由分化程度不同的肌纤维母细胞组成。我们确诊1例胸部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右背部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1个月来院,体检发现右侧肩胛骨外侧第7肋处,包块、质硬、固定、无红肿、无触痛,胸部CT检查:右侧胸背部胸壁见一大小约10 cm×6 cm×4 c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中心的肋骨有膨胀性破坏,骨质破坏边缘不规则,周围无硬化,无骨膜反应。肿块边界清,见图1。手术所见:肿瘤起于肋间肌,包绕肋骨,与邻界肌肉无粘连,未侵破壁层胸膜,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为:标本类型及肉眼所见:粉红肿物1枚,大小10.5 cm×6.0 cm×4.0 cm,一侧带有肋骨,长9.0 cm,直径1.5 cm,肿物切面灰白灰粉半透明状质韧,局部有骨样感。病理镜下:肌纤维母细胞中度异型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像(4/10HPF)周边浸润肋骨组织,见图2。免疫组字化学结果:Vim(++),actin(+),CD68(+),S-100(-)CD34(-),CD117(-),ki-67(20%+)。右胸壁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侵及肋骨组织。

    作者:孙莹;潘绍惠;宋岩;李金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7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结果本组6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出现并发症有4例,失败3病例,成功率为95.5%。结论完善、精心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关键,大大的提高了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孟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规范护理文件资料管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建设

    目的:通过规范护理文件资料管理,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及管理水平。方法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建立文件资料管理框架,按行政管理、业务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服务对象评议、护理科研和教学、护理文化信息与活动六大类文件资料,分别建立目录、进行编号、归档保存。结果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和方法的建立应用,方便护理人员对文件资料的使用、查询、追溯和保管。结论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护理文件资料归档管理井然有序,保障了护理管理的连续性、有效性及可追溯,对减少护患纠纷隐患,增强护患关系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申良荣;申璇;辛霞;辛爱丽;高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分析

    尿液检验又称尿常规,是对尿液标本的常规检验。整个过程要经过申请检验、采集标本、保存标本、送检标本、实验室检查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失误,都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的异常。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将所有因素分类,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

    作者:殷昭云;曹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症肌无力的诊治要点

    重症肌无力是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是当今抗原、抗体为明确,免疫学发展机制相对为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这有可能成为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突破口。重症肌无力已经成为近年神经病学和免疫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因为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是以临床为基础,所以必须强调对其症状的认识和解释,笔者总结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诊治重症肌无力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防治措施的分析

    目的:对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00例,均进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两组,正常组患者100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组患者10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并发症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糖尿病、多发性骨折、原发病发生率等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骨折愈合延迟、手术切口感染等。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未发生致残、死亡。结论高龄、住院时间延长、骨折愈合延迟、长时间手术操作、糖尿病、原发性疾病等均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高发因素,如存在上述情况应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更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致过敏性皮疹2例

    目的:银杏达莫注射液致过敏性皮疹2例病情及诊治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例脑供血不足患者,1例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表现以发生过敏性皮疹为主,在注射过程中出现。结论应加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基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