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苗苗;张仕华;周燕
目的:分析全州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为确定今后新生儿保健工作重点,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州县2008年~2012年的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但新生儿病死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是我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减少出生缺陷及出生窒息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需要加强婚前保健和围生期保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产前筛查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不断强化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产科质量,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特殊呵护,做好新生儿访视等新生儿期保健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邓佑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47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4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而且能使他们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
作者:王素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108例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前两种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以评价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阴道超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总符合率为87.0%,宫腔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在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筛检的常规方法。
作者:张敬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外重症患者采用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胸外重症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胸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为1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机体疼痛、情感角色、社会功能SF-36量表相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胸外重症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散Ⅲ(ORSⅢ)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ORSⅢ)65例与对照组(标准ORS)55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程、脱水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钠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苗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例1:患者女性,42岁,汉族,已婚。主因凭空闻声,被监视感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耳边能听到说话的声音,说家里有监视器,监视她。当时来我院门诊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高日量4 mg,症状好转,能正常工作生活。一直坚持门诊治疗。3年后,病情复发,自行将利培酮加至5 mg,渐出现静坐不能,斜颈,头部不自主晃动,故将利培酮减至每日1 mg,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入我院治疗。查体:斜颈,头部及躯干不自主晃动,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肿大。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迟发性运动障碍。入院后渐停服利培酮,予氯氮平高日量325 mg,予异丙嗪150 mg/d静脉滴注治疗2周,1个月后精神症状消失,头部及躯干不自主晃动明显缓解,但颈斜未缓解。
作者:常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产妇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并且研究了对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本院近阶段诊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病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的各种病理反应,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总结。结果笔者针对通过对所选的4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得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裂等,针对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均采取了人性化护理措施,从患者心理、生理及饮食入手,帮助患者治疗和康复。结论产后出血是产妇生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迅速,威胁产妇生命,医护人员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
作者:邵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东莨菪内酯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所以在心血管、肿瘤、抗关节炎、降温等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患者的肠胃吸收功能。本文通过查阅和不断整合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探索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作者:尹国兴;尹海鹏;郭宝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护理干预在提高婴幼儿雾化吸入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常规治疗的依从性及特殊治疗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703、16.545,P<0.05)。结论雾化吸入过程中持续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达到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更好的配合治疗。
作者:祁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宫外孕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治疗前行B型超声检查观察妊娠包块的大小以及抽血化验静脉血检测β-HCG值,之后给予患者米非司酮进行宫外孕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每次口服50 mg,每天早晚各1次,连服3 d,在治疗后每隔3 d抽血检测血β-HCG值,若治疗后一段时间血β-HCG下降程度不明显,继续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直至血β-HCG值降至正常为止。观察治疗前后妊娠包块的大小、抽血化验静脉血检测β-HCG值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妊娠包块大小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β-HCG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常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卫生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迎接新的挑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探讨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试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提高医院竞争力。
作者:周珏榕;刘力薇;许静;陈静;方莉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7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再行剖宫产78例产妇,设为比对组。对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产妇的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出血量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窒息、5 min内Apgar评分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对产妇的围生期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且对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各种先进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周期得到明显改善,这同时增加了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数量。心肾综合征具有诊治难度大、临床效果及预后差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西医治疗心肾综合征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心肾综合征提供依据。
作者:韩义;梁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方法与作用。方法将50例选择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机性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干预组除进行常规性围手术期护理外,还将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护理干预。然后进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效果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效果满意度为93.3%,而对照组仅为66.7%,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据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专业的心理健康干预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质量有明显积极作用,有效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张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根治性子宫切除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36例膀胱容量减少,37例残余尿增加,43例膀胱顺应性下降,40例逼尿肌压增加,14例逼尿肌与括约肌不协调,24例尿道闭合压下降,33例尿道功能长度下降,19例逼尿肌反射亢进,26例逼尿肌反射低下或无反射。结论进行RH手术患者的尿流动力检查能够有效评价和监测病情,为临床医师制定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李致远;王文玲;陈珂瑶;孙礼;葛君;张敏;蒲巍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维生素B1咀嚼片辅料及其配比的研究,探讨出口感适宜、风味独特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口感和组织状态等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维生素B1咀嚼片的辅料及配比进行考察,筛选佳处方。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佳辅料用量为乳糖40%,柠檬酸10%,甜橙粉15%。结论对所制备的维生素B1咀嚼片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该产品口感良好、色泽均匀、硬度适宜,符合相关要求。
作者:李威;张睿琦;揭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靶控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5 min的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认知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及认知能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稳定,P<0.05。结论采用靶控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麻醉科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其循环更稳定,患者术后能得到较快的清醒。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运用来曲唑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分析维生素D干预对PCOS大鼠相关血清指标的关联性。方法运用来曲唑诱导SD大鼠建立PCOS大鼠模型30只,与相同SD常规饲养大鼠15只比较分析两组大鼠血清LH、FSH、E2、P、T以及LH/FSH比值,并观察卵巢组织学变化。剩余15只实验组大鼠模型进行维生素D干预饲养,比较分析上述血清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E2无差异(P>0.05);实验组LH升高、FSH升高、LH/FSH比值增大、P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T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D干预后血清激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血清LH、FSH、T以及LH/FSH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E2轻微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干预后大鼠BMI、HOMA-IR、T以及FPG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E2呈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大鼠血清PRL、FSH、LH、TC与血清25-(OH)D3无相关性。结论来曲唑诱导建立的PCOS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卵巢形态改变于人体接近,符合要求。维生素D缺乏与PCOS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预防和治疗PCOS有潜在价值。
作者:谢博超;陈忠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药物可引发的抗体可出现DAT阳性[1,2],近几年来,药物引起的DAT阳性已被分成4种机制:药物吸附、免疫复合物、非特异性吸附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头孢菌素类药物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改变,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地被红细胞吸附引起,引起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从而对交叉配血实验造成干扰。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例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小凤;蒋海燕;李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尘肺患者康复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尘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4例。结果观察组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尘肺加重频率、重复住院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尘肺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苗苗;张仕华;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